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华:为教育,时刻准备着
2021-09-12余麗柃
余麗柃
学生时代的周德华是个“学霸”,一方面得益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另一方面,他也感谢一路走来遇到的好老师。当初中毕业意外地收到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就下定决心:既然走上教育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干出成绩。
从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一路走来,周德华颇为不易。在一路的曲曲折折中他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积淀下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时刻准备着投身到更大的教育事业中去。正如他在2002年绿盛实验学校校长公选中的誓言:“从教师到校长,我感到的不是职务的荣耀和权利的光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必须奋斗!”
用学习锻造梦想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周德华,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初中毕业的他,在六个中考志愿中,把师范填在了第五志愿上。他说:“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想着考上中专‘鲤鱼跳龙门,毕业后能够光荣地当上工人。”没想到,由于考试成绩优异,优先被中师录取,让周德华与“工人梦”擦肩而过。
读师范时,虽数学成绩优异,却因折服于语文课堂上张力老师、胡林老师激情四溢、文采斐然的讲课,中师毕业,走上三尺讲台的周德华,选择了教语文。近40年的教书生涯,从小学到高中,周德华几乎将语文学科拉通教了个遍。变化的是学段,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语文的挚爱,对教育的情怀,还有向上向好的学习之心。多年后,学生印象最深的依然是语文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周老师。
从农村小学普通教师到自贡市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一路“披荆斩棘”,踏歌前行,最终成就了汇东实验学校一校两区,师生近万人,连续18年中考质量最优的辉煌成绩。周德华用不断学习锻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梦想,期间两次转变对他意义重大。
第一次是从农村高完中副校长到市区校长的转变。2002年,市教育局面向全市招聘18名校长。得知这个消息的周德华跃跃欲试,他对自身做了客观评估:虽出身中专,但通过学习,已拿到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本科文凭;虽是农村教师,因喜欢看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名著,积累了大量先进前沿的教育管理知识;从小学教师到高中教师,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者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理论、实践经验都已具备,周德华鼓起勇气报了名。机遇垂爱有准备的人,最终,他在一众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为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首任校长。
怎样做大做强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这是周德华从教路上的第二个转变。新学校只有6个班,200多人,没有名气,没有成绩,没有家长社会的认可度,接下来该怎样发展?此时,曾经系统阅读的大量名家教育理论和在大安学校丰富的管理经验派上了用场。周德华在全市创新提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从“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德育、绿色评价和绿色文化”五个方面构建教育体系框架,着力学生成长,为未来奠基,办有灵魂的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抓管理、强落实、显成效,学校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自贡教育界站稳了脚跟。
调任汇东实验学校后,周德华又遇到了一系列难题:是否办分校?怎样将优质学校引领为全市教育高地?学校如何发展为川南名校?怎样落实立德树人?……停滞不前,可能会有安逸的生活,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并不容易。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家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一个优秀的校长,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理想家,是一个卓越的探索者、先行者、领路人,肩负教育使命,心怀天下教育,有其术,有其道,独立洞见,不懈追求。一路前行中,周德华一路学习,一路改变,从清华研修班到华东师大学习,从考察川内外名校到美国的基础教育,学习、反思、改变、落实,周德华锻造了一个个自贡基础教育的传奇。
用科研引领发展
在绿盛实验学校的8年,周德华通过不断学习,把一所新学校带上正轨,又用科研引领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自贡名校,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
强化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课改意识。学校通过开展“读书沙龙”“专题研讨”等学习活动,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设立“教师教育年”,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每周开设2节活动课程,让学生自主选修,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和谐发展。重视评价方式多样化,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关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绿盛实验学校一系列改革的实施,增强了学校的生命力,活跃了校园氛围,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周德华在绿盛实验学校创造的优秀成绩在汇东继续延续。在汇东的10年间,学校教职工人数从140多人增加至460多人,学生人数从2000多人增加至9100多人,学校也从一个校区扩容为两个校区,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让汇东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领头羊”。
“学校两个校区,年级多、班级多、学生人数多。针对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在行政管理上,我们采取年级组负责制,即让管理重心更贴近年级和班级,”周德华说,“每个校区实行分部管理,让各级管理层深入基层,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做到实时反馈,针对性采取措施。”教育教学上,建设好教研团队,大力推行校本研修,由教研组具体负责,点、线、面的结合,促进了每个老师的参与、思考与成长。
管理的顺畅让学校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周德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让每名教师都争当名师,学校才能成为名校。
“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订单式”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学校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培养方案。作为校长,周德华对学校教师要求非常高。在他看来,真正的好老师要能主动走进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坦诚地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上,首先要对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烂熟于心;其次,要采用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他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不是培养成绩漂亮的‘书呆子,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老师更多的是需要以责任、爱、耐心来做好平时的点滴,当好学生们的‘助梦师,去激励他们的梦想,去帮助他们走向人生发展的远方。”
用文化提升品质
在周德华的教育理想中,希望培育的是有良好生活习惯、有优质生活、有科学思维方式、有文化素养、有国际视野的“五有”汇东学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汇东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拥有人生最亮丽的名片,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进而实现每一个家庭的梦想。
