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1叶文达
叶文达
摘要: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使用,案例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包括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特征以及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着眼于实践来研究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包括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對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三方面内容。第三部分,分析了地理案例教学的利与弊。虽然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还不成熟,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其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引言: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深入又使得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案例教学作为创新性教学法中的一种,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关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已成为教学中的一大特色。
1 地理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具有事实、实例等含义。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指通过教师加工处理,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事例,它可以看成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情境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①。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后又运用于工商管理学[1]。在我国,把案例教学运用于普通教育学中,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使用,案例在新教材中所占比例的提升,为案例教学的探索和运用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1 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针对某个地理原理或知识点设计一个地理情境,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其中的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地理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地理原理,并使原理与事实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为目的,贯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地理能力”的理念。也就是说,通过案例教学,教师把学习地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自学地理的能力,从而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1.2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向传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改革的需求,广大的地理教师开始尝试使用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各种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课程改革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2.1 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素质教育的需要。
应试教育在中国是源远流长,并且还在继续谱写着历史。但近十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响遍了中华大地。在一个信息开放、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地位已悄然上升。
案例教学把单纯的教师讲授变成师生共同探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进步,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性的竞争意识。以上各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素质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书呆子、理论主义者,而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有足够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001年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的说法,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第一次使用“案例”一词。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中提出进行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三个中国案例,一个外国案例。在新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已由选修变成了必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变化确立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即案例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法之一。[2]
第三, 高考的要求。
纵观近年来各类地理高考试卷,不管是综合卷还是单科试卷,“案例导原理”式题目所占的比重都不小。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实际问题,已成为地理高考中的一种普遍的考核方式。如:《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河南、广西卷)地理卷》的第38题,题中给出案例“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黄河断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以及改变此种状况的主要措施[3]。又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卷题》的第31题,给出某地的地形图,要求学生分析该图,画出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并划分其地形,制定土地利用方案,分析水坝选址[4]。从以上高考题的命题形式不难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只有通过平常对这种方式的练习,高考时学生才能具备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
此外,现行高中所使用的新教材,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教材中,“原理+案例”式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2.2 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分析,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案例教学一般从某一地理情境入手,由教师设置疑问,要求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因此,案例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感性认识,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能力。围绕以上目的,在案例教学中定位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其全面性和针对性。
如在《新工业区》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兴起与分布及其特点,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还要求学生了解硅谷的崛起历程,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从以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的目标要求全面。而案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首先表现在案例选择上。案例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要选取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在《新工业区》内容当中,美国硅谷堪称全世界高新技术的代表,具备典型性。
第二,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性。
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受传统的封闭的教学环境的影响,也不受“正确答案”的限制,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维,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足见其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
第三,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是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但在案例教学中则否认了这一点。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地理的案例,大部分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以《新工业区》的案例教学为例,在此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讨论“硅谷”后,加入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内容,具体以北京中关村为例,借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现状,其发展的优势与局限,与外国高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引申,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學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三步:第一步,编写案例;第二步,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第三步,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2.1 案例的编写
案例的编写包括两部分:案例的选取、改编和问题创设。前者是基础,后者为关键。
2.1.1 案例的选取与改编
高中新教材中有比较多的案例,因此,一般案例教学所用的案例,是以教材中提供的案例为蓝本,在其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加工,补充、拓深案例资料内容而得到的。
在案例资料的选取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材料。如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硅谷》案例,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 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2) 通过读图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3) 由“硅谷”的崛起,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5]
