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抗疫问鼎2020十大慈善热点 “专业志愿者元年”官民融合特征显著
2021-09-12
经过来自公益慈善界及企业、政府、学术圈、媒体行业的100位专家匿名投票,《慈善蓝皮书》2020年度中国十大慈善热点事件3月在京发布。社会力量联合行动全球抗疫成为特殊年份最受瞩目的慈善热点事件,2020年更被认为具有“专业志愿者元年”的里程碑意义。
评选方认为,在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专业性、组织性、创新性特点突出。两千多万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行动,全面参与了医疗救援、物资捐赠采购与运输、社区疫情防控管理与消杀、专业服务与生活服务等救助,服务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和启动修订志愿服务条例。这些变化或可视作中国各级政府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标准化等方面的提速。
相关评论认为,可以用“协同”“参与”和“官民”三个关键词概括2020年度中国慈善热点事件的主要特征。不同背景的社会组织开始相互渗透,而且显示出一种趋势,即不管是“官背景”还是“民背景”都需要走上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轨道方能继续前行,否则就可能黯然离场。
1 社会力量联合行动全球抗疫
各类企业、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及个人等都是社会力量的重要主体,在疫情抗击战中联防联控,扩展了防控的广度和强度,还有效发挥了减少恐慌、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慈善法首次执法检查
为深入了解慈善法实施情况,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推动依法改进慈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慈善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报告指出,疫情暴露出在应急机制、信息公开、志愿服务、法律宣传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3 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呈现亮点,其专业性、组织性、创新性特点突出。中国两千多万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行动,各地纷纷出台和启动修订志愿服务条例。
4 社会组织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社会组织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家扶贫工作。在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硬性指标后,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社会组织该何去何从?如何在保持社会组织独立性、自主性的同时,使其在基层治理领域发挥作用是重要议题。
5 反性骚扰事件持续发酵
反性骚扰运动不仅仅是性别意识的觉醒,更是合法权益的维护。公益慈善行业内的性骚扰丑闻被暴露出來,公开立案、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并不是重点,更应该重点讨论如何构建反性骚扰的保护机制以及机制的落地问题。
6 吴花燕事件:个案筹款,何去何从
女大学生吴花燕因病去世,家属获捐一百万元,却仅收到两万元,引发关于个案筹款的质疑和讨论。个案筹款涉及医疗、保险、民政、捐赠人和慈善组织等多方利益,对于中国公益行业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是否应该完全内部化和公益化,需多方联合共寻转型之路。
7 “草根NGO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结案
中国第一起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曲靖铬渣污染案,历经近10年的诉讼后结案。被告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承诺在已完成的场地污染治理基础上继续消除危险、恢复生态功能,进行补偿性恢复;就补偿性恢复项目和原告因参与各项目验收的必要费用支付人民币308万元。
8 质疑声中的湖北红会
疫情初期,湖北省红十字会因捐赠物资分配不公、捐赠物品积压、分发效率不高等问题受到质疑,多位领导被处分。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市红十字会事件,也引发了公益慈善界对红会系统专业能力、运作机制以及政府归集捐赠款物政策的热烈讨论。
9 “99公益日”助力公益亦凸显马太效应
“99公益日”全面升级,将公益融合进战疫、消费、文创、社交等日常场景中,让“一块做好事”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暴露出的“马太效应”也引发行业警惕,重庆市慈善总会等4家机构拿走“99公益日”超过1/3的筹款,这种现象在过去6年从未出现过。评论认为,动员式发展极易忽视对长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关注。
10 《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过渡政策受关注
该文件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确认和管理事项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在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部分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尽管运作规范,但仍可能无法在2020年度顺利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