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潭学校既有重力式挡墙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2021-09-12李正

科技尚品 2021年7期
关键词:加固设计工程

李正

摘 要:重力式挡土墙是工程建设中边坡支护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一旦挡土墙发生开裂,不但加固较为困难,同时会消耗大量费用。为了分析重力式挡墙的有效加固措施,文章主要以玉潭学校既有重力式挡墙为例,分析其加固设计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重力式挡土墙;加固设计;工程

中图分类号:TU4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7-03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7.015

1 案例基本概况

位于临武县玉潭学校食堂西南面的挡墙为C20砼浇筑的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次拟加固挡墙长约52m,挡墙顶面宽约1.5m~2m,现状坡顶标高约302m,坡脚标高在290.5m~292.2m之间,挡墙高度在10m~14m之间,砼挡墙距食堂约12m。挡墙后素填土厚8m~11m,回填过程中未经分层碾压,为松散填土,砼挡墙已产生裂隙,发生了变形,砼挡墙坡脚未滑动,所以需要对其实施加固处理。

2 既有重力式挡墙加固设计分析

2.1 边坡支护方面的设计

2.1.1 设计计算参数

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指标如表1所示。

2.1.2 支护结构选型

根据现状挡墙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滑坡失稳以后的危害性,加固治理工程方案如下。总体方案为:对挡墙前部采取堆载反压平台进行加固,既有挡墙开裂部位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挡墙后侧应保持现状已削方卸载后标高,不可大范围加载。然后在反压平台前端设置抗滑桩进行支挡[1]。反压平台顶标高为294.0m,平台宽5m,采用素土夹碎石回填,应控制压实度不小于0.94。抗滑桩拟采用桩径1.2m,桩间距2.2m进行支挡,抗滑桩悬臂高度2m,桩侧浇筑挡土板防止反压平台土体受雨水冲刷流失而影响反压效果[1]。

2.1.3 挡墙截排水设计

根据场地降雨情况完善相应的截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渗入墙背土体中。完善坡顶截排水沟渠、暗沟等排水通道,确保场地内的大气降水能顺畅排泄于场外,防止场内降水大量渗入挡土墙背土体;对挡墙下部加设深层排水孔,并将埋入反压平台内部的原挡墙排水孔导流出平台外侧。该段挡墙中部布有一根学校排水管常年排水于挡墙底部,本次加固施工时应将该处排水孔引走。

2.2 既有挡墙反压平台设计计算书

2.2.1 墙背主动土压力计算

根据甲方提供的竣工资料,结合现场勘探成果,既有挡墙计算断面取最不利断面进行计算,现状墙后填土H=13m,C=12kPa,φ=15°。

经计算,主动土压力Ea=869.07(KN/m),挡墙墙高大于8m,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取1.2,故每延米挡墙所受主动土压力为:Ea=1.2*869.07=1 042.9KN。

2.2.2 新增抗力计算

根据现场挡墙实际状态,现阶段挡墙处于极限平衡临界状态,同时出于后期加固设计安全考虑,假定挡墙现阶段安全系数约为0.95,则R0=0.95*S。

又由《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6.2.2条:加固设计应满足:

其中,ζL表示新增支护结构抗力发挥系数(本工程取1.0);RN表示新增支护结构抗力;R0表示原有支护结构有效抗力;K表示安全系数;S表示支护结构外部作用。则每延米需新增抗力RN計算如下:

RN≥(K-0.95)S=(1.3-0.95)*Ea=0.35*1042.9=365(KN)

2.2.3 挡墙前部反压平台设计

根据每延米需新增抗力RN=365KN,拟采用挡墙反压台对既有挡墙进行防护加固,限制挡墙继续变形。假设反压平台高h=4m,反压土体抗剪强度取综合内摩擦角φ=26°。

被动土压力系数Kp=tan2(45°+φ/2),即反压土体Kp=2.56。

经计算,反压平台每延米被动土压力Ep=368.8(KN/m)。即对既有挡墙前部反压土体4m高时,每延米可提供新增抗力为368.8KN>RN,满足加固规范要求。

2.3 加固构件施工技术要求

2.3.1 支护桩及桩顶冠梁施工技术要求

第一,桩的成孔必需严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要求进行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第二,控制桩位偏差,保证轴线偏差≤50mm,同时也要控制垂直度偏差≤0.5%。

第三,要确保桩钢筋规格以及数量符合设计规定。对于主筋来说,要控制搭接长度≥10d,并且要确保相邻接头错开35d,同时要确保同个截面接头面积≤50%。另外,钢筋笼所用钢筋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主筋来说一定要保证其间距偏差<±10mm,并且要确保其保护层厚度≥50mm,而箍筋间距的偏差≤±20mm。总的来说,钢筋笼整体直径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长度偏差控制在±50mm之内。

第四,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冠梁施工之前一定要将顶部浮浆彻底清除,同时也要保证桩顶出露钢筋长度满足设计标准规范。

