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之所动 情发自肺腑
2021-09-13吴应海
吴应海
中考真题
生活自有精彩,感动需要表达。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叹,为他人的精神气度而慨叹;为自然的美丽神奇而惊叹,为祖国的伟大辉煌而赞叹……
请以“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 0 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解析与指导
2 0 2 1年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延续了多年的命题风格,仍为题面简洁明了的全命题作文,但是增加了引导语。
“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中的核心词是“感叹号”。感叹号也叫惊叹号、叹号,一般用来表示感叹句或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的停顿。在这里,“感叹号”显然不只是一个具体的标点符号,更象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态度,即引导语中所说的感叹、慨叹、惊叹、赞叹等。
“送”是一个动词,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结合题目看,“送”出感嘆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言语、文字,也可以通过竖大拇指这样的动作等。
文题中的“你”,通常是指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一处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民族等。而“我”则是送出感叹号的主体,是作文的讲述者。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让大家心为之所动、忍不住发出由衷赞叹的人、事、物非常多,比如命题者在引导语中就一口气列出了四种。因此,面对这道作文题,考生很快就能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寻找到恰当的写作对象,然后通过记叙、描写,表达感叹之情。很显然,这是一道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表达的作文题。
不过,这篇作文看似好写,要想写得与众不同,夺取高分甚至满分,却并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令阅卷者眼前一亮、心头一动的好作文呢?
技巧一:确定对象,别具一格。写这篇作文,首先要做的是选择“感叹号”所要赠送的对象——“你”。由于近期引发关注的先进模范人物比较多,比如袁隆平、吴孟超、钟南山、叶嘉莹、黄文秀……无不让人心为之所动。因此,许多同学在构思时,会不约而同选择上述热点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在写人记事后抒发感叹之情。这样写未尝不可,但大家都把心中的“感叹号”送给这些人,就容易“撞车”,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这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恐怕很难,除非你在表达上有非常特别之处。
那怎么办呢?不妨避开热点人物,另辟蹊径,选择一个特别的“你”来写。比如写一写身边那些散发着烟火气息的普通人,赞美他们的勤劳、正直、勇敢、善良;写一写那些有灵气的动物,感叹它们的乖巧、机智、顽强;写一写那些各具特色的植物,感谢它们给自己带来启示;写一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欣赏它们的诗意风采;写一写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陶醉于它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跳出常规思维,去写一写历史上的名人,写一写文艺作品中的人物,甚至可以写一写自己——把曾经的“我”视作“你”,感叹自己如今的变化。
当你笔下的“你”独具个性、别具一格时,你的文章就已成功了一半。
技巧二:精选文体,出乎意料。“送给你,我的感叹号”这一作文题非常适合写记叙文。因此,多数考生在选好写作对象后,首先都会以“×××,我要送你一个感叹号”点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人、记事、绘景;最后再次抒发感叹之意, 呼应文首,浑然一体。
其实,我们可以稍稍改变一下形式,采用书信体,给“你”写一封信,表达感叹之情,这样一来,文章主体内容基本不需变化,但体裁却变得与众不同,令读者感到新鲜。
除书信体外,这道作文题还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比如你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作为说明对象,介绍中国剪纸的特点、制作工艺、保护现状等内容,最后有感而发,把心中的感叹送给发明剪纸的古代劳动人民,送给今天为传承中国剪纸技艺而默默奉献的人们。这样的说明文,在一大堆记叙文中,自然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给人惊喜。
再如你以郎平为写作对象,先亮出观点:“我要把感叹号送给你,因为你带领中国女排姑娘创造出女排精神,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然后从不同层面论述女排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观点,结束全文。同理,这样的议论文,一样会独领风骚。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题目中的“我”字上做文章,将“我”转化为动物、植物等,然后以这些事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寓言,送出心中的感叹。比如以一只鸟儿的身份,为保护环境的某个人点赞。读到这样的文章,阅卷者能不拍案叫绝吗?
