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对策
2021-09-11殷艳尹亮张学昆郭静利王积军
殷艳, 尹亮, 张学昆, 郭静利, 王积军
(1.长江大学农学院,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荆州 434025; 2.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武汉 430070; 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和2018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了“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201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了“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1]。我国是菜籽油消费大国,菜籽油消费总量占世界消费总量1/4以上。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50%以上,每天可提供每个国民10 g左右的菜籽油,是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2-3],肩负着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重任。新时代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既要考虑品质、效益,还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油菜产业正酝酿第四次跨越——由优质高产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本文基于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点任务,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对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实现第四次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
1.1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农产品质量好、农业产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还要求农业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多、农村生态环境美[4]。涂圣伟[5]指出,评价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发展质量,可以从供给结构、生产效率和价值创造3个维度展开,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三者的有机统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6]。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油菜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劳动力价格上升对生产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油料大量进口对油菜产业链、价值链带来严峻的挑战,我国油菜的生产方式、生产主体、经济竞争力已经无法支撑产业发展。针对油料大量进口和自给率下滑,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家把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菜是油料作物的发展重点[7]。
与我国前些年工业生产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特点相比,我国油料供给量严重不足,但需求巨大。一方面,国内油菜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现代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新型生产主体尚未成熟,生产效益和效率相对低下,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油菜生产主体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国内供给能力不足,油菜产业内循环不畅;另一方面,我国大量进口低价油料形成了依赖性油菜产业的外循环,造成国内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严重超过人体健康需要,超重和肥胖人群大幅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8-9]。
1.2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面对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围绕健康中国食用油消费需求,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引导科学健康的消费需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保障、金融支持、消费引导等措施,推进我国油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油菜产业的供给能力、产品质量。探索形成良好的进口油料外循环和国产油菜籽内循环的经济双循环模式,优化油菜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收入分配价值链,有效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和健康消费。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是建立以机械化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高产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推广高产双低品种和高油酸机械化油菜新品种,促进农药化肥减施,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使油菜单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产品品质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构建生产效率高、收益好、现代化程度高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油菜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效新型生产主体,充分挖掘南方冬闲田耕地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油菜产品的供给数量。结合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加快油菜轮作、花用、肥用、菜用等功能的拓展,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协同促进粮食生产、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0-12]。
2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2.1 保持稳定增长的供给能力
据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13]2020年10月统计数据,2019/2020年度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达到3 976.5万t(食用3 675.5万t,占92.4%),国内油料作物仅能提供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2%左右,68%以上需进口,植物油产需缺口较大。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必须稳定在40%以上,才能确保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供应[14]。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第一大来源,可挖掘的面积潜力巨大,是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生产基地建设等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
