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田锡政治家、文学家的历史渊源
2021-09-12唐从祥
唐从祥
摘要:关于田锡系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历史地位探究,首先依据其历史地位、贡献、影响力、著作等综合进行评价;其次是对历史的影响,后世之评价等因素。政治家、文学家的定义解读需依据其政治、思想主张,文学地位、著作流传的影响等综合因素。田锡是宋代的谏臣、直臣,被誉为“古之遗直”、“天下正人”。当今各大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论题,皆有关于田锡关于北宋文学奠基者、文学文风的历史地位的相关论文论述。关于田锡系政治家、文学家的相关历史渊源作如下简要阐述。
关键词:宋史;田锡;政治家;文学家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8-0032-03
1关于《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田锡列传[1]的记载
田锡记载于《宋史》列传第五十二田锡列传(1),《四库全书》卷一百五十二集部《咸平集》三十卷(2),明代《洪雅县志》乡贤列传田锡等相关历史记载,田锡系洪雅记载于“国史第一人”。宋史记载:“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幼聪悟,好读书属文。”“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释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赐绯鱼。”,“锡好言时务,既居谏官,即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等记录,在明代、清代的《洪雅县志》中均有田锡的记载,也许是洪雅历史上进入“国史第一人”。
2关于田锡是宋代的有名的“直臣、谏臣、忠臣”
田锡“参政与议政”的政治生涯有自己的独特建议,也影响当时政府的施政、行政行为,而田锡作为宋代的“直臣、谏臣”[2],得到了两朝认可。田锡关于《直论》论述:《春秋》曰:“子好直言,必不免于难。”又曰:“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也。”田锡被名臣称赞。苏轼《田表圣奏议序》曰:“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范仲淹《田司徒墓志铭》曰:“呜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言甚危命,甚竒,尽心而弗疑,终身而无违。呜呼贤哉!吾不得而见之。”司马光《田司徒神道碑阴》曰:“今其铭曰:呜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虽复他人竭其慕仰之心,颂公之羙累千万言,其有过于此乎!余于范公无能为役,范公恨不得见田公,则田公果如何人哉。”,《长编》卷五十五“咸平六年十二月辛未”条载田锡终前作《遗表》,及殁,真宗“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曰:田锡,直臣也,天何夺之速也!”田锡在临终之时想依然是国之大事,为国分忧,这赤胆忠心将“死谏”充分展现。
3关于田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
(1)田锡饱读经史,幼即聪悟好读书属其父田懿善教于家,尝命田锡曰:“汝读圣人之书,而其道慎无速,为期二十年,可以从政矣。”又曰:“观尔之性,必广大吾门也,当立生扬名,勉副吾望乎!”田锡受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博览群书,广交天下名仕,东游长安,学于骊山白鹿书院数年,在“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秋,以进士科甲第二人及第”。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历经二十余年,始终保持直言忠谏之心,历任左拾遗、河北转运副使,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田锡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即使是在被贬寂寥时,其好言时政缺失的秉性也不因此稍改,依然秉笔直书,勤谏不讳,把“文死谏、武死战”发挥到了极致。田锡奏书被政府采用,据宋史记载:“疏奏,优诏褒答,赐钱五十万。”田锡的意见被宋太宗采信后予以了奖励,同潦戏言田锡你太过于表现,田锡回答我为君谏言是我之本分,为国分忧乃尽其职责。
(2)“礼、法并重”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上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田锡言:“职业各举,则威仪自严,君有君之威仪,臣有臣之礼法,何患百官不整肃,何患庶政不允厘?臣乞今后给事中得以封驳诏书,起居郎、起居舍人得以纪録言动,御史得以弹奏,谏官得以抗言,左右丞得以紏辖臺司,中书舍人得以只膺顾问。”又言:“臣谨按《刑统》(3)准狱官令枷杻各有短长,钳炼各有轻重,制度尺寸并有刑书,未见以铁为枷者也。凡今州县,欲笞一小罪,絷一轻囚,必详格文,书依典法,奉国家所颁之律,遵法寺所定之科。以铁为枷,事出法外。伏乞陛下厘革此法,免伤皇风。”
(3)田锡的德治理论。在《妖不胜德论》曰:“《书》曰:‘妖不胜德。锡谓理未当也。若谓妖不胜刑可也,何哉?不忠之臣,国之妖也。不孝之子,家之妖也。”,“若然,则圣人之德素被于天下,何必七旬之间益修文教,方化匪人?盖被舜之征,因而来服也。亦犹崇侯作乱,文王因垒而降。若使文王退而修德,不复再驾,崇亦弗宾也。少正卯,一奸雄尔,孔子未为司冦,尚不能以德胜之。矧苗民崇侯奄有邦国,虽虞舜文王谓以德胜,未之信也。圣人犹然,况仁贤乎?自古君子寡而小人众,独立其德,不为妖胜者鲜矣。故锡谓妖必胜德。”此论述一针见血,为国尽忠,为家尽孝,是田锡之准则,也是儒家士大夫之准则。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在田锡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中也有体现。
4关于田锡“轻徭薄赋,厚其生殖”的理政主张
(1)田锡主张轻徭薄赋减少百姓的税收,可以让其扩大再生产,厚其生殖也是人口政策,鼓励百姓“生育、生产”提高人口数量,扩大农耕生产,提倡税负改革,复周礼,而不完全效法。田锡《知人安民孰难论》[3]有相关的阐述:“《书》曰:在知人,在安民,惟帝其难哉。以尧之仁圣,庭有元凯,左弼右辅,犹称知人安民之难。由是见君于邦国,吏于职官,得不慎重于用人,而勤劳于抚俗乎?”