技巧三:取材独特,人有我新。同样的立意,不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明显不一样。那些选材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作文,总能胜人一筹。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写作对象,当多数同学都选择袁老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事例来写时,你却写他生活俭朴、淡泊名利,写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与众不同的取材角度,自然会让你的文章别有一番风味。
故而,考生在定好文章的主题,选择好写作的文体后,一定要在选材上下一番功夫。人人都能想到的素材不用,陈芝麻烂谷子的素材不用,内容平淡、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素材不用。尽可能去选取新鲜、有趣、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素材。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要多阅读、多积累。这样,在考场上,就能非常从容地从自己的“素材锦囊”中,取出令人惊叹的好素材来。
技巧四:表达生动,特色鲜明。在设计好文章结构,安排好文章层次,成竹于胸后,就要用文字进行表达。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表达生动,语言鲜活,读者才爱读。比如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一两个典型细节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恰当引用,通过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来增加文章的韵味。比如让文字幽默风趣,让人物语言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抒情。既然文题为“送给你,我的感叹号”,那么行文过程中的抒情必不可少。既可以在开头或结尾抒情,也可以在每一段的开头都抒情,形成一条情感线索。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间接抒情。当然,情感一定要真,要发自肺腑,切忌“为赋新词强说愁”。
佳作展示一
送给你,我的感叹号
盐城 一考生
亲爱的爷爷,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我要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送给你!
你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像泥土那样质朴无华,但是你的勤劳、你的正直、你的善良却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的心中,你如楷模一般,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你还不到2 0岁时,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靠一双勤劳的手,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孩子养大成人。虽然岁月的风霜早已把你的头发染白;虽然生活的重担早已把你的脊背压成弯弓,但是你从未喊过一声苦。现在,你已经7 0岁了,可你仍不愿休息,而是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继续侍弄着二亩耕地,自食其力,不肯向儿女们要一分钱。不知面对如此勤劳的你,现在那些年纪轻轻就想“躺平”的人,心里该作何感想?
你为人总是那么耿直,从不肯做任何有違良心的事儿。邻居家的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回家一有时间就玩手机游戏。你实在看不下去,不仅当面教育那个孩子要好好读书,还到学校告了他一状。别人都劝你少管闲事,可你却说:“眼睁睁看着一个好好的孩子毁在游戏上,心里过意不去。”一次,村里的李爷爷骑着电动车意外撞到停在路边的一辆汽车,摔成骨折,正在田地里劳作的你目睹了全过程。当李爷爷反咬一口,说是汽车撞了他时,你“挺身而出”,帮着外人澄清了事实。结果可想而知,李爷爷一家人至今还不和你说话。可你却一点也不后悔,你说自己如果说了谎话,会一辈子不安心。
你有着一颗大爱之心。村子里的陈爷爷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虽有国家发放的补助,但生活仍然不易。在我的记忆中,每逢元宵、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你总是让我们孙辈给李爷爷送汤圆、粽子、月饼等好吃的。每年除夕,你必定把陈爷爷叫到我们家吃年夜饭,临走,再送陈爷爷一些糕点。村里有户人家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急需手术费6 0万元,可他家实在是太穷了,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在网上发起了众筹。你不仅让爸爸捐了款,还不停地要求全家人将众筹信息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呼吁更多的人献爱心。听说善款终于筹足了时,你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亲爱的爷爷,我要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赞美之词送给你。不仅如此,我还要向你学习,也让自己活成别人心目中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简评
该文有如下优点:
一、取材独特,引人注目。这篇作文不写各类先进人物,而写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爷爷,通过列举几件典型事例,突出了爷爷独特的品质,令人印象特别深刻。这种避开热点取材的方法,既避免了素材的撞车,更让自己的文章显得与众不同。
二、结构紧凑,主旨突出。该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点题,亮明主旨;然后从“勤劳”“正直”“善良”三个方面选取事例,对爷爷展开描写,三个段落之间首句呼应,形成排比之势;最后再次表达对爷爷的赞美之情,同时更进一层,以“我还要向你学习,也让自己活成别人心目中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作结,升华主旨。全文结构精巧,浑然一体。
三、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该文语言质朴无华,但用词却十分准确、有味,字里行间更是流淌着真情。像“虽然岁月的风霜早已把你的头发染白;虽然生活的重担早已把你的脊背压成弯弓”这样的句子,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佳作展示二
送给你,我的感叹号
盐城 一考生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要把发自内心的感叹和赞美送给你!
一百年前,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你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走来,然后像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渴盼光明、渴望和平安宁的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执着前行。
在那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年代,面对敌人的屠刀,无数共产党员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守护心中的理想,而无半点犹豫。外敌侵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你振臂一呼,饱受侵略者铁蹄蹂躏的中华儿女,迅速汇聚,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巨大的拳头,终于把日寇赶出中国。随后,面对出尔反尔、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的国民党反动派,你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 9 4 9年1 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从此,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你的指引下,迈上了一条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1 9 5 2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 7 9亿元, 2 0 2 0年超过1 0 0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中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大国重器“三剑客”——“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的横空出世,让世界为之瞩目。
忘不了,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用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让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忘不了,以钱学森、王永志、袁家军、张柏楠等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让“长征”火箭骄傲腾飞,让神舟飞船翱翔宇宙;忘不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用他们的不懈努力,让中国的“北斗”星耀全球……
更忘不了,在你的亲自布置下,一场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地打响,黄文秀、王秋婷、文伟红、蒋富安、弋肖锋……1 0 0 0多名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扶贫的战场上,换来了亿万人的脱贫,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换来了全世界的掌声!
