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在高校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2021-09-12张紊玮赵保堂张丽李永才
张紊玮 赵保堂 张丽 李永才
摘 要:高校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成效及学生培养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6S管理理念,探讨了高校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6S管理模式在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6S管理对于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实验室环境、提升实验室形象、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及提高人员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6S管理;本科教学;实验室;规范管理
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作为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科研成果的产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高校实验室硬件条件得到显著的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加复杂,对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简单有效的管理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和大学生的培养效果,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室培养管理体系,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者积极探索的课题[1-4]。
作为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实验原料的购置、试剂耗材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环境卫生的清扫及综合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都特别严格。食品类专业属于集生物、化学、营养、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工科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教学实验室除了开展生物、化学类等基础实验和烘焙工艺、畜产加工、果蔬加工等食品工艺类专业实验,还开展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等食品安全检测类实验,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危险点和不安全因素众多,包括常见的强酸、强碱、易燃易爆试剂,以及灭菌、均质、加热、消化、切割和粉碎等涉及高温、高压、高速的操作,科学规范管理难度较大[2-5]。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借鉴6S管理理念,尝试将其融合到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的管理方法中,探索出一套规范、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1 6S管理模式的概念
6S管理理念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5S管理,5S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由于英文单词首字母都是S,故简称为5S。我国引入5S管理理论后,企业在原有S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另一个要素——安全(Safety),形成了6S管理理论,一种对实验、实训、办公、生产、作业环境中等各运用要素所处状态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2,4]。6S管理模式如同一个行动指南和工作标准,这6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关联,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整理、整顿和清扫属于日常管理过程中具体规范的内容,清洁则是对整理、整顿、清扫的一种检验,共同构成了6S管理的前4个要素。素养是参与者的一种主观意识,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章制度,是6S管理的重心。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具备安全第一的理念,是保障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是6S管理的基础。
(1)整理(Seiri)。彻底清点实验场所的物品,按需要和不需要进行分类,保留需要的,清除不需要的。目的是有效利用空间,留下需要的物品,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防止错用或交叉混用,使资源充分利用。
(2)整顿(Seiton)。对所需物品进行科学布局、合理摆放,并将需要的物品再次进行分类,对号入座放置整齐,方便取用。目的是使用时减少寻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环境井然有序。
(3)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产生的所有垃圾、灰尘清扫干净,包括看不见的死角。目的是保持现场干净、明亮的环境。
(4)清洁(Setketsu)。保持场所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始终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目的是创造明朗的工作环境,使现场参与者产生愉悦的心情,使前3S的成效得以保持。
(5)素养(Shitsuke)。形成日常习惯和意识,培养每一位实验室参与者养成良好习惯和实验素养。目的使每位参与者形成好习惯,提升修养,提升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实现人员的自我规范。
(6)安全(Safety)。每时每刻都具备安全第一的工作观念,预防为主,排查一切安全隐患,重视每一位成员的安全教育。目的是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之下,遵守规章制度,重视安全教育,凸显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2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食品类专业和高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高校食品类本科实验室管理存在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类专业实验室类型繁多,管理规则各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类专业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本科教学平台既有微生物培养检测、分子生物学分析仪器,又有凯氏定氮等营养成分分析、微波消解等原料预处理设备,还有各式各样的食品加工生产设备。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需要维护管理的标准不一样,增加了管理工作量和难度[5]。其次,各實验室没有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2)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实验室学生流动性大。随着高校人才引进门槛的提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成为普遍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呈现年轻化、学历高级化,除了实验室管理工作,还从事科学研究,导致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够,且实验系列人员职称晋升方面也有较高要求,与琐碎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相比成果、论文占比较重,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实验系列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实验室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实验室开放后研究生等预约使用频率提高,使得实验室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3)日常管理不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件数多且摆放位置不合理,学生使用不方便;仪器设备保养不及时,故障频率高,影响使用;废旧的仪器设备不妥善处理,占用空间;耗材零散存放没有固定的位置且标识不清楚;老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格,学生在实验室不按照要求穿实验服,存在喧哗打闹、吃东西、乱扔垃圾的现象,学生纪律差;学生做实验时没有按照实验流程操作,造成药品浪费;使用仪器后不主动记录,倾倒废液后不及时登记;实验结束后卫生打扫不彻底,玻璃器皿、仪器整理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实验室日常管理不规范。
(4)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安全隐患较多。实验室师生主要凭个人经验积累实验室安全知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专业安全知识及防护技能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食品营养分析实验室放置的马弗炉、烘箱及食品工艺实验室的烤炉、蒸煮箱等设备运行功率较大,存在高功率设备同时使用现象;微生物实验室的高压蒸汽灭菌锅等高温高压设备使用频率较高且缺乏有效监管;药品采购不规范,有药品囤积现象,使用及回收监管措施不严;学生不遵守规章制度,随意倾倒实验废液时有发生;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技能缺乏、安全培训不够、奖惩措施不明。以上问题在食品类实验室较为常见,存在安全隐患。
3 6S管理在高校食品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实验室、仪器管理
