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苗期生长节律及育苗技术要点
2021-09-13
红锥是一种常绿阔叶树,高达30 m,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它在喜马拉雅山脉生长海拔高达2 400 m,在中国南方生长海拔高达1 600 m。在潮湿的土壤中生长茂盛,常与樟科树木共生。幼枝紫褐色,纤细。叶柄长约1 cm。叶片呈披针形,幼时具短柔毛,但早脱落,中脉疏松和厚或紧密和薄,红棕色到淡黄棕色,小片状,蜡质鳞片状毛状体,基部锐尖和先端近等长,短尖到尾状;中脉正面凹陷;次脉细长、明显。在叶腋内的雌花序单生。果序约15 cm。杯状球状,直径2.5~4 cm,分裂成4裂片,壁约2.5 mm厚;坚果1枚,宽圆锥形,1~1.5 cm×0.8~1.3 cm,无毛,疤痕基部。本文以红锥苗期生长规律为依据,分析其育苗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红锥树种植效果。
1红锥苗期生长节律
叶片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理活动和生态功能的主要器官。在水分、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下,主要观察叶片形态、叶厚和叶片内部结构的变化。这些表型的可塑性被认为是植物适应其生境时空异质性的重要机制。高可塑性往往与适应环境的高潜力有关。大多数植物生态学家认为,在众多植物性状中,有些叶片性状与植物生长策略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密切相关,是一种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生存策略。叶片性状直接影响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叶片性状的变化方式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叶片性状的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然而,关于叶片形态结构随季节变化的发育可塑性的研究却很少。近年来,随着生态公益林的迅速发展,乡土阔叶树种已被广泛用于造林。杜英、贻贝、樟树、山茶花、海南红豆和红锥是中国南方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可用作道路树、遮荫树、园林和防护林进行城乡绿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是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树种。红锥是壳斗科常绿乔木,树干笔直,高度可达25~30 m,胸径大于1 m,生长速度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效益高,改土效果好,萌芽力强,萌芽生长快,枝叶密集,耐荫性好,混交生长,可作纯林造林用材和水源涵养林,也可作残留林和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混交树种。
1.1叶长和叶宽相关性分析
红锥幼苗叶长与叶宽的相关系数在0.407~0.927(P < 0.01)(见表1),生长速度从4~8月逐渐增加,当相关系数在0.52以下时急剧下降。结果表明,红锥形状与季节性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夏秋季节叶片形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1.2平均气温对红锥的影响分析
结果表明,幼苗叶片长度与叶宽的相关系数也与光照时间呈二项式相关,与圆锥体相关系数极显著(P < 0.01)。
1.3生长模型结果
根据3个种源2年生苗高生长量的测定结果,采用Logistic模型对2011年的测定数据进行拟合。根据图2(以博白种源为例)检验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擬合效果,苗高数据点与拟合曲线高度一致,系数R2相对较大,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 0.001),从表2可以看出,用Logistic曲线拟合红锥苗高的生长节律是非常有效的。
1.4生长周期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红锥苗高生长周期基本相同,1月~4月初生长缓慢,4月初~7月初生长开始,7月初~8月初生长迅速,8月初~9月初生长量下降,9月初~11月初生长迅速。这种增长在11月初有所放缓,但并未停止。这与西林汤营养袋育苗基质处理基本一致,但与大田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原因可能是4~3月的数据与当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基于DPS环境下有序样本聚类的最优分割方法,将幼苗日生长速率进行聚类,并结合幼苗的生长特性,将3个种源的红锥苗高生长过程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见图3)。
从表3可看出,7月10日~11月10日,博白、浦北县和东兰县种源生长高峰期为122 d,占观察期的36.8%。苗高净生长量分别为73.86、77.46和57.88 cm,分别占苗高总生长量的62.73%、63.15%和61.69%。在育苗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生长节律,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育苗措施,解决水、肥、热供需矛盾,保证苗木快速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延长苗木快速生长期,以达到培育优质壮苗的目的。
3个种源红锥的生长节律基本相同。采用有序分段法,将红锥苗高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初始阶段为1月10日、4月10日、生长阶段为4月11日、生长阶段为7月10日、生长阶段为11月10日、生长阶段为11月10日。地径生长过程分为3个阶段: 4月10日前期,4月11日前期。快速增长期2010年10月11日、12月10日~2010年1月10日,不同于其他树种地径的生长节律。
2育苗技术
2.1种子处理技术
在进行种子处理的过程中,每天换1次水,去除掉落的象鼻虫幼虫、漂浮的杂质、空籽和不完整的种子。4 d后,将种子放入种子网袋或竹簸箕中,滴入水中,均匀地撒在沙床上,促进种子发芽。播种时种子不重叠,用手或木板播种,稍压实后覆盖细砂,厚度适中,观察种子是否适宜。向沙床洒水,外露的种子上覆盖细沙。然后用1 cm×1 cm的网覆盖沙床,两边用红砖压实,以防鼠患。对铁网另盖拱棚膜,以防大雨冲洗苗床,影响苗床的保温、保湿作用。在红锥出土时,为了防止沙床上灼伤,移除地膜,再覆盖1层85%的遮荫网,之后移入实验基地。
2.2种子采集装置
红锥种子在每年11和12月收获,当总苞颜色从青色变成褐色时,总苞在室内放置2~4 d,然后移到室外暴露在阳光下,等待总苞打开并移除果实的种子。红锥种子含水量高,品质好。取出总苞后,应及时清理干净,用敌百虫溶液冲洗,放入湿沙中发芽。红锥种子的淀粉含量高,容易受到害虫和啮齿动物的侵害。室外沙藏发芽率高,发芽规律。床上铺上稻草,覆上薄膜,不仅可以保持床上的温度,还可以防止昆虫和老鼠的入侵。通过对不同种源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可为种源选择和育苗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提高红锥的苗木质量,需选择一个良好的种源区采集种子,以促进苗木的生长。根据苗木生长期的不同,采取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合理措施进行育苗,完善苗圃育苗质量体系。
2.3苗床培育
红锥种子可以根据需要播种,也可以成行播种。当红锥大部分种子变白时,种子可以过滤出来。种子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2 cm,若种子密度太高,移植难度就会增加,种子上可覆盖河沙或筛过的土壤,但覆盖层厚度不能超过1 cm,苗床要用水浸泡,细草要覆盖在苗床上,等到草被及时除去,刚刚钻出地面的红球果时才发芽,此时需搭建遮阳棚。在土壤处理的过程中,营养土整地方法为:将40%黄粘土心土、10%阔叶林下腐殖土、27%火烧土、20%土杂肥和3%磷肥混合整地,筛分1次,置于营养袋或容器中。当红锥幼苗长出4~5 cm真叶时,便可移至营养容器内。苗床和装入基质的营养容器应在移栽前1 d用水浸泡。
2.4苗木管理技术
锥栗幼苗容易被阳光灼伤,种苗后必须做好遮光和防晒工作,遮光棚高度应大于1 m,宽度应超过边界,根据实际生长环境和红锥幼苗生长情况,适当揭露遮光棚,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幼苗木质化后即可拆除遮光棚。水肥管理养分土壤应保持湿润,并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止水在培养皿中积聚。当红锥幼苗移植到培养皿中,20 d后再长出新叶,根据适量和分期施用的原则,在幼苗出苗前30 d停止少量施用氮肥。若侧根较少、叶色较浅,可将绿色香料、植物营养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于红锥幼苗的叶片上,以提高幼苗质量。
(广东省西江林场梁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