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重,该如何立德树人
2021-09-12田传进
田传进
近日,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节目的一場演讲中放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许多网友觉得他“要去大城市拱白菜”的说法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也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高考不应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提到衡水中学,相信许多人会联想到一个词——“高考工厂”。走出这里进入名校的学生非常多,其教学成果有目共睹,每每高考放榜后,我也一度很崇拜这所学校斐然的教学成绩。然而,张锡峰的发言,却让身为教师一员的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教育之重,究竟应该是什么?
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
张锡峰演讲的题目叫作《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他在演讲中以“一个普通人”定义自己,他讲到自己出生在河北中部的小乡村,在那边度过了平淡的10年时光。虽然小乡村很美,但因为乡下教育资源的匮乏,他必须离开家乡,到城里读书。
在演讲后半段,他情绪激动地说:“衡中的考生,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我们和全中国所有为了梦想而不顾嘲笑、努力奔跑的人一样,我们越安静,我们越平和,越淡定,越忍耐,越无所畏,我们眼里深藏的汹涌就越沸腾。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从来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画脚,我们也一样能够走得很好。”
相信大家都听得出来,张锡峰说这段话,是在回应外界对于衡水中学“高考工厂”以及衡水学生“考试机器”的争议。同时,也是在展望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当然,如果他不说那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的话,整段演讲的确是挺积极和感人的。可问题就在于,他拿“土猪”和“白菜”做了比较。
“土猪”和“白菜”
这两个词在比喻什么?我们可以从张锡峰的演讲里找到答案。
张锡峰离开乡下,来到城市之初,对城市的学校是充满向往的。他幻想着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神奇的多媒体教室……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当他站在教室前方,满心欢喜地用家乡话介绍自己时,引来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体育课上他因为分不清自家球门和对手球门,也被同学嘲笑。晚上放学,很多同学的家长都开车接送,自己只能背着沉重的书包,徒步回家。
在落差之外,他也看到,城里的孩子并不是像传闻中那样不思进取、只知道玩乐的。实际上,他们是比自己更努力的人,而且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眼界格局等各方面素养上看,都比自己强很多倍。
在比较之下,张锡峰感到很失落,以及对未来无力。
所谓的“土猪”,就是他自己,而“白菜”,就是那些生在城里的同学拥有的机会、机遇。再深一步讲,就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土猪”想要逆天改命,得到数不清的“白菜”。
教育的根本任务,该是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张锡峰为了得到“白菜”非常努力。但是,社会的残酷就在于,努力不一定就能得到。努力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能力与运气也同样重要。“努力就能得到”,其实是碗毒鸡汤,一旦产生心理落差,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很容易就崩溃了,进而形成极端的报复心理。
在张锡峰的演讲中,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复仇感”。
自贬为“土猪”,首先是因为自卑,其次是对社会的不公表达愤慨。这种表述本身就是情绪化的产物,或许在一段时间里,能激励他“发狠”读书,但如果这种偏激的心态一直都伴随着他,我想是弊大于利的。
这种偏激心态,必然不止存在于他一人身上。如果青少年学习只是为了“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那就不仅是目光和心胸狭隘的问题了,也证明当下教育存在严重不足,证明当今的教育观念、成功学的流行,都过分关注于如何成为“人上人”,而忽略对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意味着有温度、有情怀,意味着在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制力方面的全面发展,而绝不只是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赚到很多钱,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只要成绩好,就能拥有一切。”在学校、家长、社会环境的三重压力之下,孩子两眼只盯着分数;“多得一分,干掉千人”,人人都希望自己考得好、别人考不好;不惜采用肮脏手段竞争,偷复习资料,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甚至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这种损人也未必利己的言行,让人不寒而栗。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读书是为了自我实现,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首要是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我,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人格健全,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关于改变
改变学生“去城里拱白菜”的想法,不是一个人、一篇演讲、一所学校的事,这需要从社会改造层面入手,加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建设。
还要从加强教育层面着手,下大力气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彻底改变“唯分数论”的价值取向,既要培育人才,又要完善人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抓手。
家庭教育中,父母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评价孩子是否优秀,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是首要的标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可以独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这才是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学习的初衷,在这之后,才是对成绩、梦想的追求。
最后,我想说,学习不是找到所谓的财富密码,而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和方向。从长远看,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教育者们都不该忘记初心,让学生带着恨意去学习、成长,那无疑是教育者们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