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澎的教育理想国
2021-09-12万小军
“教育是离慈善最近的一个行业。”
唐江澎最近很忙。
原本约定好的采访时间一再延后。“别说你们,就连我们这段时间几天也难见校长一回。”记者等候间隙,一位老师对前来办事的人这样说道。
3月末的一天上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江苏省锡中)校长唐江澎在会议室连续接待了三拨人员,临近中午时分,他又领着几位施工设计单位人员来到学生公寓前,商討相关设施改造方案。学生从学校南区到北区的路,会因为这块区域的改造项目而被隔断,为避免学生绕路,学校计划在中间修建一座桥。
与施工设计人员交流之余,唐江澎想到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学生搞工程结构那些现在还不行,没学那么深,但外观美化应该是没问题的。”
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治理建设当中,是这所学校的日常。
唐校长“出圈”
在基础教育界,唐江澎此前就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出版过教学著作《唐江澎与体悟教学》,教育部把它列入“教育家成长”丛书。他的高中同学任文看过后说,这本书是唐江澎在语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所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早在2010年至2015年间,唐江澎任校长的江苏省锡中教育教学成就,以及课改成果,就受到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他还和学生一起登上央视《小崔说事》栏目,畅谈教育话题。
“江苏省锡中走出了一条不唯高考、赢得高考的素质教育之路,跳出了‘考试引导教学、教学服务考试的怪圈,畅通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升学率上并行不悖的道路,给不信素质教育、不为素质教育的人提供了现实样本。”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胡金波曾如此评价。
唐江澎的头衔很多,除了校长职务,他还是学校所在地惠山区政协副主席,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他还被教育部聘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唐校长原本在“圈内”就有知名度,而让他“出圈”的是2021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的发言——在阐述“不唯分数论”的同时,唐江澎提出,好的教育应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简称四个者),让孩子们以健全和优质的人格赢得未来……
当时,千里之外的学生看到校长这番言论的视频后,就预见“要火”。果不其然,他登上热搜,在朋友圈刷屏。
有人称他为“网红校长”,接受《中国慈善家》专访时,唐江澎说自己并没有期望成为一个网红,也没有意识到网络时代具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力。这种走红带来的变化是,近期前来学校参观交流和媒体采访的人很多,分散了他的工作精力。受此影响,他活动的范围相应缩小,原来一些讲学活动也都婉拒了。
这些变化在唐江澎看来也不是苦恼,“是很正常的事”。他也会想着尽量不让外界打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喜欢人们过于关注自己。他对《中国慈善家》反复提及:“只有不管是谁当校长,这个学校是好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学校。”
不过,陡然扩大的影响力也让他在表达上更为谨慎。面对校长的走红,师生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在他们眼里,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所说的,正是学校一直以来脚踏实地践行的事情。
3月的校园,樱花绽放,一群身穿校服的学生在运动场上跑步、压腿。只需花些时间在江苏省锡中校园里逛一圈,就会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体育馆、游泳馆、食堂、艺术楼等设施完备,如同一个微缩版的大学校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多年前留给林晨的第一印象,作为江苏省锡中的一名“老人”,她的高中三年生涯在这里度过。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良好的学习氛围都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让林晨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学校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020年,林晨在师范院校毕业后打算到中学里当教师,当时,她在江苏省锡中与无锡另一所名校天一中学之间做了一番考虑。父母建议她选择实力更为雄厚的后者,但她最后选择了前者。促使她选择江苏省锡中的,除了母校情结外,更为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学校教育理念契合,“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应试教育,而是培养美德育人这些综合素质。”
唐江澎的演讲口才是师生公认的。已从江苏省锡中毕业6年的牧之现在从事律师工作,他回忆,唐江澎在学校召开的年级家长会上“每次都能把一大片家长说哭”。
惠山区教育局近年来的公开预算中,几乎每年都有一笔资金支持江苏省锡中。无锡当地居民李星形容,学生进入江苏省锡中就读,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可以这样说,这些年高考升学率,我们从无锡的第二方阵上升到了江苏的第一方阵。”唐江澎说这个话时底气十足。2020年这个疫情特殊的年份,江苏省锡中高考一本上线率百分之百,1人夺得无锡文科第一,10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学校还以江苏省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走红的人或多或少会引来争议,唐江澎也不例外。比如是不是作秀、站着说话不腰疼、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中考筛选的优质生源等等,诸如此类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他觉得一个学校办成这样,外界应该“给予基本的肯定吧!”
