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社会化软件构建小学德育“微生态”

2021-09-13黎启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9期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网络技术德育教育

黎启韶

【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校教师、学生、家长经历了一段以在线学习为主的居家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线学习”无法取代“课堂学习”,但利用社会化软件构建的德育 “微生态”却在疫情期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激励、示范的作用。本文在构建技术、实施手段方面介绍了如何综合使用 “社会化软件”构建德育“微生态”,形成德育教育良好的网络阵地,为德育教育的网络应用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德育教育;网络技术;微生态

一、德育教育“微生态”的功能概述

德育是一门由心而生的教育,它更要求教师以“爱心”“耐心”“细心”出发去培育每一名孩子,让孩子们在适合他们健康发展的环境中成长。小学的德育教育不一定都要从“舍己救人”“为国捐躯”这些大义上教育孩子,也不一定非要从外到里、从形到神让孩子理解德育的全部,而且这种做法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微观视角”下通过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引领”“社会舆论”等手段营造最能引发孩子参与的局部培育环境(即“微生态”),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影响他们发展,德育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所打造的“微生态”能进一步突破时域与地域的限制,对孩子的德育发展形成持续性的教育效果。

“社会化软件”是对网络服务形式软件的称谓,它是利用网络系统突显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和组织群体,促进集体协作,集成用户与内容信息的网络远程服务软件。社会化软件包括:QQ、腾讯文档、百度网盘、乐云收件夹等网络工具和软件,该类工具及软件具有普及面广、部分功能免费等特点。本文所描述的德育教育“微生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生态内容版块设置,各版块内容增删与修改;

2.按权限设置内容的管理和查阅;

3.先进事迹表彰与展示;

4.各版块可设置资料上传或下载;

5.投票和留言互动。

二、构建策略与手段

笔者在利用“社会化软件”构建德育教育的“微生态”,主要利用了以下的策略与手段:

1.综合应用,搭建框架

德育教育“微生态”的搭建,应满足手机端和PC端应用的需求,现在市面上较多的社会化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展开“微生态”的页面布局设计,笔者使用的就是PPT和“腾讯文档”结合的方法,先在线下使用PPT完成各页面的主体设计,包括板块设计,功能设计、页面妆饰等,完成后再把PPT文件导入到“腾讯文档”中,师生便可在云端上参与内容管理、资源分享和互动,进一步开展微生态的构建。具体如图1:

能够帮助我们便捷地搭建“微生态”网络框架的社会化软件还有很多,例如“雨课堂”“易企秀”“UMU”等,使用他们的免费版本就能搭建出全操作平台(PC、平板和手机)兼容的网页界面,在设计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搭建平台:

(1)静态主页—九宫格式菜单页—详情页;

(2)静态主页—列表菜单页(展示各板块主要信息)—详情页;

(3)新闻式动态主页—详情页主。

当然,在各页面布局的设计中,常规的还可以分为F模式和Z模式,具体如图2-1、2-2:

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让内容的展示清晰,易于查看与操作,便是一种适于“微生态”构建的模式。

2.协同管理和分配权限

生态的构建依赖于生态圈中所有物种的共同参与,德育教育的“微生态”也不例外,因此在搭建教育生态的网络时便要考虑“協同管理”“共同参与”的思路。“微生态”中包含各类成员用户,要保障生态内容管理、发布和分享的安全,就要对生态内容的查阅和编辑实施权限的划分。在实现生态内容的协同管理、权限分配并不复杂,笔者是利用了腾讯文档搭建“微生态”的基本框架,只要先将用户按不同需要分配到不同的Q群,再通过腾讯文档的“文档权限”,既可将内容的发布、编辑与查阅时就可以进行权限分配。

3.赋予功能,实现生态共荣

生态功能是让“生态”得以繁荣和延续的关键,有了功能的赋予,生态圈中内容才能不断更新,本案例搭建的微生态功能明细说明如表1:

可见,生态圈中的功能是巧妙地使用社会化软件的结果,丰富的功能是多个社会化软合力的形成的结果。

4.结合评价激励促进生态繁荣

实践表明,微生态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价与激励的加持,才能有效吸引和激励学生参与到微生态的共育中,成为他们乐享其中的网上家园。我们在建设德育教育的微生态中建立了以下的评比活动。

(1)家务小能手:每周一次由家长通过在“微生态”空间中记录孩子的家务时间与次数,由系统自动统计出“家务小能手”的排名情况。

(2)礼仪小天使:每周一次由老师、家长及学生代表记录每位孩子的礼仪得分,由系统 自动统计出“礼仪小天使”的排名情况。

(3)社会公德新闻眼:由系统每月一次记录每位孩子发布的社会公告信息内容,并统计出排名情况。

(4)好人好事龙虎榜:由孩子们在系统中自行登记班内的好人好事情况,月末由班委进行确认,系统统计出排名情况。

(5)德育标兵英雄榜:由系统综合统计上述4项的综合成绩,得出排行榜。

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德育评比活动,孩子们把德育空间看作成了他们展示和竞争的舞台,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了网络空间的建设与使用中,网络空间真正形成了“生态繁荣”的形态。

三、应用效果

我们的德育教育“微生态”通过自身努力与不断的培育,应用效果良好,具体效果如下:

1.“互哺增值”,实现生态繁荣

德育教育的“微生态”多处体现“互哺增值”,如师生发布德育内容后,学生能够通过对内容的查阅、讨论参与了社会现象的论证,有助于他们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大量的查阅与讨论又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索世界,发布更多有意义的内容,这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微生态”的资源,实现了生态繁荣。

2.以优导向、以德育人

良好生态的完善,在以优导向,立德树人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分享功能,把自己对于国家、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感恩在学习空间中分享,不仅抒发了自己的心情,还把这种“美德”感染了同学,达成了我们“五育并举”的目的,在学生上传的大量作品中,都表达了他们爱国、爱家和热爱生命的精神,使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正能量。具体如图3:

我们曾对本案例中搭建的德育“微生态”的使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达到97.7%,这些数据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我们知道一种学习“生态”的构建单靠单独的个体去研究无法丰富完善,只有建立研究的“生态圈”,才能让学习的“生态圈”丰富和完善起来,虽然本案例探讨的德育教育网络阵地的构建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但笔者仍希望通过本案例能为利用网络新技术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带来一点启发,笔者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的德育网络软件技术将不断涌现、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吴克庚, 周丹丹. 教育生态学[J]. 中国远程教育,1992(12):48-49.

[2]克努兹·伊列雷斯, 孙玫璐. 我们如何学习——当代关于人类学习的综合性阐释[J]. 职教通讯,2010(6):7-14.

[3]阎达五, 杨有红. 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 会计研究(2):7-12+63.

[4]陈蕾, 倪枫. 基于i-BPMN的翻转课堂教学系统业务流程建模[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4).

猜你喜欢

信息化应用网络技术德育教育
审计信息化在电网企业的应用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应用对劳动监察工作的促进作用
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促进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