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
2021-09-13林小露
林小露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内容,加强学校育人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育人方式;创新;德育质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强学生的德育是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如何做到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德育质量,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精神,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师除了抓好学科教学质量之外,同时也要非常注重以德育人,创新育人方式,深化德育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一、建立明确的育人理念,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
育人理念是学校、教师开展德育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乏明确的育人理念,根本不清楚将学生培养成怎样品质的人,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无疑是一句空话。小学阶段是德育养成的基础阶段,所以更要明确育人理念,增强德育,强化德育实效,提升德育水平。但是育人理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依据“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育人理念不仅能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一直以来,笔者谨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重视育人工作,敢于把育人的目标定在高标位上,秉承“崇雅、求真、尚实”理念,以“培养健全人格,造就创新英才”为德育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一种教育理想,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做人的胸怀与境界”的“三个一”的育人理念,着力探索新时期育人工作的新形式。如,坚持开展思想性的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敬老节开展“亲子情趣运动会”,让学生学会感恩;坚持开展知识性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演讲比赛 、英语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坚持开展娱乐性的活动,如,组织“阳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展示、大课间活动等,让学生一展矫健的身手,尽情挥毫泼墨,尽情歌唱舞蹈等,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笔者非常重视育人工作,树立了明确的育人理念,也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德育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找到了展示、表现自己的领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德育方式,实现德育质量的提升。比如,先后培养了关则俊、李小玲等乐于助人、不怕困难、自强自立、孝顺长辈、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品质优秀的学生。
二、构建和谐校园关系,促进德育发展
校园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工作等重要的场所,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就成为了学校推动德育的前提。笔者作为学校班子成员之一,在推动德育时,坚持和重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和谐的校园关系来促进德育。首先,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待教师一视同仁,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做教师榜样和模范,用自己正确的育人理念,用自己的亲和力,去影响全体教师形成明确的育人理念,用明确的育人理念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推动德育的关键,如果师生关系都不和谐了,学生怎么可能会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当学生的朋友,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教育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贯彻“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实行个别化教育,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和谐环境,让教学教育成为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被教师的魅力和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开展“体验”式德育
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德育,让德育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体化,也让学生的良好品质得以充分展现。所以,笔者在德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认知和理解接受能力,积极探索分层次德育实践活动,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融入于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如,“感恩父母”“我长大了”“我爱劳动”“我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同学一家亲”等实践活动,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兵”“诚信标兵”“十孝学生”“童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在实践活动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直观形象,不断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笔者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小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家里人视他为“掌中宝”,在家里过着十分舒服的生活:吃饭时要妈妈盛好饭放到面前才吃,从来不会帮助家里做点家务活。经过多次的亲身实践活动,他受到德育熏陶,慢慢改变了,品德也不断得到完善,他改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会主动参与劳动,主动帮家里分担家务活。因此,创新实践活动载体,融德育内容于实践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德育,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促进学生的德美智体劳全面健康发展。
四、注重沟通,协调家校德育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所以,在德育实践中,教師要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因此,教师要始终加强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德育一体化。笔者在德育中非常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成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倡议有微信的家长都加入微信群,同时,开通了“学校与家庭信箱”,增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学校教育情况与发展趋势,掌握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在校的表现等,让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学校与家庭信箱”,让家长给德育提出宝贵意见。此外,为了更好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笔者还利用节假日对学校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争取在教育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由于实现了家校德育一体化,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德育工作让家长比较满意。如,2019年笔者所教授的班级有一名叫小关的学生,他纪律散漫,无心向学,课堂上常做小动作,课后追打同学。当时,其他教师都对他毫无办法,笔者接手这个班级时没有放弃任何希望,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何况他只读小学,可塑性很大”。于是,笔者特别留心观察小关,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一起探讨小关的问题及教育方式,实现家校教育一体化,强化小关重集体主义责任、团队意识、关爱同学等,最终,小关的思想意识明显提高,逐步改变了曾经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学生,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先会做人,后会做事。”这就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学会知识,学会做人。”这也说明了德育在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的理念和方式,更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把德育与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实施可行德育的策略,推动德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20(2).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
责任编辑 陈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