2.3.2 反压平台施工技术要求

根据勘查资料显示,该挡墙天然状态处于欠稳定状态,饱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挡墙随时有滑移可能,为增加坡体整体稳定性并有利于抗滑桩施工,对挡墙底部进行坡脚反压[2],反压体顶标高为294.0m,平台宽5m,采用素土夹碎石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不低于0.94。现状挡墙底部临时反压的土体,若压实系数不满足要求,应重新压实,否则无法提供有效的抗力。在开挖施工时,应分段逐步施工,防止因开挖临时反压土体而造成边坡失稳。平台侧面应按1 : 1.5坡率放坡填筑,确保侧面坡体稳定。为防止雨水冲刷,后期应对反压平台侧面及顶部进行植绿保护。

2.3.3 挡土板施工

第一,主要设计参数及材料要求:

钢筋网:桩间挡土板钢筋网片采用双层筋φ8@200×200、上部板肋式锚杆挡墙钢筋网片采用双层筋φ12@200×200绑扎而成,为了保证钢筋网的质量,一定要保证每一边搭接长度≥300mm。另外,为了提升钢筋网的强度,可以在锚头区域设置加强钢筋(一般横、纵方向各2根),钢筋网与加强筋需绑扎固定。

现浇砼:此工程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要控制细骨料的模数在2.5以上,并且保证骨料粒径≤10mm。浇筑混凝土厚度为300mm,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5。

泄水孔:泄水孔孔径110mm,孔内填充中粗砂,孔距2.5m,呈矩形布设。特别是在渗水裂隙面位置,需沿裂隙面走向布置泄水孔,并适当加密(孔距0.5m~1.0m)。

第二,施工流程。混凝土强度为C25,厚度为30cm,按要求鋼筋制安,分段支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施工流程如下:

挂网:将Φ12@200×200mm钢筋网挂上,每隔3m布置直径Φ16(Ⅱ级)钢筋作为加强筋,将加强筋和锚杆(索)焊接在一起[2]。

装模:钢筋网挂好后,分段支模。

浇筑:浇筑C25混凝土,并按要求振捣密室。

第三,施工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钢筋网的质量,在编制之前需要彻底除去钢筋表面的铁锈,在搭接时(搭接长度≥20d)要保证不同层之间的位置错开。通过隔点式焊接钢筋网交点,并且通过焊接方式将钢筋网和锚杆连接固定。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其终凝之后2h开始,需要实施喷水养护,之后14天范围内一定要确保其处在湿润状态。

混合料配比控制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挡土墙的加固质量,要严格控制混合料配比,一般水灰比设定为0.4,将水泥、砂、石按照重量比1:2:2的比例混合,水泥采用普通的42.5号硅酸盐水泥即可,砂子要应用中粗砂,对于细度模数进行控制(≤2.5),同时要控制石子最大粒径≤15mm。可以通过强制性搅拌机进行混合料的搅拌,有效控制混合料的相应参数(主要包括初终凝时间、送检测定强度、安定性等),合格后才可使用。除此之外,挡土墙加固施工所用水也要保持洁净度,要控制其pH值<4,不能采用高铝水泥[3]。

送浆达到强度时,应按规范要求对锚杆(索)抽样进行抗拔试验。

2.3.4 泄水孔

为了保证积水能够及时泄掉,需要在孔内部埋设φ110mm的PVC管,并且在桩侧设置间距为2.5m的矩形泄水孔,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泄水孔出口底侧超过地面或者常水位25cm,同时要设置成3%~4%的坡度,以便控制泄水孔进口下侧各个排水管出口低于进水口。另外,要确保PVC管高于构造物背部20cm~30cm左右,并且一定要保证泄水孔能够贯穿混凝土厚度,为了避免水体杂质堵塞,需要在后侧设置过滤层[3]。对于外露泄水孔要进行严格控制,要遵照设计图纸进行设置,避免发生高低差异、间距不一的问题。反压土体回填时,应同步埋排水孔(接原挡墙泄水孔),同时泄水管周边0.5m区域采用级配碎石回填,从而形成排水盲沟,防止挡墙部位泄水孔直接埋入土体而导致反压土体持续泡水。

3 结语

文章主要以玉潭学校既有重力式挡墙为例,分析了加固设计方面的内容,重点从边坡支护设计、既有挡土墙反压平台设计、加固构件施工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能够对类似工程挡土墙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怀文卫,孙洋波.被动区加固在逆作法基坑开挖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3):88.

[2] 贾坚.土体加固技术在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1):132-133.

[3] 文畅平,江学良,杨慧,等.边坡条件对重力式挡墙地震位移模式的影响[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37):768.

猜你喜欢

加固设计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工程索赔中博弈模型的探究
工程索赔中博弈模型的探究
建筑工程加固设计的要点研究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加固设计与施工监测一体化研究
一种双栅结构抗单粒子翻转加固SRAM存储单元
工程转包给别人出了事故我承担多少责任?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