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活力的激发

2021-09-13郭泗存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郭泗存

【摘  要】阅读,像是设置在学生探索语文道路上的障碍一样,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了挑战的动力。但是,部分学生因为在阅读中受到了挫折,难以重拾阅读的信心,出现了一蹶不振的问题,无法主动开展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带动学生参与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解决学生面临的困境;挖掘生活中的元素,将其融入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83-02

【Abstract】Reading, like an obstacle set on the way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language, brings the pressure of learning to the students, and also gives the students the motivation to challenge. However, some students suffered setbacks in reading, and found it difficult to regain their confidence in reading. There was a problem of depression, and they were unabl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herefor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reading vitality,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ading, let students grow in reading, and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students;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life,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lassroom, and mobilize students' vitality.

【Key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vitality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了解阅读的特点,把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让学生看到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從而更有底气地参与阅读。

一、拾取生活的碎片——激发学生探索阅读中的生活元素的活力

生活,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围绕生活来理解阅读,才能发现阅读的真谛,才能养成积极向上的阅读态度,主动走入阅读中去。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拾取生活的碎片来激发学生探索阅读中的生活元素的活力。这样学生在生活碎片的带领下,可以发现阅读中的生活元素,知道怎样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来理解阅读,增进对阅读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生活材料、生活话题等来唤起学生参与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表达中体会阅读的情感,在共鸣中掌握阅读的内涵。

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眼中秋的韵味,感受散文的意境,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幻灯片课件为学生展示了秋天不同景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秋,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对秋的认识。学生观看幻灯片课件后,看到了秋天的不同“姿态”,感受到了秋多彩的一面,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了自己在秋天的趣事。其中一位学生描述了自己在秋天雨夜回家的经历,认为疏疏落落的雨滴让自己变得更加孤独,环境对人的心情会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学生表示认可,认为在阅读的时候分析文章中对景色的描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带着这样的认识,学生投身到了阅读中,对作者郁达夫借秋天想要抒发的情感进行了分析,由此对阅读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动力。

二、拾取问题的碎片——激发学生思考阅读中的问题元素的活力

问题,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曲折起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阻力,也使学生需要动脑思考的环节增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索,可以加深对阅读的印象,知道自己阅读中还应解决哪些问题,从而对自身的阅读情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构建阅读思维做好准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可以通过为学生拾取问题的碎片,激发学生思考阅读中的问题元素的活力。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尽量为学生设置符合教学要求的问题,避免因超出学生理解范围而使学生丧失探索问题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庖丁解牛》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庖丁解牛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精彩,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庖丁解牛的技艺如此高超,你认为他追求的是什么?他是一下子就变得技艺高超的吗?经过了怎样的阶段?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解释了庖丁的解牛之道?你怎样理解庄子所提倡的人生态度?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对课文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知道了课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案例,阐明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游刃有余的道理。学生认可了庄子的理念,在思考和总结中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三、拾取实践的碎片——激发学生体验阅读中的实践元素的活力

实践,让学生对阅读的学习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帮助学生找出了自己日常学习中忽略的地方,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掌握了阅读的技巧,了解了阅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可以通过为学生拾取实践的碎片,激发学生体验阅读中的实践元素的活力。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细化对知识点的分析,深入挖掘知识,做到理解透彻,灵活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展示自己的优势,为大家树立榜样,从而营造勇于实践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窦娥冤》时,为了让学生通过窦娥的故事来品味作者的创作主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阅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活动,使学生在表演中展示剧中出现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完成对故事的梳理。学生对舞台表演都十分感兴趣,纷纷表示想要扮演剧中的主要人物。学生在分组后,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了自己的角色,然后对课文进行了翻译和多次阅读,总结了人物的性格。同时,还在小组中就表演的细节进行了讨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因此促进了同学彼此之间的沟通。在实际表演中,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的变化,凸显了窦娥的冤屈和官吏的黑暗,揭示了文章主题,增添了课文阅读的魅力,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拾取生活的碎片、拾取问题的碎片、拾取实践的碎片,激发了学生探索阅读中的生活元素的活力,激发了学生思考阅读中的问题元素的活力,激发了学生体验阅读中的实践元素的活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丰富运用有了清晰的认识,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中,用自己的头脑来衡量阅读,发现阅读中的精彩之处,进而吸收为自己所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考虑,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来为学生提供教学方案,让学生找到阅读的正确方向,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文化知识的积淀。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丁金巧.有效提高语文选修课教学效率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7(10).

[2]张怡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

[3]王文娟.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点火者”的作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

[4]王发.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0).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