2.2 引导消费需求发展内循环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15],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等推荐,烹调油的食用总量不超过30 g·d-1,饱和脂肪酸的热量供应应低于总摄取热量的8%。双低菜籽油富含高油酸、亚麻酸、甾醇等微量营养成分,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6]。与进口菜籽相比,我国菜籽油还具有浓香色亮、非转基因、农药使用少等传统优势,符合我国居民传统消费需求,有利于培育国产菜籽油内循环经济,减少我国因食用油脂过量消费而导致的肥胖、疾病和癌症等问题。
2.3 建立现代生产技术体系
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经多年努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体系十分完备,高质量的种子、高效的农机装备、先进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是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支撑[17]。我国油菜生长期长达210~230 d,油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涉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导致单产和效益显著下降,必须建立种肥药机一体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和服务产品,才能有效支撑油菜高质量发展。
2.4 打造专业高效的新型生产主体
油菜生产主体是油菜发展中的细胞单元,是油菜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能动力量,在油菜产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我国过去的油菜生产主体为农户,平均种植面积为0.13~0.67 hm2,耕作、栽种、收获等环节主要依靠劳动力和通用工具,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益很低,已难以支撑生产主体的经济存续和发展。近年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0~150 hm2,对生产者在专业化的生产技术、品种选择、农机装备、专用肥料、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产地化加工和销售能力也需要拓展,才能实现油菜生产效益最大化。
2.5 推动绿色可持续协同发展
油菜生产能实现藏粮于油、藏粮于地,是小麦、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最理想的轮作作物。油菜的落叶、落花、收获后的秸秆和残根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油菜特有的硫苷可发挥植物熏蒸剂作用,灭杀纹枯病、赤霉菌等病原微生物,降低小麦、水稻、玉米的病虫害风险。油菜在产出油脂和蛋白质的同时,还具有菜用(菜苔)、花用(油菜花)、蜜用(蜜源植物)、饲用(饲料)、肥用(绿肥)等多种功能,将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了新产业新业态,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的综合效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18-19]。
3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3.1.1生产面积潜力优势更加突出 利用科技创新来提高单产和含油量,扩大冬闲田油菜种植面积,实现我国油菜产油量倍增,是我国油料生产的战略方向[20-2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长江流域种植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棉花、双季稻、花生、芝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下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稻茬口油菜潜力大幅度增加。由表1可知,2016—2018年与2000—2002年相比,中稻面积年均增加201.4万hm2,可用于扩大冬季油菜种植的面积潜力增加到384.5 hm2,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新增146.9 hm2[22]。为落实国家藏粮于地的精神,未来国家规划开展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从农田基础设施、生产技术、机械装备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系统设计,实现水、电、路、渠、管道配套,以及土地宜机化改造。种植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能力提升。配套完善支撑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基本条件,有效降低冬闲田地下水位,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抗灾减灾能力,确保旱涝保收,为进一步挖掘丰富的冬闲田发展潜力,实现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表1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可利用面积Table 1 Available area for rapeseed prod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104 hm2)
3.1.2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自2008年开始,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我国研发了一批高产抗倒机械化新品种、油菜耕种收农机装备、一次性缓释肥等机械化生产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开展了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了“种、肥、药、机”一体化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了品种的高产性能,实现了油菜机播、机收、田间管理全产业链机械化生产,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湖北通过大力推广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345”模式,2016—2019年示范区平均单产2 879.7 kg·hm-2,较全省(2 124.3 kg·hm-2)提高了35.6%,增产效果显著。生产成本从5元·kg-1下降到2元·kg-1左右,投入产出比由1∶1.29增至1∶2.39,规模化生产效益可达7 796.7元·hm-2以上[19,23],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生产上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全程机械化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24],为我国油菜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1.3双低菜籽油可满足国内对食用油健康消费的需求 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荐,脂肪为人体提供的热量为总热量的20%~30%,建议人均每天食用油消费量为25~30 g[15]。2019年,我国年人均消费量28.27 kg,超过世界年人均消费22.66 kg,折合人均75 g·d-1[1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加上动物和坚果等来源的油脂,我国人均理论总消费量已达150 g左右,超过人体油脂热量需求1倍以上。高热量摄入导致体重超标,2014年,中国男性肥胖人数为4 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 640万人,超过美国,高居全球第一[25],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将有不断增大风险[2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需求逐渐有了理性认识,食用油的功能应回归到健康营养本质,提倡适量消费,减少浪费。双低菜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丰富且比例平衡,饱和脂肪酸最低,尤其是高油酸菜籽油的油酸含量甚至超过橄榄油[16],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消费需求奠定了竞争力优势。
