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评价《好了歌》的两个英译本
2021-09-12阚梦
阚梦
摘要:从认知语言学语义分析的角度评价《好了歌》两个英译本中四个典型意象,探讨译本与原文的相符度。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分析;《好了歌》;典型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8-0041-02
0引言
《好了歌》出自清代曹雪芹先生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一回,是一首七言诗歌。它虽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1],表达了世界皆空的主旨,堪称《红楼梦》之纲[2]。目前为止,《好了歌》共有8个译本,其中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版本最为著名。曾有学者从目的论[3]、元功能理论[4]和美学[5]等视角评价这两个译本,也有学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6-7]进行分析,但集中于隐喻,本文则从认知语言学语义分析的其他角度对比两个翻译版本。
1认知语言学与翻译
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70年代由兰盖克创立,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以使用为基础的具体的知识。语义源于人与世界的互动,包含了所有的百科知识[8]。因其对某些语言现象提出合理而任人信服的解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逐渐被运用于翻译批评领域,成为价值评估的新理论,为翻译批评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2典型意象词汇分析
2.1“神仙”
“神仙”是我国道教中的意象,中国文化中“神仙”一词的语域中则包含着“长生不老”这一概念。杨译本中的“神仙”为“immortals”,“living or lasting for ever”,其中文意思为“不死”,与我国传统文化所凸显的内容相对应。霍译本中“神仙”一词为“salvation”,“a person or thing that rescues sb/sth from danger,disaster,etc.”,中文意思为“救赎”,而由百科知识可知 “salvation”一词的语域中包含了基督教的宗教色彩,“salvation,originally in the Christian sense,the saving of the soul”,所以“salvation”一词更多的凸显基督教文化中被上帝救赎灵魂,赎罪的意义,与我国的文化内涵不一致。两个版本的语域差异和凸显内容如下图1所示。
2.2“功名”
“功名”,旧指功绩和名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有关“功名”的百科性经验包括“高官”、“厚禄”、“妻妾成群”、“良田万亩”等概念(图2),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高官”、“厚禄”。杨将“功名”一词译为“riches and rank”,即“财富与官位”,这便将原本抽象的概念例化,即“财富与官位”就是典型的“功名”,这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尤其在封建社会国家实行科举选贤时,“功名”即意味着高官厚禄。霍译本中“功名”为“ambition”,即“a strong desire to be successful,to have power,etc.”,中文意思为“雄心、抱负”,霍在译出了基本语意的基础上保留了原词抽象的形式。对比之下,霍译本在“功名”一词的翻译上与原文层級对等,即都为抽象层面词汇;杨译本则进一步阐释其具体所指,增加了具体意象,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理念。两个版本的凸显差异如图3所示。
2.3“金银”
原文中的“金银”在中文中是一个抽象词汇,泛指财富。杨译本中为“silver and gold”,即“金和银”,在例化的基础上保留了“金”和“银”的意象,也传达出中国古代“金、银”即财富的象征。霍译本中“金银”译为“riches”,同为抽象词汇,虽缺少了“金”和“银”的具体意象,但却最充分的保留了语义。二者之间的凸显差异如图4所示。
2.4“儿孙”
“儿孙”一词中文意思为“儿子、孙子,泛指后代”。我国封建社会是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女性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所以当时的人们用“儿子”、“孙子”等男性后代词语代指全部后代(如图5)。杨译本中“儿孙”为“son”,中文意思为“儿子”。不难看出,杨选择突出男性主导地位,但却丢失了“女性后代”这一概念内容,译本中也没有相关注释,这样容易使外国读者产生误解。霍译本中“儿孙”为“children”,中文意思为“孩子”,从概念意义的角度说,这个翻译更为接近原文,且相比之下不容易产生误解。笔者认为“男权”这一现象是中西方共通之处,没有必要损失词语意义单独传递这一概念。两者的凸显差异如图6所示。
3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见,杨译本更准确地传递出了中国文化,更符合原文的意思,而霍译本则带有西方文化的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误译。因此,我们在翻译实践中要处理好语域问题,即文化等社会背景因素要契合原文,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保证可信度。
参考文献
[1]于建平,岂丽涛.用评价理论分析《好了歌》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45-48.
[2]姜其煌.《好了歌》的七种英译[J].中国翻译,1996(4): 21-25+46.
[3]刘伟,王建丰.目的与方法:对《好了歌》两个英译本的再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67-369.
[4]吴盈.元功能理论关照下《好了歌解》诗歌英译分析[J].成功(教育),2010(5):197-198.
[5]罗青梅.三美论视角下《好了歌注》英译对比简析[C]// 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成都翻译协会、《科教兴国丛书》编委会.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3.
[6]王军.《好了歌》中的隐喻及其英译[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2(1):180-184.
[7]滕志雪.《好了歌》中的意象隐喻及其英译对比[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2):129-131.
[8]John,R.T. Cognitive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责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