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2021-09-13陈星辰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通过探究,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提升阅读能力。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梳理阅读思路、启发阅读思维、促进细节研究和增强学生记忆四个方面,就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就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就提炼关键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阅读体系、进行细节补白、进行对比归类、引导发散思维六个具体策略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是总结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4-084-03
【本文著录格式】陈星辰.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4):84-86,8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閱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然思想、引导学生发散思想的辅助工具,对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梳理阅读思路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例如《牛郎织女》是篇长课文,而且文章的内容比较松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难以抓住重点,甚至会出现读到后面忘记前面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阅读,使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找到文章的重点,这对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二)启发阅读思维
其次,思维导图还可以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文章的内在联系,只关注文章的表层内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渐深入文章,进而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内涵的理解。另外比如在遇到一些开放性结尾的文章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促进细节研究
再次,思维导图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细节的研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框架,然后在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挖掘到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作用,或者对文章中的一些留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和思维的深层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四)增强学生记忆
最后,思维导图还可以促进学生增强记忆。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注意到文章的内在联系。在了解这些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学生会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模式进行记忆。而相较于文字,图形记忆比较容易。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增强知识的记忆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依然缺乏独立性思维,主要依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文章;在课堂讨论环节,很难深入研究,只是就文章的表层内容进行分析;在学习完文章之后很难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因此增强记忆难度,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于知识的记忆会逐渐减少,学习效率比较差。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促进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线,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在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技巧。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就明确了本篇文章提炼关键信息的技巧:先根据阅读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提炼每个部分的关键信息,进而整理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就比较有条理,如下图: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将文章分为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准确地把握了每个部分的关键点,像蔺相如保护国家宝物、维护国家尊严。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抓住了本篇文章的重点: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正是因为在前两个故事中点明了蔺相如的爱国精神,所以在第三个故事中才促成了“将相和”;另外在总结中学生还对蔺相如的人物品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宽容大度等等。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清晰地了解文章内容和重点知识,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不成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新课标又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松鼠》这一课时,教师就以问题情境为主题设计了思维导图,如下图:
这一思维导图从三个大的角度出发,给予了学生探究的方向。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有效提高了探究效率;同时受到启发,在探究时也更加有条理。比如有个小组在探究“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这一问题时,最开始只是总结了从性格、活动、生活习性、搭窝、生小松鼠几个方面介绍的松鼠;但是在就下一层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划,会出现混乱、重复的现象;于是模仿教师的思维导图,绘制了新的思维导图,梳理了每一层次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有条理地掌握了本篇文章的内容,同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当然,除了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情境式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设计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式的思维导图,给予学生指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最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构建阅读体系,梳理文章逻辑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许多学生在背诵文章内容时,正是因为没办法将其中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才会出现记忆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阅读体系,促进学生梳理文章的逻辑,同时促进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例如《古人谈读书》就是要求学生背诵的一课;另外这一课还是文言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就比较困难;文章之间还没有关联,学生记忆起来更是困难。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如下图:
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将本课比较零散的内容建立了联系,构建了整课的框架。这样当学生在记忆文章内容时,就可以按照整个框架回忆文章的顺序。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具备不满足的精神,其次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最后要有志向、有记录、有恒心。如何才能做到不满足呢?要学会不耻下问、承认不足、敢于坚持……通过逻辑关系的梳理,学生在背诵文章时才不会出现疏漏。另外在出现遗忘时,也可以通过部分内容的联想回忆起其他部分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在背诵这篇文章时也会提高效率。当然,除了背诵文章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中其他方面的知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条理的阅读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最终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进行细节补白,促进深入理解
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未尽之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而通过解读这些留白,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才会更深入。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细节的补白。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层层递进,深度挖掘,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地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补白。比如“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说明了什么问题,与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对应起来;为什么作者要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些什么;作者写到不想说出“要钱”二字,却又说了出来,在这一部分其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作者用钱买了罐头时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思考探究,并且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在结合教师的提问进行补白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作者的纠结,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的爱;甚至有的学生在补白时比较投入,还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就文章细节进行补白,增强对文章的深入感知,不仅提升了理解能力,还受到了语文人文内涵的熏陶,最终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进行对比归类,发现文章规律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比归类文章中的知识,以促进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一些规律。当然,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归类时,教师采取的阅读教学方式就可以适当地转变一下,将群文阅读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例如在学习《太阳》这一课时,学生需要了解说明性文章中应用的说明方法,需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说明方法将文章说清楚的。在开展本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就以“走进说明性文章的世界”为主题,另外介绍了两篇文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三篇文章中应用的说明方法和写作技巧。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即便是阅读三篇文章,学生也没有感到内容混杂,反而很容易地找到了说明文的写作规律。比如有的小组绘制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的对比下学生发现,说明性文章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分类别;而通过这些说明方法的应用,会对事物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自主探究中,有效提高了阅读质量,同时在掌握文章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阅读方法。教师利用思维导圖开展群文阅读,促进学生在条理清晰的对比归类中把握文章的规律,掌握阅读技巧,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引导发散思维,锻炼想象能力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思维导图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和想象,进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除了告诉村民真相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引导村民离开?如果采取了其他办法,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设计个人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的改写。每个学生的思维路径不同,设计出的思维导图也不同。比如有的学生设计出这样的思维导图:
这一思维导图是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续写,在续写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了文章资源。这说明学生对文章的一些细节比较关注,体现了学生阅读质量较高。也有的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是海力布直接向小白蛇的父亲求助,拯救了村民。在学生设计完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思维导图,并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不同的思维路径,得到了启发,思维角度得到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进行想象,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提高阅读效率、引导自主探究、梳理文章逻辑、促进深入理解、发现文章规律和锻炼想象能力六个角度,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以促进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提升思维品质,增强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
[2]庄泽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鉴赏式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
[3]郗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路径探索[J].课外语文,2020(34).
[4]郑向娜.以案导读以图导思以例导用——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J].求知导刊,2020(46).
[5]张锦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读写算,2020(29).
[6]刘仰勇.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价值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
作者简介:陈星辰,女,1992年生,江苏常熟人,研究生,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语文、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