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管理中的误区
2021-09-13
1桑园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1误区
1.1.1种植沟开挖不规范
大部分蚕农在挖掘种植沟的过程中,均存在不规范作业等情况,例如不重视风向的影响,顺山开挖,使种植沟相互交错,待桑树长大后,因通风不畅,加重病虫害发生程度,与此同时,还会降低桑园土壤肥力和吸水性能。
1.1.2桑苗种植不规范
桑农受到传统种植思想的影响,一度认为桑树成活率较高,未按照相关标准挖掘沟渠,进而忽视种植沟挖掘质量。此外,在表土回填环节中,未充分利用耕作层土壤,一部分人甚至还会采取边挖边种等方式,最终造成定植密度过大等现象[1]。
1.2对策
1.2.1提高桑农技术水平
如今,桑农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重蚕轻桑工、重治轻防”等错误观念,导致一部分先進技术无法得以有效落实。加之一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养蚕人员偏向老龄化,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不足,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2]。为此,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自身服务力度,在培养桑农从业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技术能力水平。积极向中老年人传授新型养蚕知识,把手教学,帮助其更正错误的养殖观念,提高新技术应用效果。
2桑园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1误区
2.1.1施肥意识不强,施肥方法不当
第一,缺乏对配方施肥的认知,桑树与其它植物不同,受到其生长年限的影响,土壤肥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就会造成土壤内部微量元素缺乏等现象,进而影响桑树长势,降低叶片质量,引发病虫害。根据目前桑农施肥情况来看,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料等现象。
第二,少施或不施夏、秋肥,春蚕结束后,很快就会迎来夏季,夏季降雨量充足、气温较高,是桑树生长高峰期。此时桑树生长较快,约4 d就可长出1片新叶,枝条生长量可占整个生长周期的90%,同时,也是桑树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根据现阶段各地区桑农施肥情况来看,在夏季往往选择不施或施加少量肥料,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桑树的生长,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
第三,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桑树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在桑园中使用甚少。有统计表明,某县区桑园有机肥施加量仅占20%,而且每公顷土地的施肥量仅在1.8 t左右[3]。
2.1.2桑园套种模式杂乱无章
采取桑园套种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效益。但是在选择套种农作物的过程中,蚕农多以玉米、豌豆等农作物为主,未充分考虑农作物和桑树之间的关系,套种农作物争水抢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蚕农未选择合理的套种时间,套种过晚,桑树剪伐时间延长,最终对翌年养蚕造成影响,降低经济效益。
2.1.3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
一部分蚕农受到传统种养意识的影响,在春秋季节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导致桑园病虫害肆意蔓延,尤其是黄叶甲、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危害最为严重,导致桑树未老先衰,同时和蚕交叉感染,抑制蚕茧的生长,降低经济效益。
2.2对策
2.2.1科学施肥
第一,施肥人员积极采取配方施肥措施,搭配施加氮、磷、钾肥料,并保证每年施肥不少于2次,促使桑园丰产。第二,施肥人员应在5月下旬、7月上旬,每公顷土地分别施入尿素350 kg左右,在8月中旬每公顷土地可施加尿素约400 kg。第三,要加大桑树生产环节有机肥用量,当桑树进入休眠期,就可结合轮行隔施方法,每公顷土地施入约12 t有机肥料,进而起到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促使桑园增产的目的。
2.2.2合理套种
在选择套种农作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桑树为主、套种为辅的原则,避免选择对桑树生长有影响的高杆、缠绕型作物,蚕农可根据桑树生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套种品种,例如冬马铃薯、豆科植物等。
2.2.3增强防病意识
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病意识。第一,要建立卫生防疫制度,进出蚕室要消毒。第二,清理蚕沙后,要采用0.3%有效氯漂白粉对蚕室地面消毒。第三,针对病蚕、死蚕要及时放入消毒缸内,不可随意丢弃。第四,如有病蚕,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淘汰,对蚕座予以全方位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消毒防病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3.1误区
3.1.1消毒方法不规范
蚕农消毒工作过于片面,未遵循“重预防、除病根”的消毒原则。在实际消毒环节中,未严格按照消毒技术程序进行,消毒工作过于片面化,甚至一部分蚕农缺少专业的消毒设备,通常采用泼洒方式消毒,此种方式很难确保消毒的彻底性。
3.1.2熏烟消毒不彻底
熏烟消毒模式与蚕室温度及密闭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蚕室需具备温湿度适宜、密闭性好、卫生环境达标等特点。但在实际环节中,蚕室密闭性较差、湿度不够、卫生环境不达标,进而使熏蒸消毒无法发挥自身作用效果。
3.1.3药剂使用不准确
一些蚕农在选择消毒药物的过程中,对药物作用效果不够重视,通常选用抗菌或保健药物代替防病消毒药物,甚至一部分蚕农还会在缸里长期储存配置型药液,降低药物消毒效果[4]。此外,蚕农对药品用量控制不合理,未按照相关剂量使用标准配置药液,无法使药液发挥自身作用效果。
3.2对策
3.2.1消毒要全面彻底
在养蚕前期,要将蚕室、蚕具清洗干净,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在统一消毒时间后,选用高压消毒机,进行统一消毒处理,进而保障消毒的彻底性。
3.2.2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正确使用药物
在实际消毒环节,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消毒方法。例如小型蚕具可采用浸泡消毒法,大型蚕具和蚕室可用熏蒸消毒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浓度,不可随意增减,以免影响药物作用效果。在采用熏蒸消毒法的过程中,其温度要大于24℃,消毒密封时间不低于24 h,以此来提高消毒效果。此外,相关人员还需做好消毒药物宣传与指导工作,使蚕农明确药物的配制浓度、剂量和用药方法,从最大限度上提高蚕农消毒水平。
参考文献
[1]殷红平.蚕桑养殖大户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研究初探[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512(2):14.
[2]唐春兰.蚕桑规模大户的生产经营管理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214(10):144-146.
[3]孟正乐,徐杰.浅谈蚕种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J].蚕桑通报, 2020,51(2):46-47.
[4]魏勇,茆迎春,唐顺明.新时代射阳蚕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蚕业, 2019,4(4):41-45.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唐洋镇农业农村局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