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9-12李远红
李远红
分层教学法是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引入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品格、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使全体大学生能够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培养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意义,探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改进我国高效体育教学质量。
1 分层教学法概述
体育分层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的不同,任课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分层分组区别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更快更好达成不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以人为本”理念。主张以学生为重点,尊重、重视、理解、爱护学生,提升并发展学生的自我价值。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为根本,在分析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2)“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主要通过强调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采取分层对待的教学方法,这就对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特点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组织方法。(3)“全面性”原则。强调教学方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在各个层面全面思考,详细探究完成课程的各项教学任务,全面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发展程度出发,分层策略,因人施教,使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2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1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发展的提倡以来,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学课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可有效避免“一刀切”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满足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现实需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及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2.2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学生受自身身体条件、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其体育学习能力、理解领悟能力等不尽相同,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所吸收的课堂知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分层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心理动态、接受能力等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将学生划为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系统全面的制定不同层次评价与学习方案,综合发展学生的能力。
2.3 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促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开展充分交流,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心理预期,从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每组的教学目标,提升每个学生自身的体育能力。将体育能力相近的学生编进同一个组,有助于降低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心理落差,通过相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实现同组学生体育能力的共同提升。还有助于教师发现同组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教授和解决问题,降低教学成本,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技巧,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在实施高校体育教学前,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特征来展开教学,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步骤如下。
3.1 划分学生层次,分类指导
体育教师在原教学班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目标。通常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群体反馈等方式进行摸底,详细分析不同学生的资料,并分类归档。根据摸排的结果,将学生分成优、中等、较低三个层次。较优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思维活泼,有创新精神,不局限于吸收常规的教学内容、不满足于常规的教学步骤。中等层次的学生,能基本完成课标规定的要求,能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训练。低层次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受自身身体素质及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体育活动感觉困难较多,不能完成课程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目标后,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与指导,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发展。
3.2 设定层次化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针对摸底、测试后重新组建的班级参照教学大纲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自身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的融合在一起,采取差异化教学。对运动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将标准降低为知识理解和初级动作的掌握,以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对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应逐步提高教学目标,鼓励其挑战难度高一点的动作或速度。对运动能力稍强的学生,应提高教学标准,提高动作难度和熟练运用技巧的要求,以培养高精尖型人才。例如跳高的教学,教学目标可以分成以下层次:简单掌握助跑、起跳、过竿、落地的基础动作,然后逐步过渡到优化助跑路线、规范起跳动作、过竿时转体,提升高度等等。
此外,因为体育教学中动作的学习是在不断纠错、重复练习中达成的,因而教学要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一个目标达成后再确定上一级目标,最终达成总目标。
3.3 制定灵活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中,激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运用激励法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对层次水平较低的大学生侧重其心理建设,培养运动的兴趣,以提高其发展的自信心,养成自主学习和运动的习惯。对体弱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要特别关注,不可强行施压要求达成课程目标,以免打击上课积极性;对层次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要减少理论讲解,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和个性化指导。多提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加强他们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并学以致用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其自发探索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最终实现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目的。另外,教学中的分层互动也不可忽视。每个层次都是一个小群体,师生之间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由优秀学生示范重点实践内容,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课程步骤上,体育教师还可以划分巩固练习、应用练习以及复习练习等部分,对不同部分展开随堂测验,并及时指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4 实施分层次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统一,是将被评价的对象按照“对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虽然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做到因人而异,不能准确评价每个学生的真实素质,不符合现代教育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实施分层次的教学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真实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真实的潜能和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对较低层次学生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标准动作和点滴进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对较高层次学生评价,应注重纵向比较,评价运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项目的专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方法和新型体育观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进而加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进步的动力,有效提升了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体育与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