(2)田锡也提倡税赋改革,在《复井田论》:“井田之法,聖王所以维持万民,而牢笼甲兵也。何谓维持万民?一则比閭設而人无流亡,二则審知生齒之寡,三则赋役均而劳逸等,四则里有序而乡有庠,庠以勸学,故谓之维持万民也”;又曰“自黄帝、唐、虞、夏、商之代,已有经土地设井,立步制畝之数也。至文王用土著之法,而损益舊制,故有比閭乡遂之别焉。今唯兵革,不可復於井田之制,而於禁流亡,知寡,均劳逸,亦有历代之法存焉,可酌而用之。適时从宜以便於国,即同实異名於井田也,何必盡法周制,方谓之善哉。”田锡对于“以农养兵,广开籍田”鼓励开垦耕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但是不一定照搬周文王的井田制度,论述了井田制的利弊,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改革措施。
5田锡“居安思危,廉政亲民”的政治思想
(1)田锡的奏表无不体现“居安思危,勤政廉洁,体恤亲民”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田锡从政二十五载,历经宦海起伏,然而对于国家之忠诚,拳拳之心可见。“勤政廉洁”是田锡的为官之准则,田锡《上太宗条奏事宜》曰:“臣备位谏垣,出官河朔,虽励忠勤之节,”。“民生于利,亦犹鱼生于水也”,对于税应该适度,不穷尽其财,官民犹如鱼水,无水鱼之不存,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政治思想。《郡斋读书志》卷十九·五十卷(4)“右皇朝田锡字表圣,其先京兆人,唐末徙于蜀。国初,与胡旦、何士宗齐名。中兴国三年进士第。历相台、桐庐、淮阳、海陵四郡守,知制诰,终於谏议大夫。范仲淹、司马光读其书,皆称其直谅,苏轼亦以比贾谊云。”[4]三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都对田锡有较高评价,田锡对于北宋政治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
(2)宋太宗在位期间为政勤劳,经常忙于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或进呈甲杖,或检阅军人,或躬问缧囚,或亲观战马。”大臣田锡认为他违反了“劳于任人,逸于治事”和“圣主治吏不治民”的原则,上书进行劝谏。田锡指出:治政的原则是“君道务简”、“臣道务勤”,“陛下何不移此勤劳而劳于求贤,何不改此精专而专”。田锡认为过度进行考察也会劳民伤财,而并非体恤民情,更适度把握。《上太宗条奏事宜》曰:“奏其善者,则不善者自彰;奏其廉者,则不廉者自显。或就奖饬,或聊与转迁。则廉能既有所归,猥滥者宁无自愧。扬清激浊,实为致理之先;易俗移风,宜自亲民之始。”田锡《上真宗乞赈给河北饥民》曰:“今臣所奏,且可降德音,以禹汤责躬之意以谢天,以尧舜至仁之心待下,使饥饿地分知陛下忧恤之心也。臣职在深严,日有闻见,不敢不奏。”[5]提倡对老百姓要仁爱之心,体恤民情,关注老百姓的疾苦。
6关于田锡“恩威并施,利甲强兵”的军事策略
(1)田锡对于边关战事主张“恩威并施,强兵利甲,离间之计,以德绥之”的军事策略。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壬午)四十三岁,正月一日,田锡作《元日》诗。“以田锡谏言,罢交州之役。”“九月,田锡上疏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请罢交州之役,息男征。”田锡《上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曰:“臣伏念自忝谏垣,今已周岁,无一言可禆时政,无一善上答君恩。盖以陛下文明,无事可谏;朝廷公正,无事可言。然尸禄旷官,忧惭益切,尽忠补过,夙夜宁忘。今輙以军国要机,朝廷大体,布在一疏,上达四聪。伏乞陛下察而恕之,容而用之。臣所言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今为陛下引谕而言之。臣闻古先圣人牢笼天下,弛张睿畧,舒卷人心,使万人之心如一心,四海之意如一意。”“臣谨按《刑统》(3)准狱官令枷杻各有短长,钳炼各有轻重,制度尺寸并有刑书,未见以铁为枷者也。凡今州县,欲笞一小罪,絷一轻囚,必详格文,书依典法,奉国家所颁之律,遵法寺所定之科。以铁为枷,事出法外。”
(2)“978年(太平兴国三年戊寅)田锡三十九岁,田锡登是榜眼进士第二名。”刚刚入仕不久的田锡[7],第四年后982年宋军交州之战役,田锡写《上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此文算是鸿篇巨制,全面论述好比“昔太宗征辽,魏征苦谏”一般,将安邦之策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法令等进行全面论述。这篇文章对于田锡之论政,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田锡《上真宗论轻于用兵》“所谓王者之心重刑而惜人命也。及至北狄骚边,西戎犯境,不先计而后用兵,不先谋而后决战,战失利,即士卒陷殁者既多,人民俘虏者不少。”田锡言:“谋在前,不谋则败”。田锡《上真宗论点集强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边疆战事危及,“三丁必抽二丁,定以强壮之名,备于缓急之用。”抽调精壮,加强边防,防患于未然。田锡《上真宗乞询求将相》曰:“陛下若以宗庙社稷为忧,以生灵为念,即宜以远大为务,求将相为急。”体现田锡“诤臣”[6]向当时政府提出的意见是直接、全面的。
