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转“新”带来更多想象

2021-09-11宋大伟

商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胶东青岛机场

宋大伟

“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化区域性枢纽机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对于人口刚刚突破千万的青岛而言,新机场的到来,将进一步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想象。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印发通知,明确青岛地区空域方案于2021年8月12日零时正式启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全面具备转场运营的条件,将于2021年8月12日零时正式实施转场运营,并同步关闭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机场被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的引擎”。拥有空、港、铁、轨交无缝衔接的城市交通骨架,胶东机场将对青岛开放格局、城市拓展、能级跃迁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

设计运行等级为4F最高等级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设计运行等级为4F最高等级,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机型。胶东机场一期工程,占地16.25平方公里,总投资360.39亿元;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长度均为3600米,间距2184米;航站楼(T1)面积47.8万平方米,机位总数184个(近机位76个)。规划到2025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随着胶东机场正式投运,二期工程同步启动。二期规划到2045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场运营后,将极大地提升青岛航空通达度,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通达的航线网络支撑,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承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好发挥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意义重大。

中国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即: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示范项目,坚持将“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理念贯穿建设始终,通过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优化,实现安全运行保障有力、生产管理精细智能、旅客出行便捷高效、环境生态绿色和谐。

航站楼采用集中尽端式构型,航站楼大厅与五指廊融为一体,旅客步行距离短(最远步行距离仅为550米)。航站区安检、值机、商业等功能集中,便于管理,运行成本较低。国际指廊居中,中转高效、流程便捷。

建设有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中心,高铁、地铁下穿航站楼并在综合交通(GTC)设站。

航站楼符合国际绿色建筑三星标准,选用全LED助航灯光,配有能源中心和19km的综合管廊。海绵机场、综合管廊等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工程。

作为中国民航首批18个“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之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建设前期引入信息化规划,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打造最佳体验机场为智慧机场建设目标,充分运用先进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智慧生产、智慧安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交通等五大特色,建设配有集自助行李托运、自助值机、自助安检、自助通关在内的全流程自助设备,被列为中国民航首批18个“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之一。

打造有集航空出行、零售、餐饮、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在航站楼、GTC内规划4.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占总面积的9.2%(传统设计6%-8%),同城同质同价将是胶东机场的突出特色。

與拥有一条跑道、4E级的流亭机场相比,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47等民航运输最大机型的4F级胶东机场尽显后发优势,在运行等级、服务品质、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构建开放型航线网络布局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构建“沟通南北、辐射西部、面向日韩、连接世界”的开放型航线网络布局。

国内航点约130个,空中快线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和中西部、东北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城市,支线航空运营网络覆盖三四线城市。

国际及地区航点连通日韩、欧美澳、东南亚、南亚、中东及港澳台地区约50个重点城市。其中,日韩航点17个,基本实现日韩市场全覆盖,公交化、密集化、特色化的日韩航线网络规模及运营品质位居国内机场前列,“日韩门户”功能持续放大;洲际及远程国际航点14个,东南亚、南亚航点13个,至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

其中,国际全货机航线11条左右,广泛实现与全球重要经济体间航空物流的快速畅达;航班波体系运行高效、衔接顺畅,“东南亚-青岛-日韩;东南亚-青岛-欧美;国内中西部-青岛-日韩;中西部-青岛-欧美澳;东北-青岛-华东、南及日韩”等五大中转通道构建成型。

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

近年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和转场多次被写入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除航运枢纽外,还被赋予国际交往中心、商务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高端客流导入中心、城市资源配置中心等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位于胶州湾西北岸,距离青岛市中心约60公里。早在青岛新机场选址之初,就提出“可能处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个沿海城市的地理中心地带”。在外界看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有平衡青岛南北发展差距的意味,拓展“大青岛”发展格局。更进一步,将加强胶东经济圈五市交通、经济联系,推进一体化发展。

与流亭机场相比,胶东机场还是一个“全通型”交通枢纽的新样本。建设内外部联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关键。

作为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胶东机场规划建设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的立体零换乘的综合交通中心(GTC),最大特色在于与高铁、地铁机场站结合建设,实现了航空、轨道、高铁等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形成空陆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以胶东机场为中心“1小时内连通青岛”“1.5小时通达全省”“2小时通达苏北、豫东和皖北地区”。

“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化区域性枢纽机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对于人口刚刚突破千万的青岛而言,新机场的到来,将进一步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想象。

