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2021-09-12郑梅霞陈宏苏海兰江乃光刘勇董维水高嫣王旭卉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郑梅霞 陈宏 苏海兰 江乃光 刘勇 董维水 高嫣 王旭卉 朱育菁

摘 要: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前期多年的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生产实践,归纳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以及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林地选择、种苗选择及处理、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不仅有利于林地的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生产高质量的中药材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林下经济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態;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67.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1)06-0036-04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06.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e investigation,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practice of understory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in the early years, the ecological habits and the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bionic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under forest we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habits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the selection of woodland, the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eedlings,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the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and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bionic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under forest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summarize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bionic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under forest wa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woodland, produce the high-quality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market, but also had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develop the under-forest economy, thu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Key words: Polygonatum cyrtonema; Under-forest; Bion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属于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区[1]。“黄精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2]。多花黄精含有包括多糖、甾体皂苷、生物碱、黄酮、植物甾醇及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3],使其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菌、调节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改善记忆力等药理作用[4]。

多花黄精喜阴耐寒,野生多花黄精多分布于山地灌木丛。适宜条件下,种子于地下完成周期生长,第二年再分化叶原基形成单叶的幼苗。多花黄精苗适宜在春天进行种植,并且在5月后现蕾开花[5]。目前由于过度采挖等原因,使得野生多花黄精资源不断减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开展多花黄精的林下仿野生种植不仅有利于缓解多花黄精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而且有利于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林下栽培的多花黄精含有的多糖含量高于野生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6]。目前在毛竹林、针叶林下进行多花黄精的仿生态栽培已有记载[7-8],但缺乏对福建地区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的技术要点的系统性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前期在基地进行调研、综合分析文献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多花黄精林下种植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多花黄精形态及生长特性

多花黄精,又叫作鸡头黄精、黄鸡菜和鸡爪参,是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花黄精根茎为横生的近圆柱形,节处较为膨大直径约1.5 cm。茎高40~80 cm光滑圆柱形。叶片为椭圆形、长圆状或卵状椭圆形无柄互生,长为8~14 cm,宽为3~6 cm,两面光滑,有5~7条叶脉。花长约2 cm,腋生,总花梗下垂,一般情况下开花期花有3朵以上且略呈伞形。小花梗长约1 cm,花被长约2 cm为绿白色筒状。雄蕊6雌蕊1,雄蕊花丝上有柔毛或小乳突,雌蕊与雄蕊等长。果实为暗紫色球形,直径1.0~1.5 cm,种子为圆球形。花期通常为4月至5月,果期通常为6月至9月[9]。

2 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措施

2.1 适宜的栽培林地

多花黄精在福建分布广泛,多生于阴湿山地灌木丛,特点是喜阴冷潮湿、怕强光照射。土壤选择方面,多花黄精适宜种植的土壤pH值为6~7,适宜生长于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并且荫蔽湿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块。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多花黄精[10],郁闭度保持在0.65~0.80的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产量最高[11]。

2.2 种苗的选择及处理

多花黄精可用种子繁殖、根茎繁殖或种苗繁殖。但由于种子繁殖周期长,现多采用根茎和种苗繁殖的方法。

2.2.1 根茎繁殖 在采收时,将颜色润黄、健壮、无病虫害的具有顶芽的多花黄精根茎作为种栽。将前端幼嫩部分每2节截成1段,每段至少有1芽眼,等到切口晾干收浆后再进行栽种。也可用多菌灵溶液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800倍液浸泡45 min左右或在伤口上蘸上草木灰浆(pH=11~13)后再进行栽种[12]。

2.2.2 种苗繁殖 生产上一般选取生长2年的多花黄精种苗进行繁殖。种苗在采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芽苞损伤、茎叶折断等断面和伤口。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损伤面容易产生发霉的情况。因此,可用草木灰对种苗进行前期消毒处理。为保证多花黄精苗移栽的成活率,可将消毒后的种苗在田里再培育一段时间,待新芽长出后选取健康的种苗再移植到山上。

2.3 合理的种植栽培技术

2.3.1 整地施基肥 在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前,应将林间的郁闭度控制在70%左右,并将林下的枯枝和杂草等清理干净。有机肥用量为22500~30000 kg·hm-2、过磷酸钙1500 kg·hm-2和硫酸钾750 kg·hm-2,然后将有机肥与土耙平混合均匀后,整理成畦面宽1.0~1.2 m、畦沟宽0.3 m和畦高0.30 m[13-14]。其中,有机肥应充分腐熟,过磷酸钙可用钙镁磷肥替代,若施用草木灰应减少硫酸钾的用量。在地块四周挖好排水沟,以便及时排水防涝。

