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培养地理实践力角度谈高中地理教学

2021-09-13俞彩加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同学教师

俞彩加

【摘  要】地理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学科。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力,由此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学会应用地理技能分析或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以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32-02

【Abstract】Geography is a natural subject with both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features.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ers not only need to teach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need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so that they can learn to apply geographic skills to analyze or deal with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teaching goal.

【Keywords】Geographic practic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re literacy

一、紧密贴合现实生活,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学生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属于高阶水平,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综合体现。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说,为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首先要有的放矢地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产生参与地理实践的欲望,为实践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需把握好这一特点,将大量的生活化现象引入课堂上,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促使他们看待地理事物的态度。例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时,教师先播放电影《后天》中南极冰盖断裂的片段,要求学生讨论这段影片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使其在观察视频中思考问题,知道是“全球变暖”,从而通过创设情境激起他们对本堂课的兴趣,同时引入正课。接着,教师列举一些能够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活实例,如冬天降雪越来越少,夏天越来越热,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越来越高,一些小岛或沿海低地被淹没,太平洋热带海域许多珊瑚的死亡等,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同生活的联系,然后要求他们阅读教材“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结合图表思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结合教材找出相关答案,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与特点,使其主动关注环境问题,触发实践意识。

二、巧妙设计地理实验,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当需要动手操作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或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都会自己操作演示,让学生仅仅处于观摩状态,导致学生难以获取实践操作经验。从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教师需摆脱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所授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地理实验,指导学生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其对所学知识获得清晰的感知,发展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在这里,以“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实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水循环。首先,准备好1只透明大水盆、1块足够大的保鲜膜或塑料纸、1条皮筋或绳子、1块扁平石头、1只装满干细沙子的方形小盆、1只装满湿细泥土的方形小盆和1桶水等。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在大水盆里倒入一些水,使盆内水的高度达到3厘米左右;在大水盆内中间紧密地排放好装干细沙土和湿细泥土的方形小盆,使2只小盆呈现一定坡度;将大水盆口用保鲜膜或塑料纸覆盖住,用皮筋固定好,在其中间上平放一块扁平石头;将整个盆放置在强烈太阳光照射的环境下,等待盆里的水被太阳晒到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后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盆内的水蒸发且在保鲜膜上凝结,在扁平石头下水珠聚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在干细沙土和湿细泥土覆盖的小盆内都形成“降水”现象,在干细沙土小盆内出现下渗且溢出状况,在湿细泥土小盆内的土层表面出现“小河”状况。最后,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通过这一地理实验,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三、运用角色扮演方法,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应试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还不利于他们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模仿地理形象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高效地探究地理事物,使其内心深处获得深刻体验,增强他们探究和处理地理问题的技能,并改善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展“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时,当讲到“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各个小组分别扮演冷锋、暖锋与静止锋的角色。每一个小组内再挑选三名身高不同的学生,最高的为甲,模仿锋面;第二高的为乙,模仿暖气团;最矮的为丙,模仿冷气团。甲同学站在乙、丙之间,头上戴着写有“锋面”的头饰。扮演冷锋时,乙同学先面向甲彻底蹲下,丙同学慢慢向乙同学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乙同学要边后退边弯腰站起,这时甲同学也需同步面向丙同学,边后退边弯腰倾斜;扮演暖锋时,丙同学先面向甲在原地保持不动,乙同学慢慢弯腰倾斜向丙同学的方向移动,靠近后,丙同学需转身、蹲下且向前爬行,甲同学则同步面向丙同学缓慢前行且弯腰倾斜;扮演静止锋时,乙、丙同学需一起向甲同学方向移动,靠近后,三人一起左右来回移动。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开展课外考察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而要积极地开展课外考察活动,适当扩大教学范围与场地,让他们直接感知地理环境,使其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围绕知识主题设计一些课外考察项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现象,使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结果,让他们总结和分享各自的收获,进而进一步提高地理实践力。例如,在“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当地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课外考察活动,把班内学生划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为人数为6至8人,再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的调研任务。如:第一小组的学生走访当地的人口与计生管理部门,获取本地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当地常住和户籍的人口数量、流入和流出的人口数量、男女的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程度等;第二小组的学生走访当地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获取本地资源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耕地、林地、矿产等的资源数量;第三与第四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各随机采访和获取100名社会人士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籍贯、职业、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等基本情况;第五小组整理与归纳调查而得的数据,一起分析当地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写出最终调研报告。如此,既能够增进学生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使其直观地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且学会应用,又能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实验设计、角色扮演和户外考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助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兆槐.立足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0(33).

[2]陈初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0(2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同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