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1-09-13胡明磊杨佳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肺心脏康复

胡明磊 杨佳佳

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率,需施以心肺复苏抢救。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肺复苏实施的顺利性与有效性,尤其是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培训教育与实践经验总结意义重大,以切实发挥急诊操作的作用价值,实现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持续改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脏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2.3±1.2岁;男20例,女11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5±1.6岁;男13例,女18例。基线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环境干预与治疗配合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如下所示;

1.2.1并发症预防 施行心肺复苏时,护理人员应当严格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确保抢救活动顺利展开,促使患者安全渡过治疗阶段。定时清洁患者的口腔与皮肤,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与压疮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与安全性。

1.2.2呼吸管理 在抢救工作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胸与肺水肿等不良情况,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高效落实呼吸道清洁与湿化等操作,确保机械通气治疗顺利展开。

1.2.3心电监护 心肺复苏后加强心电监护,记录患者血压与心率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配合医师工作展开。

1.2.4保温护理

做好临床保温工作,给予适量冬眠合剂,展开复温护理,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降低并发症率,加强康复效果。

1.2.5心理护理 做好家属的思想与宣教工作,提高家属认知度与配合度,确保临床工作有序展开。对完全清醒的患者,加强心理状态评估,采取鼓励性与暗示性等语言,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与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参照辅助检查时间与急诊室停留时间等指标,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率。向患者发放自拟满意度调查表,采取百分计,分数越高表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秩和检验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康复指标 研究组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转运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6.45%)低于对照组(25.81%),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良反应率比较(n,%)

2.3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对照组为80.65%(25/31);差异显著(χ2=4.026,P=0.045)。

3 讨 论

心脏骤停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心脑血管病与急性中毒或溺水等原因,尤其是持续4-6min的心脏暂停,会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因此及时展开有效的抢救意义重大[1]。心肺复苏是治疗心脏骤停,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心肺复苏的操作难度大,对环境与技能的要求高,错误操作易引起心肺等内脏不同程度的损伤,加剧病情发展,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常规护理中,护士以临床工作主观落实护理措施,处于被动的护理地位,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与系统性及个体化。在急诊护理干预中,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脉搏与呼吸等指标为依据,关注患者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缩短抢救的时间,优化康复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率,以有效改善预后[3]。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可提高整体疗效与心肺复苏的安全可靠性,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心肺心脏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脏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