2.3.2 移栽 移栽时,应设置行距为40 cm,株距为20 cm,栽种多花黄精苗52500~60000株·hm-2,同一地块的种苗最好大小一致,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收。穴深8~10 cm,每穴放入多花黄精苗1株,平摆放置顶芽朝下,用土覆平后再在上面用稻草等作物秸秆覆盖。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

2.3.3 田间管理 根据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进行仿生态栽培管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为:营养生长期自3月中旬至4月下旬,花期自4月中旬至5月中旬,生殖生长期自6月上旬至11月下旬的果实成熟[15]。多花黄精营养生长的重要阶段在春夏季,应在松土锄草时追有机肥22500~30000 kg·hm-2。在11月份时增施过冬肥,将农家肥

1000 kg·hm-2、过磷酸钙50 kg·hm-2和饼肥50 kg·hm-2混合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后用土覆盖[16-17]。在地下块茎开始膨大时,为了提高多花黄精的营养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根系膨大以提高有效物质含量,7~10 d在叶面喷施一次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兑水15 kg),连喷2~3次。另外,为了促进多花黄精地下块茎的生长,在多花黄精现蕾后应尽早去除全部花蕾。

3 主要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3.1 多花黄精的主要病害

多花黄精的常见病害主要是叶斑病、黑斑病和炭疽病,其主要发生情况见表1。

3.2 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多花黄精的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见表2。

3.3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多花黄精的主要虫害是地老虎和金龟子等,它们的幼虫会咬食多花黄精的幼苗和根状茎,使多花黄精苗折断或使根部空洞。在整地过程中若有发现地老虎和金龟子等要及时清除。药剂防治方法:2.5%的敌百虫粉4~5 kg加细土150 kg搅拌均匀后制成药土在林下施入,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林地进行浇灌[18]。

4 采收及初加工

多花黄精根茎繁殖生长3~4年后或多花黄精小苗繁殖生长2~3年后可进行采收。多花黄精的采收时间为茎叶完全脱落时的秋季或春季,最佳时间为10月中下旬。采收多花黄精根茎时切不可直接用手拔,应从下到上依次挖出根茎。挖出后去掉地上部茎秆,将泥沙抖落,去除须根和烂疤部位,清水洗净沥干后倒入锅中,加清水没过黄精块茎。蒸制时要大火至全熟透心。白天太阳暴晒、夜晚堆積过夜,反复多次至多花黄精块茎全干。成品块茎应大而干爽,色泽黄质地润,肉质饱满且断面呈现半透明[19]。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林地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20]。多花黄精在林下仿野生环境下种植3年后,干品产量可达1500~1800 kg·hm-2,按2020年市场收购价40元·kg-1(干品)计,可增加经济收入6000~7200元·hm-2。

5.2 社会效益

林下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既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林地,也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可以通过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脚步,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同时通过实施配套技术支持及培训指导,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知识,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林下仿生态种植多花黄精深入推广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上多花黄精产品供需紧张的局面,推动种植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5.3 生态效益

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还可以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对调节林间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均有积极作用。并且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种植产业可以保证多花黄精的市场供给,减少对野生多花黄精种源的破坏,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章鹏飞,张虹,张小波,等.多花黄精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3):3073-3078.

[2]徐有为.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初探[J].绿色科技,2017(9):131-132.

[3]赵海洋,罗禹,邓小宽,等.多花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0,47(5):793-797.

[4]陈辉,冯珊珊,孙彦君,等.3种药用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15):2329-2338.

[5]陈芳软.不同生境条件下多花黄精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6]樊艳荣.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7]周新华,肖智勇,曾平生,等.林下生境及生长年限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155-160.

[8]严毅,何银忠,王亚婷,等.云南海口林场中药林下种植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2):173-177.

[9]蒋海陇,王志坚,吕律英,等.间伐对杉木林下黄精生长与多糖含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20,47(3):29-33.

[10]范佐旺,柯晓燕,陈靓雯,等.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0,37(5):119-126.

[11]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 34(6):1471-1480.

[12]黄云鹏,王邦富,范繁荣,等.林分类型及郁闭度对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102-105.

[13]刘跃钧,葛永金,蒋燕锋,等.多花黄精在林下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作用[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5):44-46.

[14]杨云.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5):147-148.

[15]雷云仙.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及林下栽培技術[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54-55,59.

[16]郭妮.栽培措施对林下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9.

[17]郑林森.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2012(1):155-157.

[18]杨汝.贵州省黄精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叶斑病的初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19]苗人云,干雪梅,包国芳,等.红枫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羊肚菌技术及效益分析[J].食用菌,2020,42(3):41-45.

[20]练美林,董海洁.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 2016(12):233-234.

(责任编辑:陈文静)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