3.2 我国油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的复杂局面下,我国油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油菜总产增长率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油菜主产国(表2)。一是国外发达国家进口产品的外循环竞争压力。我国油菜单产和成本与世界油菜主产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统计数据,2019/2020年度,世界油菜最高单产国智利达到4 050 kg·hm-2,加拿大2 299.5 kg·hm-2,我国2 040 kg·hm-2,比智利低49.6%,比加拿大低12.7%[13]。发达国家的油菜籽生产成本仅1.6~2.0元·kg-1,而我国生产成本高达5~6元·kg-1[3]。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大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优势,2010年左右加拿大油菜生产超过我国,面积、单产和总产上具有领先优势。二是我国油菜生产端制约因素较多,其中品种单产水平偏低、农机装备制造规模和保有率不足、与水稻轮作的季节矛盾仍然突出、耕地质量较差、灾害天气较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过程劳动力投入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三是缺乏贸易保护,国内油菜籽的经济内循环运行难度大。2008—2014年内循环以浓香型菜籽油市场+国家收储政策方式运行,我国油菜内循环以国家收储为主,收购价格与消费价格形成倒挂,造成库存压力高居不下。2015年国家油菜收储取消后,小榨油市场成为我国油菜内循环经济的主要支撑,国产菜籽油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国产菜籽油价格和品牌都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表2 世界油菜主产国油菜生产变化Table 2 Production changes of rapeseed in major rapeseed 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4 对策与建议
4.1 切实落实保护政策
加快完善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产业扶持政策,扩大油菜休耕轮作试点范围,在长江流域主产区实现全覆盖,按轮作试点面积进行资源环保补贴,出台油菜籽目标价格政策。对保护区重点县,特别是1.33万hm2以上的重点县加大奖补力度,提高资金用于统一供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比重,鼓励地方制定奖补措施发展油菜生产。将高品质菜籽油、菜苔等产地加工机械装备,以及干燥、储运和产地加工新技术所需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大力推广专用油菜生产农机(具)的应用。对稻油轮作种植大户实施精准补贴,对多功能油菜品种的种植给予差异化、精准化的补贴,对田园综合体建设所需土地和建筑以及生产用电给予政策和资金补贴[27]。
4.2 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必须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品种、栽培与农机的有机整合,实现规模化收获、节本增效、提高效益的目的。首先是提高油菜品种机械化适应能力、单产和含油量,配套高效中小型机械化装备和栽培技术,推广油菜缓释肥料和新型农药,在单产提高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研发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加强不同用途品种的选育与登记,稳步推进油菜乡村旅游等附加效益。加快小型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开发低芥酸、高油酸、浓香型菜籽油产品和菜籽蛋白产品,实现油菜籽加工精深化、本土化、多元化发展,促进油菜生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4.3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依托农业主管部门和推广部门,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农科教、企社户一体的组织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油菜生产规模化发展[27]。培育一批种植规模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产地化加工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开发安全健康浓香型菜籽油等产品,就地转化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出台相关金融扶持政策,在生产资料、油菜籽收购、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金融贷款优惠政策,全面实施油菜生产保险,降低或免除农民自筹保费。
4.4 促进多元化开发
油用为主,多元发展,提高综合效益稳面积。通过改善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油菜三产融合,服务于油菜的蜜用、菜用、观光旅游等功能开发,提高油菜产业的多功能性利用,增加油菜的附加价值[12,18,27],显著增加油菜种植综合收入。加大油菜冬季轮作作物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长江流域推广双季稻-绿肥、水稻-油菜以及油菜马铃薯间作套种等模式,在华北漏斗区推广油菜与小麦合理轮作模式,在西北推广秋季油菜饲料种植模式,发挥油菜生产藏粮于地的重要功能,努力稳定油菜种植面积。
4.5 实施健康油脂科学消费战略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引导居民油脂消费需求逐步从热量供应型和烹饪需求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按人体油脂健康消费需求,制定国内食用油合理消费规划,科学合理统筹国产与进口,协调油菜生产内外经济循环。超前布置高油酸、浓香型菜籽油发展,高标准发展非转基因双低菜籽油,严格质量标准,推进精深加工,加大健康消费宣传力度。围绕营养健康的膳食用油,重新修订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在餐饮消费等行业,制定菜肴热量和脂肪含量等健康标准,培养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合理用油饮食消费习惯,节约用油,科学用油,每人每天食用油消费量从75 g降到30 g以下,倡导适量消费高质量的菜籽油。
5 结语
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健康生活的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等措施,重点突破建立油菜绿色高效高产生产技术体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扶持新型生产主体,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增加油料作物供给能力。优化油菜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收入分配价值链,协调好供给侧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关系。切实落实“健康中国”政策,通过消费引导,合理降低油脂消费水平,探索形成国产油菜籽内循环为主、适量进口为辅的食用植物油经济双循环模式,有效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和健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