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融合课课堂效率有效策略
2021-09-11曹沛宜
曹沛宜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方圆实验小学综合科组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行动研究,本文以“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融合课为例,创设真实情境驱动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多元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多元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探究;精炼引导,导在关键处,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智慧评价教学效果在课外延伸中不断提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升课堂质量取得了喜人成果。
关键词:小学;融合课堂;课堂质量
“设计——创作——分享”融合课堂基本模式,是我校综合科组围绕“创客视角下,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为例”的省级小课题研究中,课堂实践的初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检验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更丰富地设计出适合融合课堂开展的教学内容,其中二年级“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例《做一个指南针》,选自二年级下册科学学科《做一个指南针》的实际操作部分,与信息技术学科“画图”中椭圆、直线与文本工具的使用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出的高效的融合课堂。本课例通过“科学学科”的内容引入,以完成指南针作为任务,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为完成任务的途径,在任务驱使下激发学生活动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使活动既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使融合课堂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策略如下:
一、创设真实情境驱动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兴趣被驱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为提升课堂效率打下坚实基础。融合课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任务驱动对于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而创设真实情境的任务更是启动学生融合课堂的关键,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带着这份好奇心与求知欲开展相关的学习,克服涌现出来的种种困难。
《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从认识磁铁,联系“磁铁”的生活运用——指南针原理,从认识原理——亲手制作,从已有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种下了要制作一个“便携式指南针”的想法,从认识“磁铁”原理——亲手制作,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紧抓学科知识点的巧妙契合点,这曼妙的化学反应便随着融合课堂擦出最美火花。随即在“设计”过程中,填写“设计单”出现各种困难,这重重困难变成了推动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为此,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解决制作过程的困难,有了任务、有了方式学生的问题就得到了最大化的解决。
二、多元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探究,提升课堂效率
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元课堂互动交流方式,在融合课堂中根据不同特点交错使用,根据课堂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明白原理,更在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相互启发,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借助同伴力量快速调整,找到突破难点的关键点,在团结合作过程中,多层次学生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特点各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运用自己长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分工合作,保證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分配到相关任务,大大提升了活动效率,减少了完成时间,不仅课堂效率高了,学生在各自的优势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到了发展,学习更自信了,综合能力在融合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理解“指南正原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交流中得到了思维碰撞,在制作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多人的特长,使学生在分析、动手、解决问题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三、精炼引导,导在关键处,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融合课中的重难点来源于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当遇到课堂问题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以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精炼的引导,导在突破难点的关键处,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辨析问题、分析问题,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解决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严谨度不断在动手思考中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官渡得到提升。课堂的宝贵之处就是学生的生成,跟随学生的问题,智慧地调整教学,进行精炼的引导,导在思维的关键点,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科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美)玛利亚·哈迪曼著;杨志等译.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张莉莉.任务驱动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小学生(下旬刊),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