百年征程,百年辉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请接受我,一个普通中学生最崇高的致敬!
简评
该文有如下优点:
一、紧扣时事,立意高远。这篇文章紧扣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重大时事,以伟大的党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列举一系列历史事实,讴歌共产党人创造的丰功伟绩,抒发了对党、对祖国的一片深情。高远的立意,让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二、构思精巧,呈现有序。该文采用了首尾呼应式结构,开篇点题,表达了对党的感叹和赞美之情;中间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后表达一个中学生对党的崇敬之意。全文结构精巧,内容翔实,井然有序。
三、饱含激情,引人共鸣。这篇考场作文,从起笔到收尾,通篇都饱含着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的赞美、敬佩之情。特别是后面一部分,连用四个“忘不了”句式列举事例,讴歌英雄,字里行间,充满深情。无论是谁,读到这些文辞优美、激情澎湃的句子,都会心生共鸣。
佳作展示三
送给你,我的感叹号
盐城 一考生
人们常用“在发丝上雕刻”来形容某一技艺的高超。在我的家乡,也有一项技艺与头发有关。只不过,它不是雕刻,而是一种特殊的刺绣——发绣艺术。相信当你了解了发绣艺术后,一定会和我一样,为之感叹,为之陶醉。
什么是发绣呢?顾名思义,发绣就是以人的发丝为材料,以钩针作画笔,利用头发的自然色泽,在布帛上施针运线,刺绣出各种艺术形象。由于发绣作品色彩柔和,风格独特新颖,清隽高雅,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等特征,利于收藏,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如何制作发绣呢?首先要备材。备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备发。好的发绣作品,多选用1 6至30岁、身体健康的女性的头发,长度在4 0厘米以上,然后进行分档、分色、软化、退脂等工序加工处理。二是备底料。选用上等塔夫绸,要求无跳丝、疵点,厚度在0 .1 1至0 .13毫米之间,同时经纬密度也要达到要求。
接着,上绷勾样。将面料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由专业画师将选好的稿样细心描绘到面料上。人物、花鸟虫鱼、山水等,都可成为画师创作的对象。
然后,绣制。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绣工们根据料子上的画样,选择合适的发丝,灵活运用滚、施、缠、套、接、切、扣、虚实针等数十种针法,精心绣制作品。做发绣是个精细活儿,必须有耐心,更要细心,这样绣出的作品才能达到平齐、匀称、细薄、和顺。一幅作品,少则耗时几日,多则费时一年甚至数年。有的作品还需数人甚至数十人合作才能完成。像《清明上河图》这个作品,光画图就花了5个多月。
最后,绣好的作品还要进行装裱。装裱时要先清洗、去污,然后装进紫檀木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木框内。这样,一幅作品才算完成。
走进我们这儿的发绣艺术馆,只见一幅幅发绣作品,或圆,或方,或菱形,或黑白,或淡彩;或制成条屏悬挂于墙上,或做成各种装饰品摆在案几上;这儿一片山水,那儿一丛花草,近处各种人物,远处万马奔腾,无不栩栩如生。面对这绝妙的艺术品,你能不送上自己的掌声吗?
我不仅要为发绣作品点赞,还要为发明这一技艺的祖先点赞,更要把感叹号送给那些传承和发扬发绣这门古老工艺的民间艺术家们。将来,我也会加入他们的队伍!
简评
该文有如下优点:
一、文體独特,立意不俗。这篇作文是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家乡发绣工艺品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抒发赞美之情。这种说明文,在众多考场作文中非常少见;更何况,作者紧扣文化传承进行立意,让文章更加显得不俗,阅卷者对之情有独钟,也就不足为奇。
二、有序说明,层次清晰。文章按照制作工艺,详细说明了发绣的制作过程,从备材到上绷勾样,再到绣制、装裱,整个说明过程井然有序。全文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浑然一体。
三、妙用方法,准确生动。在说明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对发绣的制作过程展开说明,准确、具体。在说明的同时,作者还巧妙插入简短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像“这儿一片山水,那儿一丛花草,近处各种人物,远处万马奔腾,无不栩栩如生”等句子,描写生动,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