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患者B超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9-13刘远征
刘远征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1
B超检查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其具有无创、无辐射等检查特点,能有效借助超声波技术对患者病灶区域以及周围脏器组织进行展示,对医生疾病确诊产生辅助作用[1]。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疾病检查等干预方式较为敏感,容易因自身因素降低疾病检查效率。所以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检查配合度,提高检查效率[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老年患者B超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起于2019年3月止于2020年4月,研究样例均为院内老龄患者,依照护理思路的实施差异将其分为常规、心理两组,每组29名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区间为59~80岁,平均年龄为(69.57±4.83)岁;心理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区间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9.54±4.59)岁,两组患者均已了解研究内容,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常规小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心理小组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检查前护理:在检查前一日,护理人员需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指导患者办理好相关的检查手续,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检查科室位置,并介绍相关的检查流程。对于时间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鼓励家属带领患者提前到检查科室进行位置确认。第二要核对好患者信息,并依照其检查部位进行宣教指导,一般对于腹部检查患者,均要做好8h空腹准备;对于检查膀胱、输尿管等部位患者,叮嘱其家属准备适量饮用水,帮助患者在检查前做好膀胱充盈准备[3]。②检查中护理:在正式检查前,护理人员可依照患者情绪状态对其进行安慰,并再次介绍B超检查的使用意义以及检查优势,以降低患者恐惧感。在检查时可允许家属进行陪护协助患者进行检查配合,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运用肢体或眼神交流对患者进行鼓励。③检查后护理:在检查后帮助患者擦去耦合剂,并协助其穿好衣服,安抚患者情绪并整理好检查报告引导其至医师科室,询问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1.3.1就诊、候诊时间观察:通过临床观察统计两组人员的就诊、候诊时间使用情况。
1.3.2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两组人员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分为护理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检查效率四个维度,每项满分25分,总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100-85分为非常满意;84-70分为比较满意,不足74分为不满意。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就诊、候诊时间比较 两组人员候诊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组患者就诊时间要明显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就诊、候诊时间比较
2.2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要高于常规组72.41%,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B超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项检查技术,对于临床上大多数常见的胆、肝脏等部位的疾病都能进行准确诊断,具有检查价格低廉,检查效率高等优势。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对自身疾病的焦虑程度较重,因此在接受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所以需要相应的护理指导,才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降低检查风险[4]。
在本次研究中,心理组患者就诊时间相对更短,护理满意度较高,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心理护理更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在检查前会先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向其说明和检查流程以及检查优势,有助于患者降低对检查过程的恐惧感,减轻情绪压力。第二做好检查指导,说明配合事项,有助于提高患者配合能力,做好空腹、膀胱充盈等检查准备,提高检查效率。另外在检查后及时协助其穿衣也有助于降低外界环境对老年患者肠胃组织的刺激,提高检查舒适度,减少其不适感[5]。
总而言之,在对老年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检查效率,缩短就诊时间,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