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1-09-13吴国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师生关系高中生

吴国强

[摘   要]师生之间的不良关系对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和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论证了核心素养培养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间的关系,指明了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素养而忽视教师核心素养的情况,并探寻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4-0068-02

教育新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师生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高中教育中仍占主要地位。专制型师生关系以管理与服从为主,因此会影响因材施教的效果。实际上,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紧急和必要。

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受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影响,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撑。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论述构建和谐的高中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当前,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遵从唯分数论,形成教师严管与学生服从的师生关系,以致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时有发生。这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注重讲授,选择的教学内容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致师生之间因缺乏交流而关系淡漠。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成绩,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而且他们还面临着来自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等,因此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为知识积累和性格塑造奠定坚实基础。若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引导,便会导致师生关系高度紧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事事关心,如同保姆,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会使学生倍感压抑,甚至会因此厌恶教师、厌恶学习。

目前,某些师生关系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并未受到重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仍然未受到重视。

二、影响高中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不论教育体制如何变革,教师始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影响师生关系走向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的言语、行为。教师的每一个行为、语言细节都会辐射到学生,使得学生对其产生尊敬与爱戴之情,或者厌恶、愤怒之情。比如课堂提问频率、对待学困生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第二,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如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水平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第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品行、学生观、对教育的挚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

(二)学生因素

一是学生的表现。学生在某一方面上的良好表现会使教师对其形成相应的期望,这一期望又会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上,从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二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持的教师观。学生心中教师的可亲度和可信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教师尊敬、爱戴的程度。据调查,半数左右的学生对师生能否成为知心朋友持模糊,甚至否定态度。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是关键,其中基础教育更为关键。人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被称为素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个体要积极发展。每个个体必须具备可受用终身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等。在学校、家长等的关注下,学生的品德情况和身体状况基本良好。最为棘手的就是如何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并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应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具备高水平核心素养的教师。

(二)正确认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与师生关系构建的关系

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

历来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笔者认为,研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时还应关注教师核心素养的培養,比如探究教师是否具有仁爱之心、专业素养、创新精神等。教学相长更关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要明确,只有那些有核心素养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核心素养高的人才。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利用发散思维能力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效果受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好引导作用,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应有宽厚、仁爱之心。教师心中有爱才会执着于教育,才会精雕细琢,才会不唯分数,才会因材施教。爱學生的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爱的反馈,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师应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要求;要做到爱读书、肯钻研、勤反思、善合作、乐奉献。第三,教师应认识到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要摒弃唯成绩论,改变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现状,学会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合理将惩罚变为教育手段,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理性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第四,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应改变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从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以构建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2.学生层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举措。通过构建学习情境、举办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落实师生共同发展。第二,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教师观,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进而使师生双向受益,互补互惠,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这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重大意义。第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部分高中生远离父母,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是家,教师如同父母。为学生排忧解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以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核心素养培养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关注的重点。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核心素养培养是一种价值引领,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师生关系事关教育成败,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红旺,张玉滨,王敏.核心素养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44-245.

[2]  孙君,贾林祥.社会互动论视角下的和谐师生关系[J].南昌高专学报,2009(4):86-88.

[3]  王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素养对重建师生关系的实践意义[J].海外英语,2018(12):78-79.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师生关系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