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美育“特色工作坊”架构与运作探索

2021-09-13潘珣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美育美术

潘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扶帮机制,各地要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扶帮机制。统筹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根据县域乡村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如何联动城乡来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促进课程开发,推动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笔者以为,构建区域美术课程改革的新抓手,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因此,近年来笔者尝试以“特色工作坊”(即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个人研究特色的工作坊)为载体促进乡村美术特色的创建,推动县域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 “五个架构”筑起“特色坊”新抓手

特色工作坊的建设需要一个合理的架构,才能顺利、有序开展。为了解决农村教师特色建设诸多问题,笔者以特色工作坊的构建为抓手,以区域美育特色创建为目标,从特色工作坊的“五个构架”进行定位(见图一),努力建构能够助推区域美术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组织机制,促进美术拓展课程有特色有实效地开展,实现乡村美术拓展课程特色化、本土化、精品化。

二、 “四步运作”推动“特色坊”孵化

区域层面推动“特色工作坊”发力美术特色创建,主要从以下四步加以运作。

1.一步推:推动特色工作坊申报与组建

工作坊组建前期,先设计特色工作坊申报表,进入“申报—选择—发布—开展”四步申报流程。发动教师积极参加“申报”;通过教师投票、专家评议审核,择优确定符合开展条件的工作坊;通过区域教研机构文件发布,确定相应特色工作坊和坊主;由各特色工作坊的坊主制定行动方案,带领成员“开展”活动。

2.二步训:开展工作坊坊主专题培训

农村美术教师平时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课程开发特色创建等能力整体薄弱,因此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相对城镇要滞后很多,特色发展也显得特别缓慢。为了拓宽教师们的特色创建思路,需要为教师搭建各种学习的平台。为此,我们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促进教师的成长。

特色创建需要系统学习,好的经验学习與借鉴必不可少。我们特别重视打开教师的视野。除了定期请专家指导以外,还努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如前往桐乡、嘉兴等地走访多所美术特色学校,从资源开发、课程建设、作业展示、教室布置等多角度学习取经,总结心得,研究特色方案。此外组织老师参观历届全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观摩学习及参观各类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美术作品展等,打开教师的视野,拓宽思维,为课程创新助力。

3.三步创: 乡村美育考察——区域文化探索创特色

(1)非遗入手创特色

直面乡村特点,开发扎根乡土的美术特色课程。缙云地处浙西南山区,是国家级生态县,人文底蕴丰厚,自然资源丰富,很多自然资源与非遗文化都值得开发与利用。比如,我县土布纺织历史十分悠久,不少妇女还有土布纺织技术,缙云土布纺织现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不利用身边的非遗资源做点什么呢?因此缙云坑沿小学就尝试将土布纺织引进校园,创建了“麻里奥”工作坊。苎麻是土布纺织的原材料,学校周边种了很多苎麻,学校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割麻、剥麻、搓麻、晒麻和织麻……去体验麻绳的制作和麻布的纺织等一系列过程,用麻的原材料去制作一些美术作品。在社团课上学生还跟着学校外聘的纺织师傅学习传统的麻布纺织,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开发了《麻里奥》拓展课程(见图四)。

再如有些乡村学校周边竹子比较多,学校就从竹子编织做文章创建了“竹韵乡情”工作坊。在课堂中,老师带领学生从平面的竹编体验到立体的竹艺创新,从模仿到创编……孩子们学习板龙的编扎并用竹子创作作品,既传承了非遗手艺,又创造了富有童真童趣的美术作品。

(2)入“土”出“新”创特色

中国传统水墨历来深受各中小学生的青睐,也是很多美术拓展课程开发的热门主题。越是热门越难做出特色,如何让传统水墨艺术历久弥新?我们的美术老师们,利用学校周边的古民居资源,通过引领学生探访古民居,从古民居的建筑特色、人文底蕴中获得灵感,从画古民居、画老物件、画农具等“土”资源入手,尝试从儿童的视角,进行水墨实验,创建了当代儿童水墨实验工作坊,并形成“新”的水墨特色课程(见图五)。