物流巨头乘“机”而来

客机腾空而起,产业机遇也随之落地。机场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资金,但建成后带来的产业升级,如城市临空经济圈、航空相关的产业链等,更让新机场成为多个城市的发展重点。

当前,民航运输仍然是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客货运输方式。航空货运由于运输成本高昂,多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科技产品、时效性需求高的产品等。尽管航空业的运输量远远低于海运、陆运,但其运输货物的价值已经开始超过海运货物价值。

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实施转场运营的日渐临近。独特而厚实的航空资源禀赋,为青岛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注入了新动能。记者了解到,一段时期以来,围绕航空物流基地建设,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纷至沓来,伴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即将启用,对青岛航空物流的“卡位战”正上演“起飞前”的冲刺。

在胶州南部的上合示范区,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青岛智慧物流项目、中国外运(上合)智慧物流园、新加坡丰树(上合)物流园、苏宁(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纷纷落地,组成上合示范区物流集聚区。而在胶东国际机场北部的临空对外贸易综合保税区内,汇通丰源、宇培电商、成龙国际、航港供应链、数印通商供应链金融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而青岛千里行、海程邦达、中远海运空运山东总部、日本CL跨境电商等也纷纷入驻,共同助推航空物流产业发展。

随着快件快递、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型航空物流业务的快速崛起,国内航空物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也是青岛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下,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正加速聚拢,而其撬动的,则是青岛高端临空产业的顺势崛起。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借助海陆空铁四路“出海”,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围绕胶东机场构建的青岛大交通大物流体系加速成型,从地理上的“交通末梢”成长为“物流枢纽”,青岛发展格局正实现再一次强势开启。

国内机场成群“起飞”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眼下,不少城市都将机场视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希望以机场带动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

今年4月,中国民航局发布了《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整体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36.6%,短期的沖击不可避免。但把视线拉长,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生长”,跨入“十四五”的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机场建设高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每年进城人数仍将达到千万级的规模;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是人口聚集的重点。人口的聚集,也将催生航空运输需求的扩大。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曾指出,世界级城市群民航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场群”支撑“城市群”——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活跃、高收入人群较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受限于机场最佳经济规模限制,建设了多个机场,甚至多个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这其中,成渝地区是世界级机场群的潜力股之一。根据《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0万人次,超过京津冀机场群近千万。

6月27日,首班民航四川航空3U8001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航,从成都天府飞往北京首都。这标志着成都正式迈入双机场时代,成都成为中国继北京、上海后第三座同时运营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585.9万人次,居中国第四。2020年,受疫情影响,北京、上海国际航线停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二。2020年5月,双流国际机场起降架次更是跃居全球第一,首次成为世界最为繁忙的机场。

成都在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建设双机场背后更为顶层和宏观的决策要素。

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版图上,深圳同样值得被“高亮”。

深圳宝安机场开始的定位是干线机场,2015年底,其运营国际客运航线只有13条,通达的城市大部分为亚洲国家。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定位升格为“国际航空枢纽”。

但直到2019年底,其开通的国际航线仅有约50条,同期广州为164条。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同年,深圳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其交通强国试点方案先于广东省获得国家批复。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意见,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是其第一要务。其中明确支持深圳新增国际航线,3至5年内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占比达到20%。

4月13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发布,深圳已提出,将强化与惠州机场战略协同,推动惠州机场建设大湾区东部干线机场,“谋划多机场发展格局,共建世界级机场群。”

由“旧”转“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第二机场”建设成为重要一环,城市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城市群的竞争,“双机场”城市也成为“十四五”期间基建的热点内容。

目前,已有杭州、重庆、大连、厦门等多个城市规划建设“4F级”第二机场,但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由机场向双机场的蜕变或者由旧机场向新机场的转变,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机场建设可行性的论证需要慎重考虑,有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超前性,尤其是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人口聚集能力强的城市,但过度超前、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机场建设很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要避免新机场陷入“客货增长不佳”的困境,既需要有顶层规划,又要对新机场进行准确定位,商务包机、廉价航空、普通航空等,对职能区分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配套交通上也需要跟进,新机场普遍都更远离市区,要解决客源问题首要是建立便捷的轨道交通。

猜你喜欢

胶东青岛机场
机场罢工
胶东面塑——花饽饽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青岛明月申牌?
最有创意的机场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