包括李星在内的多位受访者认为,江苏省锡中今日的成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学校学生底子够好的基础因素,也有唐江澎个人的治校理念的加持,而在大的环境下,也离不开财政的添砖加瓦。
教育的核心是人
1963年出生的唐江澎是陕西人,高中学业成绩优异的他却因小儿麻痹症未能进入大学。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低,用他的话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不至于让自己挨饿”,加上向来乐观的态度,因此并没有一蹶不振。
1993年,在家乡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唐江澎南下江苏无锡,成为江苏省锡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太湖之畔的无锡地处江苏南部,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但因为与苏州为邻,又在长三角区域,这种客观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竞争压力,迫使无锡在夹缝中求生。
当地人熟知的一个故事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当时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刚起步,但大多数企业缺技术,无锡想到了从上海引进“星期日工程师”,在特殊时期借力上海的工业技术谋发展的路子。在唐江澎看来,无锡的教育也是如此。在这种向上的氛围下,拥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锡中也历经蜕变。
前来参观的人对学校的校风校训得到传承和发展印象深刻。传承体现在聚焦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校园中部位置矗立着江苏省锡中百年纪念门,上面镌刻着该校于1927年颁定的训育标准。其中,首要标准就是“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行政楼的走廊里也张贴了民国时期学生参加多种文体活动的资料照片。
唐江澎在他提出“四个者”的教育理念上,把终身运动者也放在了第一位。即使面对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他也保证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每周上一节艺术课,这样的课程会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停课。
另一个传承下来的还有多任校长坚持的作息时间。江苏省锡中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作息时间遵循6时05分起床,21时55分熄灯睡觉的规定。唐江澎不鼓励疲劳战,希望保证学生睡眠,让他们有好的精神以高效率地应对学业课程。
在教学之余,唐江澎还参与整理校史,他对教育的理解及日后形成的教育理念大部分来源于此。学校的档案里还保存着一张80年前,为一位一学年以上不缺课的小男孩单独照相的照片。用唐江澎的话说,那张照片所代表的温度与今天教育的功利性形成了强烈对比,他的心灵为此受到震撼。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中看到了一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
此后,唐校长为天天坚持跑步的学生颁奖,为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的学生颁孝心奖……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业分数无关。他对《中国慈善家》说,教育的核心是要有人的哲学观念,因为教育是离慈善最近的一个行業。“只要你有善良的品性,你想把这个孩子当成人,尊重他的存在,然后使得一个人获得完整的精神性成长,你都会找到尊重孩子、热爱孩子、引导孩子、涵育孩子的一系列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粗暴的方式。”
他进而举例说,当一个医生在看病人时,把听诊器靠在自己的手上,等它有了温度之后,把有着自己体温的听诊器再放到病人胸膛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体现了一位医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代表着这个职业的一种良知。
在唐江澎看来,教育必须是善良的,没有温度、没有关怀、没有悲悯情怀、没有人道精神,做不好教育。“我们今天所做的好多东西是在这个底线上出了问题,我们只强调了一个教育的工具性色彩,而没有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幸福。”
“校长是帮你们要钱的人”
2006年担任校长后,唐江澎提出的第一个目标是铲平学校的债务“大山”。除政府承担一部分之外,留给学校的还有4900万元的债务,他带领教职工计划用三年时间一点点还清。那期间,有施工队的人围着他办公室讨债,情绪激动之下对他吵闹、拍桌子。
“我是谁你知不知道?”
