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叙事疗法在中学游泳课堂中应对极度“恐水生”的教学实践
2021-09-12王鑫蒋丽萍
王鑫 蒋丽萍
笔者在十多年的中学生游泳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极少数学生有极度“恐水”现象,一般性的语言激励已经不能使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参与游泳活动。因此,笔者把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引入到游泳课教学中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游泳运动能增强中学生的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游泳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游泳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求生技能。笔者从2003年开始即进行中学生游泳课教学,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极个别的学生会出现极度恐水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此类学生游泳学习,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此类学生,普通的语言鼓励已经不能使其摆脱心理阴影,正常参加游泳课。因此,笔者近几年引入心理治疗手段中的叙事疗法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正常参与游泳课。
1 叙事疗法概念
叙事治疗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心理治疗师通过倾听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来访者使用故事组织经验,并通过发现其故事中遗漏的部分,引导来访者重建具有正向意义的故事,重建来访者抗逆力的疗法。
叙事治疗的基本假设包括:首先,语言是构建现实的基础;其次,问题是一种叙事方式,人本身不是问题;最后,问题是个人价值与主流价值发生冲突所导致的。
2 叙事疗法实际案例运用
2.1 恐水学生情况分析
2.1.1 极度恐水产生原因:
1)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造成的。
2)学生幼年时有过溺水经历,“谈水色变”。
2.1.2 个案分析:
张同学,女,13岁,7岁时与父母在自然水域游泳,因父母疏忽该同学发生溺水,经他人施救得以脱险,但此后该同学即出现了“恐水”情况。具体表现为对下水极其抗拒,即使下水后会出现呼吸急促、肌肉僵硬、身体活动受限等生理反应,严重时还会出现战栗、哭泣等现象,对水的恐惧使其学习陷入了困境。此时张同学自身完全不具备对水的抗逆力。
2.1.3 针对此学生的情况制定干预方案
总目标是提升该生的抗逆力。
分步目标:(1)能够自愿走进泳池;(2)能够借助泳具漂浮;(3)能够把面部没入水中。
2.2 叙事治疗方案
叙事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包括外化结构、重构、巩固,其中语言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提问、促进该学生对曾经的溺水事件有一个反思解构,发现并建立对游泳新的认识,提升其抗逆力。
2.2.1 问题外化、对充满问题的旧事进行解构
问题外化在心理学的范畴是指心理治疗师通过服务对象所叙述的故事找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正问题。在此案例中是指要找到该学生溺水的真正原因,把溺水事件和学生本人区分开来,作为两个主题进行探讨。
本案例问题外化的具体方法是:让该生对幼时溺水事件进行定义,剖析溺水对她的影响,她对水的看法。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为恐惧心理命名,起一个她能接受的幽默化的名字。在这里,我们把恐惧起名为“大懒猫”。其次,将问题拟人化,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大懒猫”是如何影响她的:张同学发生溺水事件以后,大懒猫就出现了,并且张同学此后一看见水就不自然的想起了大懒猫。最后,探讨恐惧心理是如何干扰和阻碍该生正常的游泳课学习,通过解构式倾听帮助该生完成问题外化。
2.2.2 寻找特例,构建有意义的新故事
重构是指打破原有消极的、负面的案例,建立新的、积极的,能对该生克服困难产生积极影响的正面案例。重构是一个可复制、可迁移的过程,借助特殊案例的力量去往该生身上迁移。笔者告诉张同学,“我曾经也教过一个学生,他比你还惧怕大懒猫,但是经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的鼓励,他最终克服了恐惧,学会了游泳。所以说大懒猫并不可怕,只要你能走进泳池,学会游泳,大懒猫自然就离开了”。这时笔者让张同学坐在岸边把腿放进水里,一边让她自己用腿随意的打水,一边跟她聊上述话题。再打水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水花溅到她脸上,她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抗拒,这为下一步走进水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 肯定进步,巩固有意义的新故事
在此案例中,教师作为该生学习过程的见证人,要及时的对其积极的改变做正面的回馈,让其获得支持性力量。“很好,你看已经有水溅到你脸上了,你也能够接受,说明水并不可怕,来,你带上救生圈,扶着池边在水中走动一下,老师就在旁边保护你。”此时该同学会表现出一定的犹豫情绪,笔者继续进行疏导。“你把双臂张开放在救生圈上,試着把脚抬起,你看只要有救生圈在,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下沉的对不对”,“你双手抓住老师手里的救生杆,我拉着你体会一下在水中漂浮的感觉,是不是很有意思”,“下面慢慢把脸轻轻没入水中试试看,就像在家里洗脸一样。带着泳镜你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水下的世界,是不是跟平常不一样,都是湛蓝色的,是不是感觉很美”等等。
至此,该生的抗逆力的提升基本完成,已经基本能够和正常学生一样开始学习游泳了。教师应该多运用这些正面的、很自然的话语鼓励学生,巩固其学习成果,逐渐克服“恐水”心理,正常参与到游泳课学习中来。
3 反思与建议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对老师往往是一种抗拒、怀疑的心态,因此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恐水”产生的原因,减轻对水的恐惧。并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潜力,个体的能量是巨大的,足以克服恐水心理。最后,游泳课教师也要对叙事疗法有一个正确认知,采用合适的方法辅导此类学生。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