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1李志庆
李志庆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结合生活化资源设置出符合当下小学生年龄段发展与生活特点的学习方案,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具有生活化、实践性强、主体作用明显的特点,其通过创造生活情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氛围中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整体数学掌握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此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闪光点,从而爱上数学。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立足数学教学教材,充分挖掘生活化元素
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教材处于中介的位置,其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且其在课程导入部分与练习题环节等大都进行了生活化处理,即便是高年级的教材也是充满了多种色彩丰富的图示,这对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学教材,结合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且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内容,以灵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正确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家长到菜市场参与购物环节,以自己的分数知识计算家庭成员每顿可以吃掉几分之几的食物或水果等,或参与到家长点外卖、购买套餐、银行存钱等环节,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在相关数据,以供家长参考。如参与到家庭购买瓷砖、地毯等环节,以面积相关知识计算所需数量。这样既可以运用学生自身数学经验,又能提升一定的生活技能。这些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社会现象,学生在今后可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在教学中提前让学生接触此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演算过程,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二、捕捉相关生活现象,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小学数学来说,此阶段的相关知识可以说是充斥在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对此,教师要善于收集大量的實际案例,将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将视线放在了无限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再加工与利用。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数据整理,如今天班上穿白色衣服学生数量、体育课上参与踢毽子活动学生数量、某一时间节点班级学生体温情况等,鼓励学生自己或组小组进行调查,最后将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扇形图等类型统计图。此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到调查与制作环节中,亲身感受到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这些事情可以为某些相关事件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提升对数学调查事件的爱好,理解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设置生活化训练,巩固原有知识
生活化训练的形式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一是练习题类型,教师在安排相关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布置全班学生基本都可以参与进来的生活作业,且能够锻炼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增加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比如让学生简单测量一下自己正常走路时一步的长度,在心里默数从教室到操场或教师办公室等不同区域的步数,再以两者数据相乘,大致估算出两地区之间的距离;比如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一周时间内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上所花费的金额,去掉一些异常的开销,估算出自己一个月的消费金额范围。二是在各种活动中练习,小学期间的各种活动都可以运用到所学习的知识,比如班上的黑板报设计,其中可以留出一个专栏专门让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如统计学生体温情况等。比如校园运动会场景中,让学生记录各班级参加项目的情况,记录某一比赛项目的成绩情况,记录本班级获得奖项情况等。比如体检活动场景中,让学生记录本班级身高情况,或其他不涉及学生隐私的相关指标等。三是创建数学日记,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在该学科的进步情况等,每天的记录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爱,锻炼其数学思想方法。四是注重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不能单纯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与过程的评价,观察学生在生活探究过程的态度与完成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状态,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等,只有对学生参与过程体验提起重视,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学设计趋于生活化是数学知识的回归,也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知识与感受知识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此途径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科学习,不断提升整体知识水平。因此,教师要注重将此方式融入到教学中,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瑞琴.浅谈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85-86.
[2]韩京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