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
2021-09-12张建
张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作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要求,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党史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激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一,建好主渠道,构建“大思政”,推动党史教育与学科教学同向同行。思政课是党史教育的第一主阵地,是开展党史知识学习的主渠道之一,要注意将党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沉浸式情景教学、举办系列学史沙龙、邀请名家开讲党史讲堂等方式,阐述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推动思政教学与学科教学同频共振,推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开展,构建“大思政”课堂。“大思政”的内涵包括打造大格局的思政课堂教学和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两方面。即将思政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以“对路”思维聚焦三维目标,以“解渴”内容提升育人实效,以“管用”形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自读、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翻转课堂等方式讲授党史课,打造思政“金课”;突出学科本位思想,加强党史知识渗透,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蕴含的“四史”教育资源,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第二,活动为载体,创设“大体系”,实现党史教育与实践活动共鸣共情。育人活动是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层次清晰的育人实践活动“大体系”是实現党史教育落地生根的必要保障。要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活动载体,形成科学而生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党史教育课程化、常态化、系列化。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举办党史专题报告会、组织研学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活动等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要以社会为媒介,通过开展“舞台上的思政课”“赛场上的思政课”“节日里的思政课”,构建主题化班团(队)会,成立学生党史研习社等,以多渠道、分类化的方式,打造优质的课外和校外项目,使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学生受到党史优秀人物革命精神的“灌溉”。要将线上与线下融合起来,运用跨界思维,建立慕课平台,运用虚拟AR技术带领学生体验教材中诸如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历程等,依托互联网借助即时通信技术,打造融课堂教学、课外互动、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大平台,激发学生自主生成情感的共鸣点、思想的触发点,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第三,当好主力军,争当“大先生”,促进专业能力与师德师风互生互长。教师队伍是保障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提高对党史的认识,把《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领袖著作,《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学习资料,以及党的文献等摆在案头、放在手边,把学习党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加强党史方面的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加大“四史”专项培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的方式整合党的百年奋进史线索,更深入、系统地了解百年党史的来龙去脉,以史为鉴正确认识党情国情世情,从而夯实理论素养、历史素养,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具有家国情怀、历史自信,以党史中的优秀人物如陈望道、钱学森、屠呦呦等楷模为榜样,铁肩担道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德示范,做到课上与课下一样、网上与网下一样,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成为学生的精神榜样,通过宣扬党史优秀人物的理想信念补学生的精神之“钙”,充分发挥党史这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的价值。
百年芳华,赓续奋斗。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新时代新长征路上教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每一位教育人应不断思考与实践,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引导学生修好党史这堂必修课,努力成为新长征路上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