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的调查报告

2021-09-12杜海燕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

杜海燕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内蒙古地区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选取全区7所高校的师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旨在为自治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1-0055-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正式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2020年9月到12月,“内蒙古地区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师生的大力配合下,开展该项目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在此阶段,组织全区7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师生中开展了关于“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的网上问卷调查,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旨在为自治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提供参考。

1调查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河套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7所高校在校師生为主体,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有效答卷数:4332份,总访问次数:5080次,完成率:85.28%。

2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调查共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认知和认同程度情况分析

2.1.1基本认知是正确的,认同程度较高

调查问卷中4~14题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认知和认同程度的调查。从整体上看,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认知是正确的,在“五个认同”方面认同程度是很高的,认同率超过了99%。另外,绝大多数师生认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度较高。

2.1.2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有待于提高

在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进行有关文化认同方面的调查时发现,超过99%的师生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超过99%的师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客观、积极的认知和评价。

但从问卷中第6题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在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中对自己的影响方面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有80%师生认为“本民族的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大于中华民族文化”,这反映出,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利于各民族师生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促进作用,但如果受到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挑拨和煽动,容易滋生地方民族主义的心态,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

2.2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中16~20题是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设计的调查题目,分析结果如下:

2.2.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在对问题“您所学的思政课中有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吗”的调查中,有近12%的大学生不太明了,这也反映出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或内容陈旧。据调查,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所依靠的引导途径和教学手段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重点是在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穿插讲授一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知识,缺乏相应的授课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2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欠缺

在对“您经常能在学校的一些新闻媒体和宣传栏目中看到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吗”进行调查问卷时,有26.18%的学生只是偶尔看到,有0.69%的学生从未看到,有1.96%的学生不清楚。当问及“您觉得下列哪种教育方式对于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重要”时,大分部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这反映出学校教育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所以需要从历史、现实多角度抓住这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助力进一步铸牢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3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状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中21~23题是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状况的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2.3.1入党志愿方面

问卷中第21题“您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吗”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7.91%的师生选择了“迫切希望”,有30.63%的师生选择了“希望”。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内蒙地区高校大部分师生有强烈的入党愿望,入党意愿的强烈与否是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测量最有力的指标。

2.3.2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评价

问卷中第22题和第23题都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评价,有超过97%的师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表明,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持肯定的态度,很清楚各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足以说明大部分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是认同的,但仍有少部分师生对此持有不同意见,持质疑态度,应引起高校重视,加以引导。

2.4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状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中24-25题是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状况的分析,具体问卷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

2.4.1政治认同方面

在对问卷第24题“您对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什么态度”的回答中,有92.8%的师生持肯定的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高度认同感。但也有5.08%的师生回答“不太肯定”,0.42%的师生持“反对”态度,1.64%的师生回答“不清楚”,这都说明高校对师生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的教育亟待提高。

2.4.2科学内涵方面

问卷第25题是“如何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个多选题,通过回答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上,数据显示,超过80%师生认同选项中的说法。再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色上,超过80%师生给予较高的认同,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3结语

依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及现场访谈等方式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对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作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的认知和认同程度整体较高,从“五个认同”的角度得出师生的爱国情感、民族团结、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对党的拥护方面有所提升。但是,还有极少数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质疑,虽然这部分师生在整体调查结果中所占比例极低,但他们的思想与言行很有可能影响到身边的同事、同学和朋友,甚至对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可能还会被分裂势力等不法分子所利用。这种状况应引起高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视,具体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加以合理的教育与引导,让这部分师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事关我们每一个人。

(2)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地区高校采取的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措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基本上掌握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组织领导、课程教学模式和平台建设等相关情况。

首先,内蒙古地区的大部分高校都在优化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事热点、民族政策和民族状况的最新动态,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调查,80%以上的师生表示所在高校开展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体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与深远意义。但是,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对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法存在针对性较差的问题,特别是“一刀切”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高校把培育工作细化、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契机
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