“你是校长。”
“校长是谁你知不知道,校长是帮你们要钱的人。你们把我气生病了,你们找谁去帮你们(要钱)。”
这场争吵最终巧妙化解,施工队后来再也没有上门闹事。
还有一回,江苏省锡中要评江苏省五星级高中,学校其他硬件设施都完备,唯独游泳馆这一个硬指标未达标。可是,要建游泳馆,学校财力又无法负担。一天早上,唐江澎把学校所在地的惠山区一位负责人请到学校,早餐吃的是面条。“说吧,是要钱还是要人。”负责人看出了他的心思。
唐江澎把学校评比的事情给负责人娓娓道来,他报的预算是3000万元。一番游说之后,负责人答应了,后来他在会上开玩笑说,“这辈子吃过的最贵的面,一碗面3000万。”与会人员笑成一片。
让唐江澎没想到的是,学校算来算去,发现3000万元的预算根本不够建造游泳馆,他不想一遇事就找领导,所以没有立即提出来。后来上述负责人主动过问此事,最终,建造游泳馆的经费拨付给学校5700万元。
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四个者”在江苏省锡中学生身上也得到了锻炼和体现,贯穿到了他们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
“四个者”也是江苏省锡中毕业生的形象,张贴在了学校教学楼和实验楼连廊处的匡园社街的一面墙上。在这个2020年8月装修完善的区域,匡园社街既有其他学校都具备的校园广播台、展厅等设施,还有学生银行、学生邮局、诚信超市、烘焙小站、市民中心等场所。不同的是这些场所都由一个叫“模拟城市”的学生组织来具体负责运营,师生们称这个组织的负责人为“市长”。如今,这个组织已行进到第九届。
现任“模拟城市市长”、高二年级学生习馨元告诉《中国慈善家》,参与“模拟城市”学生组织让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她举例,以前教学楼的厕所灯光亮灯时间短,学生还没上完厕所灯就灭了,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对女生来说非常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模拟城市”相关部门运作起来,实地在厕所观察熄灯的时长,并协调了学校有关部门,给出整改建议。最终,这件困扰学生上厕所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这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静中透露一股自信的女生领着记者在学校里走了一圈,面对追问也都给予耐心的回答。诚信超市是无人售卖模式,超市进门处摆放着一个类似公交车上的投币箱,这个钱箱需要两位学生同时用钥匙打开。超市内摆放的学习用品都由学生自主进货采购自负盈亏。学生如果没零钱,可到几步之遥的匡园学生银行兑换,班级的班费也都存在这里。学生们还会举办校园义卖等多种活动。
在课间穿行学校,还能看到穿着绿色马甲的学生“邮递员”穿梭在校园里送报。学校食堂一层还设置了食品检验检疫中心,每天9:10—9:40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会来到这里检验食堂当天使用的食材,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出来都会公布在电视屏幕上。如果食材农药残留超标,参与检测的学生可以要求食堂拒绝使用……
当然,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公寓放置的共享雨伞,习馨元说,怎么协调好借出和归还的问题至今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这个项目暂时搁置。
在学生们看来,“模拟城市”承担着学生会的职责却又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生会,它被赋予了更多角色和职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生活秩序,广泛参与其中。学生们可以像国家权力机关那样,举行代表大会,选举“市长”,给出提案并推动问题落地解决。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大学社团提前置入到高中阶段,学生毕业进入大学能够快速适应。“别人大一什么都不懂,你上去就比人高一个台阶。”在“模拟城市”居委会部门工作的学生叶忆天说,他所了解的一位曾在“模拟城市”锻炼的学长进入大学后就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
“对于他们能解决的问题,你就设置一种要求,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唐江澎非常清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提高在处理这些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老师教不来的。
循序渐进与平衡
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综合素质,如何平衡两者?唐江澎常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提到的那句话,“任何教育的改革都是对立的力量相互妥协以达到某种平衡的结果”。这句话给了唐江澎很大的启发,他想通过罗素的这句话让外界理解自己治下的江苏省锡中教育探索,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结果。