为了有效地在学院食品类实验室中实行6S管理模式,实验室首先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营造一个干净、整齐、规范的实验室环境。具体措施是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分类、分用途统计各种物品。实验室内存放着许多过期、变质的试剂、淘汰的仪器,保留与实验课程相关的试剂、仪器,清除其他不需要的物品,通常在校内进行报废处理。为了使实验室仪器放置更加规范合理,利用效率更高,对实验室按照原料预处理、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食品营养与分析、品质分析、仪器分析和加工工艺等功能进行分类,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预备室,便于管理人员准备实验。对各实验室进行一定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分为4类:①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操作区,这部分区域包括实验台和试剂架,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摆放相应的试剂和实验用品;②实验室公共区,主要放置用量较大的试剂和需要补充的耗材及每个实验台各小组会用到的简单仪器,如水浴锅、电磁炉等;③仪器设备区,集中有序摆放烘箱、培养箱、摇床、洁净工作台和离心机等常用仪器;④废液暂存区及卫生用具摆放区,固定放置废液桶及卫生清洁工具。其他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摆放在仪器分析室,微波消解仪摆放在原料预处理室,实验室内功能区划分之后,学生开展实验秩序良好,实验完毕后能将器材归位,从而保持了整齐有序的实验环境。
3.2 耗材、试剂管理
将简单耗材按需放置在实验台的抽屉、边台、柜子等位置,分层存放,必要时结合不同大小的整理筐,做好标记。一些常用的标签纸、记号笔、剪刀、胶带等耗材,通常会放置于醒目的位置,以便使用时快速查找。试剂管理有专门的药品存储柜,为合理统计每学期需要购置试剂的数量,管理人员根据每学期实验课所领取的试剂种类、数量信息和使用情况可估算出试剂需求量,进行试剂的合理采购,避免一次性采购过多试剂而导致的试剂浪费、药品变质、储存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微生物实验内容中有很多微生物的染色反应,每次实验都用到许多染色剂。应为每组配置一个不锈钢盘,将每组需要的试剂分装到小滴瓶中,每组需要的器材摆放到托盘内,托盘上都标有组别编号,这样可解决试剂瓶繁多随意摆放的问题。食品类实验室用到的玻璃器皿小而多,如烧杯、量筒、容量瓶、锥形瓶、试管和培养皿等。根据功能定位的实验室,按照各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分配所需的玻璃器皿,将玻璃器皿放置在指定的实验台柜门内,并绘制分布图,在柜门醒目处粘贴标签和图片,便于学生实验时方便取用及实验结束后整理归还,柜内的玻璃器皿始终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3.3 实验室日常管理
为保持整理整顿后的效果,实验室的清扫也非常重要,清扫是6 S管理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除了实验室正常的地面、窗台、实验台、试剂架需要及时清扫外,实验室的卫生死角、仪器、试剂柜表面等都要进行清洁。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好实验台面,保持实验台和试剂台干净整洁。实验室卫生由当天值日生负责,认真完成卫生清扫,特别是水池的清理,垃圾桶的垃圾必须当天清空,由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学院实验室实行班级负责制,由班级负责分组,一周一大扫除,并定期做卫生大检查,根据卫生状况评选出最佳小组进行奖励,鼓励营造干净整齐的实验环境。学生使用仪器设备后要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及时记录并签名,同时需要指导老师核查。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实验室开放之后,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管理难度随之增加。学院制定《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安全规章》《实验试剂药品领用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由老师引导学生按规范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实验室门窗、水电,并在《实验室使用记录本》上签字,严格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
3.4 实验室人员素养
6S管理强调人的因素、人的重要性,其中素养是核心。教师和学生是实验室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实验素养,教师发挥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既是6S管理的过程,也是目标[4]。6S管理很容易实施,却不容易长期坚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学院制作了6S管理课件,在第一门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时由教师讲解6S管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6S管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意识和实验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等进入实验室的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本科生强调指导教师的主体责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本科生形成良好的素养。研究生主要强调导师的主体责任,针对研究生借用仪器,要求在使用仪器之前进行培训,学习相关仪器操作说明,使用时填写《实验室仪器使用预约表》并加入仪器预约微信群,随时在线交流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完毕后将实验室仪器状态及时拍照上传,维持整齐、美观的实验环境,将约束监督转化成一種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同时,组织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从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3.5 实验室安全管理
6S管理中安全是基础,实验室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食品类实验室不安全因素众多,为确保实验室安全、降低安全隐患,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配套了消防、危化品专柜、监控、门禁等硬件设施,从硬件方面有效防范了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学期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成立校级安全检查小组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学院也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与自查,由院领导为组长带队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敦促实验室责任人整改到位,排除安全隐患。学院领导和教学督导每周对实验课上课情况进行抽查,随时检查实验室安全、学生上课情况、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从多方面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提高教学质量。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进入实验室的一门必修课,每届新生入学后都要学习《实验室安全手册》,只有在线考试优秀的学生与学院签订《实验室安全协议》才能进入实验室。为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学院针对全院师生,每学期组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月”知识竞赛,目的是使师生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遇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快速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互救,迅速、安全有序地撤离与疏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避免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4 结语
6S管理虽然是一种成熟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验室推广6S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6S管理的实施不仅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事情,更是学院领导、各专业指导老师、学生的责任,需全体人员正确认识、理解并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出巨大成效。6S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改进的系统工作,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6S管理首次推行,时间较为仓促,很多问题考虑不周到,有些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争取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将6S管理模式日常化、常态化,继续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持续推进改进,创建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提升师生素养,做好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驾
护航。
参考文献
[1]陆佳,王忠诚,曹丹,等.6S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13-14.
[2]周晓燕,任磊,尹承东,等.6S在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58-260.
[3]欧阳崇学.浅谈高校食品类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57-58.
[4]冯超华,刘永刚,朱岸东,等.6S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中的研究与应用[J].广州化工,2018,2(46):170-172.
[5]严慧玲,王永华.食品类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19(1):215-218.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19)。
作者简介:张紊玮(1984—),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通信作者:李永才(1972—),男,汉族,甘肃庆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藏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E-mail:lyc@gs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