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和策略研究

2021-09-12孙阳

科技尚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用电工程输配电安全管理

孙阳

摘 要:电力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能源,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是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其肩负着电力传输的艰巨责任,如果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不仅会埋下安全隐患,影响用电安全和质量,而且还会引发电力系统故障,给社会用电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现状,探讨安全管理的要点和策略,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安全管理;要点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M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8-123-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8.0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大电力工程建设成为时代所需,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但是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中,安全和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施工行为不规范等,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后期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如何协调质量、安全和进度之间的关系,优化工程管理质量,成为电力工程管理改革的关键。

1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1 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全过程管理意识

基于电力行业大趋势,效益、质量必然是重点关注内容,而安全管理依旧处于边缘位置,导致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形象。通常情况下,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建设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做好安全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安全管理局限于施工阶段,且仅以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施工要求的形式开展,安全管理形式化现象明显,导致一些安全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1]。同时,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区域、现场环境、项目内容的不同,安全管理内容也有所差异。但是,在施工前期阶段,忽视安全管理设计工作,一味采用“公式化”的安全管理模版,将导致安全管理与工程实际不契合,管理效果不理想。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管维护制度

针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如安全管理内容制度、安全监管制度、安全维护制度等,由于没有制度体制支撑,导致安全管理存在盲目性、片面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2]。例如,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建设中,尚未建立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即便出现了违规操作、安全事故等情况,也没有实质的惩罚和责任追究,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敷衍对待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施工材料安全管理也是问题之一,在材料采购、材料入场、材料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一旦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而且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埋下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安全、施工行为安全、施工环境安全等都是安全管理的要点内容。从施工环境安全来讲,包含人员安全和现场安全,要根据安全施工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系好安全绳、遵守施工流程、增设施工防护围栏、安全警示牌、正确佩戴安全帽等,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确保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进度[3]。工程运行安全管理。通常情况下,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运行安全主要是线路引起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输配电线路安全和质量,是提高电力工程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输电线路走向与分段情况,如图1所示。

随着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输配电和用电工程需求增大,在规划输配电线路、选择线路材料元件时,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实况,如地势起伏、气候变化、现有建筑等。尽量避免线路交叉、绕线问题,控制线路和设备的电力损耗,保障电力传输服务质量,优化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综合效益。

3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3.1 以全过程思想为指导,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基于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标准,树立“全过程”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把控每个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以确保整体项目的安全性[4]。例如,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设计阶段,要做好前期调查准备工作,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施工要求、项目特征,制定安全管理要点和方案,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在施工期间,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组织安全宣讲会、培训会,讲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列举真实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安全事故细节,引发安全事故的主客原因,使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例如,某电力工程建设中,某施工人员在横担作业时未检查安全绳是否佩戴完好,在站起来拿支铁时,安全绳紧拉吃力,从而造成安全绳失控坠落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安全管理方案为参照,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工作,如查看安全帽是否佩戴良好、施工区域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是否张贴安全标语等,将每一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风险[5]。此外,在工程竣工和运行阶段,要结合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特征,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工作,检查输配线路连接是否正常、线路外表是否良好、防雷是否有效等,待一切检查正常之后,才能保障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保障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环境。

3.2 以全面化理论为依据,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2.1 建立施工安全监管制度

基于電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构建施工安全监管制度,对材料安全、施工行为安全、施工环境安全进行监督,切实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障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安全有序开展,如表1所示。例如,在日常施工中,要实时监督施工人员行为,一旦发现施工人员有违规操作,如违规操作施工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不规范等,需立即要求工程部门整治,并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此确保施工安全。同时,施工材料安全也是监管重点,其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材料采购工作中,必须把控材料的安全质量,选择信誉好的材料厂商合作,并在每批材料入场前进行抽样检查工作,核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如绝缘性、耐热性等,待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施工现场,为工程建设奠定安全基础。

3.2.2 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增强施工团队的责任意识,需要构建权责分明的安全责任制度,培养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例如,在安排安全管理工作时,将安全管理内容细致化,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排查出现问题的环节,逐级逐层追究责任,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罚。同时,如果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有人存在“不作为”或不法行为,可以向上级领导举报,如果查证举报内容属实,可获得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监督的积极性。在安全责任制度引导下,可以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让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避免出现权限失衡现象,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

3.3 以全能化需求为核心,升级安全管理技术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已经落后,难以满足高标准、高质量的安全管理需求。因而,以全能化需求为核心,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实时监控、相互联动的安全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以2019年真实事件为例,某检修人员未按工作票操作,擅自进入带电区域,引发了火灾安全事故;加之监护人员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制止检修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而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因此,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区域,需要安装监控和报警装置,实时监控施工现场情况,一旦发生安全隐患问题,施工人员可开启报警按钮,由系统自动启动安全预警机制,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同时,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运行阶段,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远程监测技术收集电力传输数据,监测输配电线路运行状态,如果发现某一线段出现数据异常,可通知当地监管人员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电力故障预防的目的,从而保障输配电和用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而且还能提升电力服务质量,为电力行业发展助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电力行业也应顺应大趋势,做好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运行安全,营造良好的电力输配环境。通过分析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施工现状,总结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升级安全管理技术等策略,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电力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佳裔.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设备工程,2020(21):50-51.

[2] 郑炳焕.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153-154.

[3] 饶斌.考虑用电安全性的输配电工程建设[J].建材與装饰,2019(5):239-240.

[4] 唐晓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9(24):144-145.

[5] 赵庆凯.基于施工建设用电安全性的输配电工程建设探究[J].科技风,2020(15):134.

猜你喜欢

用电工程输配电安全管理
输配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刍议
输配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刍议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