在和英国的一位校长交流时,他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英国的素质教育做得比较好,但学生的学业表现却不够理想。“他们也是在寻找平衡,所以把我们中国的练习册都引进到英国去了,中国的孩子练习册现在做得太多了,我们需要把他朝这边平衡一下。”唐江澎认为,各国的教育都存在着自己突出的长项和问题,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从教40余年,唐江澎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他常常对人说,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问题不可能都迎刃而解,只要朝向正确的目标,坚持专业的探索,相信时间的力量,最后一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也有秉持的原则。唐江澎深知,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各地各人都有不同的处境和方法。“但是我们只要强调一个大原则,任何一种培养方法,都要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为原则。”说这话时,他提高了语气声调。
比如“不打折扣”的体育课就经历了循序渐进的摸索实践最终定型。唐江澎发现,要达到锻炼学生体魄的目标,如果没有体育课会变得很难。学生们原来每周上2节体育课,后来加了2节活动课,但实施后发现,上活动课的时候,不少学生还是坐回到了教室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体育课改为一周3节,外加1节活动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成效明显。随后,唐江澎又把活动课停了,改为一周4节体育课。由于人员场地的限制,每周4节体育课已接近上限,经过几年的推进适应,“学生的学习也没落下,没什么影响”。现在的版本是把班会课加上,拓展为4.5节体育课。
懂得迂回前进的唐江澎在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上也是如此。2011年,江苏省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有一天,一位职教出身的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找到唐江澎,想让他带头创建课程基地。唐江澎一脸疑惑,他也不知道课程基地怎么做,是做什么的,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数理化生物实验室。
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那一套搬到普通高中来是否可行?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当时,江苏省教育厅的这项探索引来包括教育界人士的一片质疑和争论。让唐江澎动心的还是资金,建设一个课程基地,省里给200万元,地方政府给200万元,学校再自筹200万元,一共600万元。“谁见着600万不兴奋!”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的思路很清楚:要建设课程基地,前提是不能影响学生成绩,而是要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一番思量后,唐江澎从自己最熟悉的语文入手,突破点在于阅读。学校给每个班级都建了自己的书房,一个书房4万元,总共建了60个。“后面就开始号召终身阅读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找到感觉后开始“格式刷”。此后,融合艺术与技术的“想象·创造”课程基地、巅峰体育课程基地等一批课程基地陆续出炉。学生们可以从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比如手工制作二胡、瑜伽、击剑、剪辑制作视频等等。学生周末还可以体验农耕课程:耕田、采茶、制陶,自己淘米做饭。“这也是教育,这也是课程。”他在朋友圈配图并写道。
谈及这些过往,唐江澎颇为得意。他不认为教育领域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觉得自己办教育有智慧,体现在“因陋就简,就这个条件把它办好”。
2020年,58岁的唐江澎在临近退休年龄前做出了一个决定,设立6位校长轮值助理,让他们自主决策学校事务。这是他为后来者铺路、让路的一项实践。现在,他偶尔会发个做菜的朋友圈,他也期待享受退休后的含饴弄孙之乐。
这些年来,外界多以改革的眼光来看待江苏省锡中的发展成就,唐江澎更愿意认为,这只是一群有专业精神的人,践行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看不下去,那孩子不锻炼怎么可以呢?必须让孩子锻炼了,必须让孩子睡好觉嘛。但是高考又不能不管,就是把这些东西一步步做起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晨、李星、牧之为化名)
江苏省锡中前身为私立匡村学校(匡村中学),该校百年纪念门背面镌刻着1927年颁定的训育标准。首要标准是“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江苏省锡中校长唐江澎。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江苏省锡中教师指導学生在课程基地学习制作二胡。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匡园社街内的诚信超市,学生自主进货,自负盈亏。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四个者”张贴在了学校匡园社街高中生涯时刻表上。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江苏省锡中学生在校园里进行体育锻炼。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江苏省锡中食堂内的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学生检测出食材农药残留超标可要求食堂方面拒绝使用。
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
学生体验农耕课程,炒菜做饭。摄影/林晨
唐江澎与学生在前往食堂的路上交流。摄影/本刊记者 万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