在选取案例材料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确定案例的难度。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硅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这样的背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后面选取的有关中国北京中关村的资料,与中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情感方面勾起学深的兴趣。当然,如能加入最新的信息或目前有争议性的问题,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案例材料的选取只是案例编写的第一步,选取的材料要经过教师的加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教师对材料的加工,一方面是指对材料中所蕴含信息的筛选,留精华,去糟粕。教师选取的材料中的信息,并不需要全部留下以呈现给学生。教师要仔细推敲所选材料,针对学生的水平合理改编案例。既包含理性认知又包含感性认知的案例是最为高中生所接受的案例,也是符合高考要求的案例。
2.1.2 问题的创设
问题的创设对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只有不断地创设问题,才能保证学生持续地探究案例。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循导入的原则。呈现部分案例后,给学生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通过讨论这些简单问题,投入到案例学习中。如在《美国硅谷》案例教学中,第一次提问: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通过案例很容易获得答案;第二次提问:硅谷在发展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推动其发展?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仔细推敲案例,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答案。而接下来对继续呈现的案例进行提问时,要加大问题的难度,以保持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如第三次提问:北京中关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案例或教材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自由回答,各抒己见,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加入争议性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最后一问:对硅谷模式是否可以模仿的看法。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只要是有理的回答就可以作为答案。这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是一个挑战。只有通过这种有梯度的问题设置,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得考虑其它诸多因素:如所提问题的难度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回答问题所要涉及到的知识体系等等。只有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后设计出来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问题,才能对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有所作用。
2.2 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编写完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案例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2.1 基本程序
下面以《美国硅谷》案例的教学为例来分析课堂上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首先,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多样,在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最好是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将案例做成课件形式,投影给学生看;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可将案例打印,人手一份或按组分发给学生。关于案例的呈现内容,有些案例可将全部内容一次性呈现,有些案例可分步骤呈现,这要视具体案例而定。如在《美国硅谷》案例中,就要求分步呈现案例。
第一次呈现案例“美国硅谷”,并提出简单的讨论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新兴的高技术工业部门,方兴未艾。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的“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位于旧金山的东南,在低山和海湾之间,由若干彼此相连的中小城镇组成。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纯农业区,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在这片美国城市区的土地上,有三条高速公路系统和密如蛛网的公路和街道在宽阔道路和街道两旁,浓密的绿荫下分布着多彩多样的建筑物,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和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就掩映在这田园诗般的优美环境中。
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
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环境洁净优美。圣弗朗西斯科,即旧金山,是美国西部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华侨和华裔人口最多的城市,它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小半岛上,是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的天然出海口,过“硅谷”向东又有垭口可穿越高耸的内华达山通往东部地区。
●气候宜人。“硅谷”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其地理纬度为北纬37°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北面临海。由于面临圣弗朗西斯科湾,气候受海洋因素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温暖湿润的特点明显。
●有高等院校。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它们互相合作,为研究、开发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提供了“硅谷”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而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科研工业区,于是有关人才迅速向斯坦福大学集聚,高技术工业也逐渐向斯坦福大学之外扩展,“硅谷”开始形成。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对“硅谷”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
●便捷的交通。这里交通方便,有公路、铁路从边缘通过,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便于电子产品的运输。
●军事订货。这里生产的为军事工业配套的光学仪器和对电子工业占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美国国防部一直維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成为硅谷最大、最稳定的客户。著名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就设在森尼维尔镇。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无论国籍、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都可以进入硅谷创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如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6]
讨论:问题1 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问题2 硅谷在发展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讨论的方式多样,最常用的是小组讨论。讨论之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因为这次讨论题目的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回答,教师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结。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适当控制时间。第一次讨论结束。
接下来,教师呈现第二部分案例“北京中关村”,并提出难度增大的讨论问题。
中关村
1980年,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春先为首的一批高技术人员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东侧的中关村小区,率先办起了“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成为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区的发端。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这里注册落户,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先导。1986年,各种以微电子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公司纷纷出现,科技企业实体达140家。1988年5月,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立,构成了海淀高新技术园的雏形。之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加快。1999年整个范围扩大到五园一区。“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再度确立了中关村在全国的地位。
中关村原是规划建设的文化教育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但由于科研与经济曾长期脱节;经济发展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从贸易和技术服务起家,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以北大、清华、中科院和“电子街”为核心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右图)。现拥有一批国内高技术骨干企业。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和大量中小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成为我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但由于发展历史不长,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也有待建立、健全。[7]
讨论:问题3 北京中关村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在其发展中又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4 北京中关村与美国硅谷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