7田锡外交政策采“以“礼”待之,以“德”服之,以“武”威之。”
(1)北宋时代并未与外族“和亲”以求和平之策。一定程度上,與宋代时期田锡等名臣的对外军事策略密不可分,所形成宋、辽、夏(金)三足鼎立的局面,三个政权势均力,彼此都不能置对方于统治之下。由于宋朝的恰当的对外政策,也没有出现辽、夏联合攻宋的情况,当然,这与宋朝不可忽视的军事、经济实力也是分不开的,采取怀柔政策以“礼”待之,以“德”服之,以“武”威之。989年(端拱二年己丑)田锡五十岁,”,“先是,去年十一月,契丹南下攻掠”知制诰田锡奏《上太宗答诏论边事》:“臣之狂直,敢不磬尽鄙怀”,“今之御戎,无先选将帅”,田锡认为据敌先要选择将帅之才,对于大事需要集大臣意见,不能独断专行。对如何解决边疆之患,以攻心为上,取城次之,则“令之御戎,无先用碟”,“间谍若行,则夷狄自乱,则边鄙自宁。”主张用兵应顺应天道,引《赵充国传》曰:“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夷蛮大败。太白出高,永兵深入,敢战者吉。”
(2)田锡在《上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曰:“然自古制御蕃戎,但在示之以威徳。示之以威者,不穷兵黩武,不劳人费财;示之以徳者,比之如犬羊,容之若天地,或来朝贡亦不阻其归怀,或背驩盟亦不怒其侵叛。”宋代文人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认为王者要以德服天下,只要王者的德行修炼到很高的程度,蛮夷也会来归附的。田锡提出注重德行,爱怜百姓,主张以德治为主,用兵次之,不穷兵黩武以劳民伤财。而最终也是这德治文化使得北宋时代获得相对稳定的政治武器。田锡推崇礼制。在《请复乡饮礼书》曰:“一家率之,一乡慕之,一邑化之,一郡容之,一国兴之,天下同之,得非王者厉精于礼乐而致之——盖礼乐之进物也速,而谦让之服人也深。”人心需要礼制以教化。
8田锡诗文特点以“文道并重,文为载体,道为核心。”
(1)田锡文风影响宋代文人,为后世深远的文学家,被称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咸平集》现存三十卷,田锡既不似“西昆体”(5)的艰涩难喻,也不像“元白体”的浅俗伤雅,然而在北宋初“西昆体”占据重要的位置,以杨亿为代表的文人,推崇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无真情实感,他在“文”和“道”的关系上持更为开放的态度,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行者、奠基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文学家的历史使命即对于文化传承与发扬,田锡诗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以文载道,体现精神内涵,影响了北宋文风。在当今众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论文中对于田锡与古文运动、田锡文风、田锡诗赋等方面有很多相关的研究阐述。
(2)田锡《读李翰林集》文中称赞李白道:“哆目若饿虎,逸翰飞灵虫虬。”,“千载有英气,蔺君安可铸。”在文学创作上,他也继承“唐风”与“汉赋”之精髓,律诗具有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的特点,习李杜诗风,创自己的特色,系真情实感与直爽性情的表达,反映时代与自己的志向,难能可贵,摒弃矫柔造作,言辞华丽,溜须拍马之文风,少附会权贵之词。而在谏议之中虽颂圣德之威严,但警示与直谏为国之心可诏日月。李调元评田锡《雁阵赋》曰:“兴会淋漓,音节燎亮,妍辞腻旨,不让唐人。”在《论田锡辞赋的新变》(6)中对于田锡辞赋文风的有更为具体论述。田锡《倚天剑赋》曰:“帝曰,壮哉其剑也”,“女娲断鳌于海隅,汉皇斩蛇于泽巴,庚舆所试者几十,阖庐所宝者三千。”运用与剑有关的神话传说,给倚天剑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3)田锡熟读经史,博学多才,广交名仕,唯才举贤。田锡结交朋友在《宋史》大多有记载,大多数皆为宋代至名臣,也有其一起参加科考的学友,与朋友交往有情有义。在《田锡年谱》(7)记载:“967年(乾德五年丁卯)二十八岁,田锡自蜀中始,同宋白、杨徽之、梁周翰酬唱郊游,关系甚密。”“976年(太祖开宝九年,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三十七岁,是春,田锡、胡旦偶会于渭北。”“四月,田锡游西京洛阳,初识宋准,并与之定交。年末,田锡又作《寄宋准学士》以赠。”田锡未知其日后胡旦科考第一,田锡位居第二。“自夏至秋,田锡游京东汴梁,会宋白,与之论文数日,更得新意。”“岁末,田锡自开封归至渭北,作《宋白拾遗》”。“977年(太平兴国二年丁丑)三十八岁,二月,田锡在渭北得梁周翰、何士宗二人书信,惊喜激切,因作《答何士宗书》,喻其儒雅节义之道。”