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一)

2021-09-13周迪李依肖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21年8期
关键词:金寨县共产党安徽

周迪 李依肖

今年的夏天可不一般。

看,火热的江淮大地上,多出了无数对忙碌的小脚丫!它们要去往哪里呢?

少博大记者打开地图,上面闪耀着一个个红色的光点:独秀园、孙家圩、云岭山区……这不是安徽的红色遗址、遗迹吗?

八百里皖江,是一片沐浴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幽静的云岭山区,曾回荡着密集的枪声;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横渡长江;无数革命志士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激动时刻,《少年博览》红领巾小记者们决心开启一次“追光之旅”——

寻访家乡的“红色印记”,点亮红领巾“宣讲坐标”,带动更多队员学好党史这部宏大的“教科书”。

队员们,一起追光吧!

我们的家乡,是怎么“红”起来的?

听小记者宣讲——

近代中国,像一头生了病的雄狮,受人欺凌、任人宰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强盗们纷纷入侵中国。我们的家乡安徽和其他地方一样,生灵涂炭。

在无尽的黑暗里,安徽人从来没有屈服。众多仁人志士不甘主权沦丧,组织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了安徽。青年学生和工人参加集会、组织罢工,呼吁救国。

当中国人民为民族危亡心急如焚时,在地球的另一端,马克思和恩格斯点燃真理的火种——他们撰写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而在中国,安徽人陈独秀、河北人李大钊,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为了让更多人读到《共产党宣言》,他们筹划翻译这本书。于是,就有了习近平爷爷说的“真理甜极了”的故事——

负责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错把黑墨水当成红糖水,吃得满嘴乌黑,还不住称赞:“甜极了!”

的确,对于艰难求索的中国人来说,真理甜极了!

1920年,中文版《共產党宣言》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没有高档的纸张,没有精美的装帧,却超级受欢迎——

印1000册,很快卖完了;

加印1000册,转眼又卖完了;

被军阀列为禁书,更改书名、换出版社,6年重印了17次!

《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上,印着马克思的头像。当时,很多人都叫它“大胡子的书”,他们常说:“照着大胡子说的做,没错!”

“大胡子的书”,成了陈独秀、毛泽东等进步人士心中最光辉的旗帜。

1920年,陈独秀牵头成立上海共产党小组。紧接着,各地共产党小组纷纷成立。一个战斗集体,就这样凝聚起来。

1921年,在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大地,照亮了我们的家乡。

此后,安徽各地的党组织像雨后的春笋,纷纷成立;安徽各地的革命斗争如星星之火,渐渐燎原。

(小记者:黄梓豪 付婧瑶 廖欣玥)

跟小记者寻访——

这周的中队会上,身为《少年博览》红领巾小记者的我大胆提议——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寻找家乡的红色线索,将它们串联成党史故事,说给更多少先队员听,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我一说,队员们纷纷响应!大家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安徽党史故事,上网搜寻,查阅书籍,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向少博大记者请教……很快,经过整合梳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出了第一篇宣讲稿——《我们的家乡,是怎么“红”起来的?》。

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是那本“大胡子的书”——《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爷爷说,“我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邓小平爷爷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爷爷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这本书什么样儿?写了什么?为什么让这么多伟大的人为它着迷?

当看到网络上《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照片时,我们都惊呆了——它其貌不扬,只有56页,封面是淡淡的红色,印着马克思的半身像。岁月褪去了它鲜艳的色彩,但其中蕴含的真理却一直照耀到今天!

聆听一堂红色宣讲,走近一段伟大历史。我们在收集、讲述革命先辈们伟大事迹的同时,心灵也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小记者:沈婧婧 吴柏睿)

大别山的立夏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听小记者宣讲——

1924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合作。革命的火种,燃烧了半个中国。

可谁也没想到,国民党却调转枪口,对准盟友!不久,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白色恐怖像一张高压网,在安徽蔓延,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下了……

不能看着党组织再三遭受破坏!

1929年5月6日,这一天是立夏节。蝼蝈鸣,蚯蚓出,王瓜藤蔓渐生。

在大别山脚下的安徽省金寨县(当时属河南商城),这一天正值丁家埠民团班长周维炯担任值星班长。

前一天晚上,他向民团两位队长提议:“明天是立夏节,我想让大家把屋里屋外打扫打扫,干干净净地过个节。”

一听有人主动愿意干活儿,两位队长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好,一切听周班长安排!”

团丁们听到值星班长下达命令,赶紧收拾起来。一会儿工夫,驻地就被收拾得清清爽爽,枪支弹药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后厅。

第二天一早,两大担鸡鸭鱼肉、两大罐烧酒,就被抬进了民团。伙计们忙着煎炒闷炖,一道道好菜不断端上桌。一整天,团丁们再也没心思干别的,眼巴巴地等着吃晚饭,简直像丢了魂儿一样!

“田继美,你去哪儿了?大家都等着你吃晚饭呢!”晚饭时间到了,团丁田继美却姗姗来迟。

周维炯气得不轻,罚田继美晚上站岗。其他团丁都乐坏了,不用站岗,可以喝个痛快啦!

团丁们一口肉,一口酒,很快醉意上涌。

“共产党来了!”忽然,不知谁高喊了一声。

这句话就像一道惊雷,在团丁们耳边炸响!等他们揉揉眼睛看向周围,发现周维炯、田继美和其他一些人,正端着武器对准他们呢。

这下,团丁们可慌了,酒也被吓醒了。

周维炯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慌。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穷人出力撑腰的。你们有愿意跟着共产党干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可以回家。”

团丁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然共产党为穷人出力撑腰,那咱们不是有盼头了?跟着共产党一起干革命!”