案例、问题呈现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同上次讨论一样,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派代表发言。鉴于这次讨论问题的难度加大,没有现成答案可寻,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对其答案中所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但绝不能否定其发言。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出正确答案,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要做适当的总结,及时调整学生的认知。比如,针对第二次讨论问题,教师可作如下小结:
问题3:发展优勢——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主要问题——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问题4:同——中关村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异——中关村的研究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小结过后,如有需要,教师可继续呈现补充案例《中国的高科技区》,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中国的高科技区
为推行“863计划”“火炬计划”我国推行高科技开发区计划,发挥有关地区的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优势。例如,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天津科技工业区、南京浦口高新技术外向型开发区、广州五山科技区、武汉东湖技术开发区、重庆沙坪坝科技产业开发实验区、深圳科技工业国、长沙科技开发实验区等,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高科技区,这些区域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我国的高科技工业又更上一层楼。据报道,我国正在武汉、广州等地积极建设我国的“光谷”,其传递速度、信息容量等内容远比“硅谷”先进的多。
另外,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1999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飞船,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飞行试验之后,于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现在,中国正以较高的起点跻身世界载人航天行列。[8]
呈现完这部分案例后,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学习能力做出判断。如果学生对案例感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继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
讨论:问题5 硅谷的成功使一些地方规划了大片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模仿“硅谷”的房屋和设施,兴建各类科技园区。但这些新“硅谷”中有许多失败了,不能带动那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人说:“硅谷模式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被模仿的。” 你的看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相互之间讨论,也可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各谈己见。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见解,教师不要简单地判断正误。学生发言,要对其积极的态度给与肯定,以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持偏颇见解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与之交流,引导他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所在。最后,对这一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依据地理原理,概括性地谈谈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做参考。如针对问题5,可作如下小结:
进行工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合理的工业项目,采取适宜本地特点的生产模式,外地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甚至照搬。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应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如合理的布局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等,努力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大国和工业强国。
虽然教师的总结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影响,但是鉴于目前高考在高中学习中的地位,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引申案例。教师基于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案例内容作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点,提升案例所蕴含的原理,方便学生系统地来理解该段内容。
2.2.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案例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前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中教师已不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给与适当地引导。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清自己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继续充当主讲者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当然,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争论时,教师要充当协调者的角色。
第二, 案例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讲授法。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感。但这并不是说在地理教学中用不着传统的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弊端,但其连贯性强,注重理论基础,强化考试,这对高中地理的系统学习与应试带来莫大的好处。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法,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的学习中,传统教学法仍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注重案例与原理的结合。对学生来说,案例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某一地理事物或事像,案例通常缺乏整体的描述。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片面的认知,从而不利于地理原理的掌握。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案例与原理的有机结合,选取全面的案例,重视基本原理的提炼。
2.3 对案例教学实施的评价
对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虽然教师行为的评价也很重要,但关键还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
这里以《美国硅谷》案例教学的实施为例,设计一个对学生个人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表。
3 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利弊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弊,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
3.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如要求教师具备渊博、雄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求教师适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与时俱进;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保持对社会的高度关注等等。
尽管如此,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却可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的、开放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第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案例教学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地理原理,有利于学生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在学习中发挥团队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3.2 案例教学的弊端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课程,本来就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案例教学的采用,对教师的要求更进一步。稍有不慎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倘若学生不积极配合,案例教学的效率就会低,成效不大。
另外,案例对相关的地理事物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有些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使学生深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或者片面的认知。从而出现一种“过度片面化”的现象。
总之,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日趋成熟,其发挥的效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
[2]梁文福.地理教育.研究高考命题形式·重视地理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05,4期:61
[3]北大附中附小网.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
[4]搜狐教育频道.200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
[5]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地理必修2[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8:178
[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71-73
[7]任志鸿主编.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地理·下[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12:92
[8]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新兴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