[7]田锡以六经为主而众采百家,文道并重,表现了田锡在道与文关系上通达的态度。田锡也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文章中常常援引《周易》经典。田锡是宋初大量写作古文的文人,为文追求文道并用,在讲究古体韵律的同时,更讲究文道之精髓,具有豪情浪漫的情怀,更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作为宋代著名谏官,田锡以“直言进谏”[8]的方式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综上论述,田锡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这位千古名臣,留“天下正人”之名有其历史渊源的依据。
田锡作为历史人物具有其历史属性,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研究田锡的政治思想与文学思想应依据唯物主义辩证法,应“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挖掘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结合指引现实行为,应看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当今法治时代之社会精神,推动“五个文明”建设,发挥其正面的历史借鉴作用。由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其文体及遣词造句,所站的立场不同,而使得我们更要严格的把握,挖掘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国老谈苑》记太宗幸龙图阁阅书,指西北架一漆画箧,上亲自署钥者,谓学士陈尧叟曰:“此田锡之奏疏也。”怆然者久之。则当时已重其言。故其没也,范仲淹作墓志,司马光作神道碑,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锡之生平可知也”。“诗文乃其馀事,然亦具有典型。其气体光明磊落如其为人,固终非淟涊者所得仿佛焉。”对于田锡的背景时代及文章表达的理解也受到时代约束,完整解读其真意及表达之情景尚有难度,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及研究。通过以上简要论述,关于田锡政治家、文学家的历史地位也可见一斑。
注释
(1)[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四库全书总目》又名《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纪昀总纂。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3)《宋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典,即《宋建隆详定刑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4)《郡斋读书志》是宋晁公武撰解题私家藏书书目,是南宋初四川的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将藏书尽送晁公武,成为撰录《郡斋读书志》的主要依据。
(5)“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生平的诗歌总集。
(6)劉培.论田锡辞赋的新变[J].文史哲,2001(4): 75-79.
(7)姜西良.田锡年谱[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5.
参考文献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N].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宋]田锡.咸平集三十卷(文渊阁四库全书)[M].汉唐原韵书店,顺治 (1645-1661).
[3][宋]田锡.咸平集[M].成都:巴蜀书社, 2008.
[4][明]张可述.嘉靖洪雅县志(天一阁藏本影印版)[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
[5][清]王好音.嘉庆洪雅县志[M].洪雅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2012.
[6]何玉兰.“诤臣”之赋却平易:田锡赋刍议[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37-40.
[7]孙华.田锡事迹著作编年[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5.
[8]张胜海.宋初直臣田锡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责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