要实现目标,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力量。文化是无形的“场”,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具有独特而强大的育人力量。学校以“为立人奠基”为办学思想,形成了“立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和鲜明的主题文化——汇仁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周德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勇”结合,再融入学校的“汇仁文化”,以文化人,以文立人。
以“汇仁文化”为核心整体打造的学校文化,为师生发展打造了精神特区。周德华依据办学理念,设计了新的校徽,聘请专家撰写了《汇东学校赋》,编写了校歌,创办了“守望文学社”、“春华”校报……每年开展的远足社会实践,是师生最期待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分年级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军营、红色基地,颇有‘用脚步丈量美好,用意志谱写辉煌之意。”周德华说。
用活动增强体质,坚定信念,培养集体意识,传承红色基因,以活动育人比起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此外,学校每年的“绅士淑女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春华之光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以“礼、善”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深入挖掘自贡文化元素和时代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序列,让无数汇东学子从中受益。涌现出世界跳水冠军胡亚丹,世界青年科学家余诗孟,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得者、清华学子张凝果等一大批优秀的汇东学子。
用特色培育品牌
在教育战线奋战几十年,周德华深知,关上门是办不好学校的,必须打开校门,开明、开放才能办好教育。
教育不是孤岛,而应是环岛。多年来,周德华在办学治校中,始终坚持家校携手,将“家校结合,一点两翼,促成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学校的理念。学校借力“三宽家长学校”线上培训,组织家长读书沙龙,选派优秀家长参加“种子家长”培训,以点促面,促进了广大家长理论提升和观念转变;通过发放《家长指导手册》《品格周刊》、举办家长论坛,分享经验、提供策略;“传家训扬家风”故事会、“家书抵万金”书信活动,公众号宣传优秀家长、学生等,不断发挥着优秀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丰富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和德育途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抓住契机,营造生机。以“为立人奠基”为出发点、致敬最美“逆行者”系列活动为着力点,3万余名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或分享援鄂家书、学习心得、校长致孩子们的一封信、云队课、空中课堂、抗疫日记画作等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五育互育、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
为进一步拓展办学视野,一方面,学校与自贡市跳水学校合作办学,共育优秀专业人才,跳水健儿参加省运会包揽多项冠军。另一方面,邀请交警、医生、非遗传人等走进校园,举办讲座、现场授课,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优秀学生代表黄嘉怡在全国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与市内优质学校抱团发展;开展六校联合教研;“周德华名校长工作室”18个成员单位及帮扶的薄弱学校抱团取火,均衡发展;与成都七中、双流实验学校、石室中学交流互访合作。
周德华在绿盛、汇东工作期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省校风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初中课改名校、市最佳文明单位等国家级、省级、市级100多项殊荣。学校办学经验与办学成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语言文字报》《四川教育》《人民教师》等权威刊物宣传报道。
深耕教育39年,因热爱成就梦想,因梦想闪亮杏坛。周德华以新时期校长的独特视野和办学智慧,为学生生命奠基,成就千千万万家庭的教育梦想。在他心中,引导家庭重视子女教育,重视家风建设和传承,从而在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后,“及人之老”“及人之幼”,进而“兼济天下”。育人之路道阻且长,为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周德华时刻准备着。
周德华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陶行知学会初中委员会副理事长,自贡市“周德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自贡市“周德华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立德树人先进个人”“研究型校长”“中国好校长”创新奖,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名校长”“优秀校长” “川派初中名校长”、两基“先进个人”、 “川南名校长”,自贡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中小学名校长”,区“劳动模范”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从您的经历出发,请谈谈在您心目中的好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周德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好学校首先是一所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之所以说教育质量而不是教学质量,是因为教育所包含的内涵更丰富。
首先,应该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校能够积极、阳光地学习锻炼,参与各种活动。其次,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能够有所受益,比如参加体育活动除了强身健体,还能够培养意志品质;参加文艺活动除了发展兴趣特长,还能得到展示自我的舞台,张扬个性。同时,学校的教育,无论是德育、智育,还是体育、美育、劳育,都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些好的品性,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在这些基础上,不能忽视学生学业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能够顺利升学,让家长、社会都能够满意。
所以,我认为好学校要真正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有幸福感,也有获得感。
本刊记者:请您以担任多年教师、校长的经历,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一些建议。
周德华:年轻教师首先需要仰望星空,有教育梦想,这是一个大前提。因为如果没有教育情怀、没有对教育的热爱、没有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对今后的工作就会失去原动力。只有真正热爱教育,有了精神上的支撑,才会主动寻求发展,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教育的转型时期,教育信息化3.0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好书、育好人,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作为年轻教师,还需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在哪里”“我想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我在哪里”就是要发现自己的短板,“我想往何处去”就是要确定自己成长的一些目标。只有为自身的发展做好规划,才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
对教师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要学以致用。年轻教师要想清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培養目标,来精进自己的专业。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用德、用才征服学生。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成长为这样的好老师,将会对无数学生的一生都形成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