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文本细读,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2021-09-13许珂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孔乙己文本阅读教学

许珂

所谓文本细读就是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无论是文章的字词句还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是文章的写作手法等都应该进行深刻的研究,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呢?

一、注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反复推敲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一定就有华丽的词汇,但是优秀的文章却一定有精准的用词,并且,优秀的文章一定是有情感、有内涵且有教育意义的。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章,作者在构建语言体系的时候,绝对不是随意堆砌的,每一个用词都能给人一种鲜活感。所以,文本细读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汇,尤其是重点词汇进行反复推敲,在真正理解语义的同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反复推敲文章用词的同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会一次比一次深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当中去。

例如七年级上册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主要描写了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事情,正是这件极其普通的事情把三代人的浓浓深情都表现了出来,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一种感慨。文章的篇幅简短,用词平凡,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文本的语言虽然极其平易朴实,却也精确地诠释了亲情、人性和生命,并且使这三个元素高度融合,给读者一种美妙的精神体验。在对这篇散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贯彻文本细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寻找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推敲,从而对文章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分析好词好句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中“在外面”三个字就值得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觉得作者在‘在外面三个字的使用上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学生们在思考片刻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地回答出:“是有意的,因为很可能在家里的时候就是作者听妻子的了。”这个问题虽简单却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补充道:“同学们回答得有道理,看来作者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外面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却起到了很巧妙的限制作用,一方面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夫妻之间和谐的关系。”而在文章的最后,出现了“整个世界”这个词语,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提出问题:“这里的‘整个世界是不是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呢?”学生纵观全文,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就能得知,这里的“整个世界”并不是代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是指对于作者来说,亲人和家庭就是他的全部,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二、鼓励学生通过深情朗读体会文本内涵

“阅读”不仅仅是看,更要注重“读”。“文本细读”也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朗读。而朗读并不仅仅只是发出声音,更应该注重声情并茂,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文本情感的变化,同时将这种情感变化表现出来。学生在深情的朗读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创作者和朗读者双方的情感相互交汇,在传递作者心声的同时体会文本的内涵,并且在喜怒哀乐的变化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的起伏。

例如七年级上册中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都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其中的韵味。在反复的朗读中,不管是蕴含在文本内的作者的情感还是教育意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浮出水面。而为了避免反复的朗读过于枯燥,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教师或学生示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旋律朗读等。朗读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朗读情感自然也能丰富起来,学习就能带着热情更加主动。再比如九年级下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主题是爱国。教师可以范读,在阅读前两节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字里行间的沉郁和凝重,体现出作者在面对祖国的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时的悲痛之感;在阅读后两节的时候语调就需要明快一些,表达出祖国摆脱苦难、奋发向前的欢悦之情。教师范读完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间齐读练习,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并有效体会文本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寻找深入解析文本的切入点

文本细读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学会敏锐地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然后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切入点对文本展开细致且全面的解析和品味。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一文中,就有着许多的关键词句,以这些关键词句为出发点,就能探寻出作品所蕴含的深远寓意。小说在描写孔乙己时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首先是“站着喝酒”,这四个字不仅表现了他的穷困,更表现出了他窘迫的境遇;接着是“穿长衫”,他又和市井的贩夫走卒不一样,是身怀一定的文化底蕴的;而“唯一”一词又表现出了他在人群中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这些隐藏的内容为文章展开叙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孔乙己这一人物最终的悲剧命運做了良好的铺垫。再比如小说中的“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可以进行对比解析,通过“排”和“摸”表现出孔乙己之前显示阔气和之后的穷困。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两个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探寻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前后变化,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更加精准的掌握。

四、指导学生积极地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学生要注重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学生只有通过文本细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章的内在含义,全面体会文本的情感,有效地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对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只是直接让学生感受文本表面的亲情,那么学生所产生出来的阅读情感就不够深刻。所以,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出和作者情感的共通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做过什么让自己感觉无比温暖的事。然后,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关于“父亲”的故事在全班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地体会到自己身边的“父爱”,再去体会文本中的父爱时就更加有依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前准备适合这篇文章情感的轻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自由朗读。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文本来表达的最真实的内心情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孔乙己文本阅读教学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