就这样,共产党人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丁家埠民兵团。

阜阳四九暴动、皖西三大暴动、广德暴动、郎溪暴动……

从1927年底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徽各地先后发动了60多起农民武装暴动,组建工农红军,建立红色政权。

在古人眼中,“立夏”之后,万物皆直立长大。安徽的工农红军力量,不正是这样吗?

1929年,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老百姓们欢欣鼓舞。怎么把这个好消息说给更多人听呢?就用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把它唱出来吧——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小记者:江瑞锦奕 谈彦尧 王子宜 詹子涵 杨 源)

跟小记者寻访——

来到立夏节起义旧址——大王庙,我们立刻被广场上巨大的雕塑所吸引。它由187块大理石雕砌而成,庄严肃穆,雕刻的人物群像象征着当时的工农兵集体。我们抬头仰望,那一位位革命先烈,有的端着长枪,有的举着长矛,有的拿着大刀……仿佛正在冲锋陷阵。正如雕像的名字一样,他们凝聚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我们来到一座老房子前,门厅上方写着三个大字——“大王庙”,这本是商人为了祈求平安发财修建的祭庙。当地鱼龙混杂的环境,为周维炯和其他共产党员指挥立夏节起义提供了便利。“不用枪和炮,智取大王庙”,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值得我们学习。

踏入展厅,正面墙壁上是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诉说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缅怀。展厅两侧,是一幅幅革命先烈的图片和一件件起义中遗留下的物品:汉阳造步枪、马克思轻机枪、大刀、匕首……当我们读到周维炯和同志们智取丁家埠民团的壮举时,我们一次次热血沸腾!

回望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国家奉献力量!

(小记者:黄梓豪 付婧瑶 廖欣玥 吴沛鸿 程溪溪 黄思铭)

这座邮局为什么是红色的?

听小记者宣讲——

在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有一个汤家汇镇。镇子不大,景色却很特别。

从街边的列宁小学,你能回望一页壮阔的历史。

1929年,立夏节起义胜利后,这里创办了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所小学——“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孩子们喜出望外,有学可以上啦!学校共开设了6个班,招收学生180余人。别看学校不大,却培养出了许多革命志士,有5位参加革命后被授予将军军衔。

街角的三间旧瓦房,曾经是一座祠堂,又是一家药店,进门要对“暗号”。不是革命同志,绝对摸不清里面的门道。

1930年,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赤色邮政局”。邮政局的代表色不是今天的绿色,而是红色!它是安徽省第一個苏区邮政机构,也是根据地最早建立的邮政机构之一。有了它,军情急件能及时传递到前线,战士报平安的家书能顺利送到家人手中。

15岁的少年胡小五,常常奔走在列宁小学与赤色邮局间。在学校,他是列宁小学校的少先队队长;在赤色邮局,他是六区红军独立营的一名小通信员。

送信的路不好走,还有敌人搞破坏,难度堪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胡小五和其他通信员绞尽脑汁,“谍战剧”每天都在上演。

送信次数多了,怎么能不被认出来?

易容术!头上顶个草帽,怀里抱着竹篮,扮成菜贩子;手里拄着拐棍,走路颤颤巍巍,变身老人家……不仅如此,动作、语言都要学得像,被盘问也不怕。

遇上敌人搜查,怎么保护好信件?变戏法!把信件藏在帽子、鞋子的夹层中,用特殊的药水把文字写在衬衫上,把信搓成细长的纸捻子缠到绳子里……

在一次战斗中,独立营营长负伤藏在野外,让胡小五给队伍送消息。不幸的是,狡猾的敌人对胡小五再三搜查,在他的袜子里发现了信件,逼着他带路寻找红军。胡小五把敌人骗到大山深处,在一处悬崖边,他抓住敌人的皮带跳了下去,壮烈牺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信员们的眼中,信件又何止万金?它们比自己的生命更珍贵!

你围剿,我突围!你封锁,我抗争!

那时候的安徽工农红军,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崭新的军装,常常吃不饱肚子,却一次次让国民党反动派慌了神。反动派们实在想不通:怎么有多少人被捕被杀,就有多少人前仆后继,追随中国共产党呢?

历史自有答案——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人民谋幸福!

(小记者:石进一 李和民 童品成)

跟小记者寻访——

金寨县汤家汇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革命遗迹众多,英雄人物辈出,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来到汤家汇镇,我们直奔赤色邮政局。如今,全国的“赤色邮局”仅剩下2家,这里是其中一家。

这是一个四合院,前门后殿,一共六间,保存得都很好。颜色斑驳的砖瓦,简陋的桌椅板凳,无不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墙上醒目的朱红色标语——“任务完成,信在人在”。多年风雨过去,字迹依旧清晰可辨。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在当时想要做到是多么不易呀。

在收发信件的房间内,展示着图片、照片等资料,还原出了当时邮政局的工作场景。当我们看到通信员们的雕像,就仿佛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年代——通信员们双手布满老茧,眉头紧紧皱着,正商议怎样才能在国民党的眼皮底下,安全地把情报送到前线。身后的墙上张贴着邮政局工作纪律:保管好邮件和武器,做到人在,邮件在,枪在;途中有人牺牲,生者继续完成任务,并带回死者武器……服从指挥,听从分配,不得擅自行动。

如今,赤色邮政局光彩依旧,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红军的英勇事迹。它是那么红,那么艳,照亮了我们家乡的革命路!

(小记者:沈婧婧 吴柏睿 吴 菡)

(鸣谢:金寨县金江实验学校:叶纯、胡逸群、李丽、张莉、卢希、王婷婷、杨萍

金寨县梅山第一小学:方炎林、万可平

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实验学校:漆嘉欣、蒋莉

金寨县莲花学校:江丕玉

金寨县南溪中心小学:程晋菊、周大玲)

猜你喜欢

金寨县共产党安徽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