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水城扩红掀热潮
2021-09-13沈亮钟俊男
文|本刊记者 沈亮 图|钟俊男
1935年5月1日至4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于长征途中在曲靖市的会泽县短暂修整,在红军的革命信念的感召下,会泽百姓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短短几日内,红九军团扩军1500余人。信念的火种在会泽播撒而下,在珠江源头的云南大地上,留下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水城扩红革命故事。
1935年4月25日,按照中央军委指示,红九军团由贵州西部和云南富源接壤的盘县挺进云南,经云南的富源、沾益后,27日红九军团占领宣威,按中央军委29日“迅速离开宣威,向川西南披沙前进,准备渡金沙江,如果时间允许乘机袭占东川(会泽旧称东川)。”的电令。
五天后,红九军团从云南宣威出发,跨过牛栏江。5月2日,长途奔到达会泽,由于地下党组织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第九军团迅速攻占会泽县城,俘敌近千名。
群起响应
“糠菜半年粮,麻布当衣穿,四季犹风雨,终年睡火塘,鸡捐鸭捐草鞋捐,捐给保长抽大烟,保长肚子撑破肚,穷苦百姓受熬煎。”这是红军占领会泽之前,会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写照。
相比于国民党军队军纪败坏、打砸抢甚于土匪的情况,进驻会泽的红军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砸开监狱放出无辜穷人,打开义仓和当铺,分发积谷千余石。红军的宣传队积极向会泽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把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和、追击红军、镇压革命的罪行进行了彻底的揭露。红军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开审判,举行文艺演出,将党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介绍给渴望解放与自由的人民。正是红军的一言一行、政治主张与精神风貌,让穷苦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一支为人民谋幸福的队伍。
在红军到来之前,这个滇东北的偏远小县城里虽然早有党的地下组织,但群众对党特别是党的宗旨和目标知之甚少,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极大地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沿途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红军长征是党和军队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政治宣传,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政策,而伟大的长征精神感召着有志青年加入红军参加革命。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这首流传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歌谣,至今依旧萦绕在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上空。可以说,正是长征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沿途的山山水水,点燃了群众参加红军的热情。“会泽欢腾若狂,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城外的所有道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掀起了阵阵扩红热潮,到处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
在热闹的十字街口,“群众参军踊跃,真是应接不暇,成批成批地报名……”当地劳苦大众、地主的长工、刚从监狱解救出来的无辜群众、山区农民、甚至学生和老师等都积极报名参加红军,要为“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再也不受地主老财的剥削”而战。红军在会泽的四五天时间里扩军1500余人,这是红九军团长征途中扩红人数最多的一次。
梨园整编
会泽县水城村负山控水,故名水城,有百年古梨树300亩,所产乌梨香甜可口,久负盛名,因此也称梨园。古梨树园不但产下酸甜美味的乌梨,也易于隐蔽疏散和躲过敌机的侦察轰炸,因此红九军团决定将扩红整编的地点定在水城梨园。
5月4日清晨,红军队伍在水城集结,向新战士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以及北上抗日的意义。采取老兵带新兵、边行军边练兵的办法,每连人数多达170到180多人,超过寻常编制。
红九军团在会泽得到修整,不但补充了大量的兵力还获得了大批军需物资。红九军团在会泽筹款10万银圆、布匹400多匹,没收云南省主席龙云部属一个旅的80多匹骡子,加上在当地购买的40多匹骡马,总共100多匹骡马为军团在山区的运输提供了保障,收缴枪支1500多支、手榴弹500多枚、子弹2万余发。部队离开会泽时,“每个红军战士都穿上了一套新衣,还有挎包、子弹袋、粮袋。”
正如时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所著《黄火青回忆录·东川之战》中说的:“东川一役,是九军团和中央失掉联系后单独行动期间最大的一次胜利行动,全军上下无不津津乐道,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也有其独特意义。”
红九军团扩红的盛况似乎还浮现在眼前,会泽人民万众一心,千余人参军,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红色巨浪,推动着历史大潮向着光明前行。但会泽扩红不过是整个长征浪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将时间拉回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面对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击、弹药匮乏、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长征中的红军在革命的理想信念的支持下,用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艰难险阻,用双脚长驱两万里,纵横十一省,在长征途中留下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等惊心动魄、脍炙人口的革命史诗。
古梨树园易于隐蔽疏散和躲过敌机的侦查轰炸,因此红九军团决定将扩红整编的地点定在水城梨园。
意义深远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带领全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冲锋号,为革命的胜利带来了希望;长征途中红军宣传的“抗日救国”思想得到了人民的赞同,激发了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同时红军长征途中对当地人民的革命引领,为后来革命军队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顽强奋战、勇于开拓的精神,面对艰难困苦和险恶环境红军没有惧怕过退却过,却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壮举。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是对历史的敬重,弘扬长征精神才能燃起自己的理想信念之火,才能纯净自己的灵魂,才能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革命十分艰难,也可能不成功,但人们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就一定会前赴后继,哪怕当时不成功,将来也必然成功!这个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有,要把这个火烧得旺旺的。”
列宁说过:“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开始新的长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把珠江水运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珠江的源头与会泽一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境内,而长征的精神则是全体珠江水运人的精神之源。扬帆“十四五”,我们必须树立忠于革命理想,才能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之中汲取力量,用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引领珠江黄金水道建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完成新时期珠江水运建设的“新长征”。
水城红色小故事:
当时会泽县不满16岁的小帮工王定国挤进会泽县报名参加红军的人群中,高喊着:“给我挂个名,我叫王定国,也要当红军。”
登记的红军战士看到他又瘦又小,便笑着问:“你几岁了?”
他说:“十五啦!”
登记的战士说:“我们北上抗日,要行军打仗,你跟不上。过两年,长大了再来吧!”
王定国正要分辩,却被人群挤开了。他连忙跑了几个招兵站,得到的答复都一样。王定国急得又跑到西门的一个招兵站。
登记的红军战士问“几岁啦?”
王定国鼓起勇气说:“十八!”
“不像吧?”
“穷人孩子忍饥挨饿,长不高嘛!”
“红军一天要走100多里,还要打仗,行吗?”
“从小给财主当帮工,跑得动,也可学着打仗。”一问一答,硬是缠着不走。
最后,红军战士拍拍他的肩膀说:“好,有志气,我给你登记上”。当天下午,王定国就和新参军的同志们一起入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