再如,初中组一个美术团队,以环保为主题,从“变废为宝”出发,开发了“遇稻草趣工作坊”。从稻草的搜集、加工处理到引导利用稻草制作成各种浮雕或圆雕等精美的美术作品(见图六)。

(3)抱团孵化创特色

我们推出抱团孵化的策略,提倡一坊一特色,一坊多特色的方案,即一个工作坊可以多个学校参与,可以多个学校一起抱团做一个特色,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资源与教师特长做多个特色。主要做法是,县域根据自主申报与专家评定,正式成立N个特色工作坊,再由各坊主进行宣传招募工作坊成员(成员可以是县域内所有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美术教师)。

比如“当代儿童实验水墨工作坊”坊主所在学校是一所较大规模的乡镇小学,条件与师资都比较雄厚,依托学校的师资,坊主带动了周边多所乡村学校(团结小学、湖川小学)参与特色创建。再如“麻里奥工作坊”的坊主,年轻有活力,创建的工作坊很有特色,吸引了周边的小规模幼儿园(石笕幼儿园)加入她的团队。每个工作坊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共同参与创建。由坊主带领团队定期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特色研讨、课程研发等,以链式带动抱团孵化的形式扶帮师资薄弱的农村学校,在县域范围有效开展美术特色创建。

4.四步展:特色工作坊区域展示,平台助力

为了促进课程建设的互相交流,激发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我们每年定期开展工作坊阶段性成果汇报与县域大规模的特色成果展。展览采用多元开放式进行。(1)云上公众号平台展。疫情期间推出了云上特色工作坊阶段性成果展(见文末二维码)。(2)学校小规模校园展。在艺术节或重大节日举办校园美术作品展,或拓展课程成果展示。(3)公共场域县级博物馆展。为了推广我们的课程建设成果,促进经验交流,联动社会公共场域,每年我们都与县博物馆及美协联合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成果展示活动。如2019-2020年间,开展两次成果展,并通过经验交流、颁奖鼓励等形式激励更多学校参与课程建设与特色创建。(4)媒体报道,激励与推广。成果展还通过学习强国、省市教育网站进行推广。

三、“特色”助力师生成长

三年的探索,“特色工作坊”项目的开展带动了县域诸多农村学校参与美术特色的创建、课程的开发。通过全方位推广与展示,不管是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在各自领域有不同的提升,成效显著。

1. 形成区域特色

从课程建设形式化、无头绪、少平台、缺抓手……到成立八个特色工作坊,多所学校参与特色创建,并形成多个省市级精品课程,我们看到了孵化的成效。如紫薇小学成立了“泥情我愿工作坊”,全员参与陶艺学习与创作;坑沿小学建立了“麻里奥工作坊”;城北小学成立了“竹韵乡情工作坊”;新建小学成立了“传拓河阳工作坊”;东渡中学成立“墨妙工作坊”等,这些学校原来都是“零”美术特色,如今已经有声有色地开展美术拓展课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促进教师成长

工作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多位年轻老师成长为县市级名优教师,开发建设的课程获省市精品课程,撰写的论文多篇获省市县一等奖及发表、课题省级课题立项等。老师们的成长见证了特色工作坊项目推出的成效。

3. 助力学生发展

在特色工作坊的创建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特色学校学生的显著变化。从不敢动笔画,到今天每个孩子拿起笔就能自信地画出充满童趣、用色大胆、构图饱满的绘画作品,课堂上还能够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自信地在“T”台上秀一把(见图七),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及自身素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特色工作坊”项目实施以来,县域乡村学校的美术特色创建有声有色,教师专业素养与课程建设能力取得明显进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特色工作坊”的模式对于特定时期乡村美育全面有效地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乡村美育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乡村青少年的成长,通过“特色工作坊”项目的实施,抱团孵化美术特色,初步实现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发展新局面。让美育的阳光洒满乡村的角角落落,浸润每一颗纯洁、向善、爱美、向美的心灵,让他们思想与精神深深地沉浸在美的世界里,融入到生命土壤中。

(此论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体艺卫课题成果,课题名称《特色工作坊:乡村美术拓展性课程助推载体的构建及运作研究》,批准号:DT2019068)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 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浙江省縉云中学浙江丽水)

猜你喜欢

工作坊美育美术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