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传道,润物无声
2021-09-11余婷婷
余婷婷
摘要:语文既是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载体,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德育因素。初中是学生掌握知识、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学生较为叛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重视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此过程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程的力量远远不够,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将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融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将爱国情怀、生命意识教育、谦虚教育、责任感教育等融入到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知识。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落实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思想素质可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其规范自身行为;可以让学生感悟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对教师而言,立德树人不仅是教材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还是创新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将其合理、有效、科学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的意义,进而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
(一)挖掘教材内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是对教材进行解读的重要角色之一,其解读是否个性化、有趣化、深刻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大扫除、呵护草坪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感受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如渗透民主教育时,教师可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管理班级,选取语文课代表时采取民主投票、公平竞选形式,遇到班级矛盾问题开设课堂“民主小法庭”解决,让学生处于公平、和谐的氛围中。
(二)结合内容特点,设计针对性教学
在落实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德育知识灌输,因为这是一种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不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排斥心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水平、能力、特质,与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与学习同步进行,实现“以‘文’传道,润物无声”的境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整合隐性教育,实现“润物无声”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较为注重“立德树人”的理念,在编排中采取的是对某一价值观念集中编排并在综合活动、隐性教育中分散渗透的形式,这并不代表教材忽视了隐性教育,恰恰相反,其通过隐性教育的形式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因为隐性教育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进来、深入进来,进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隐性教育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在了解、感受中渗透德育精神。
(四)聯系生活实际,建立生活化德育情境
很多德育理念较为远大,学生作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实现者与吸收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充分理解、渗透的情况,因此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要积极将德育理念回归生活,建立个体现实需求的生活化德育情境。如在设计“身边的文化遗产”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文化遗产或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加深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意识。
(五)树立正面榜样,传递积极能量
初中生获取行为规范的途径之一是模仿,初中生喜欢模仿榜样的言语、态度、行为、精神等,教材中很多人物形象都可以成为学生榜样的来源,这些人物有的是历史上的伟人,有的是现实生活的模范人物,有的是某一领域的学者,甚至可以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可以为学生传递积极能量的人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内容有效、合理融合起来,让语文德育不再拘束于课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凌秀芳.提升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班主任德育中的教学地位[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3.
[2]张栋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郑国团.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和开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