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2021-09-11李莹
李莹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水泥土搅拌桩是将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使固化剂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充分混合,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复合材料完全硬化,可以显著提高强度,从而形成优质地基,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保障工作质量的安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分布范围较广,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类复杂地质,结合地质勘察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将为水利工程建设创设良好条件。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堤防长度261.4m,堤顶宽度为6.6m,填土高度7.2m,工程等级为Ⅲ等,内外坡比为1:2.8。地质调查资料显示,工程区域土质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粉砂、风化岩。为提高地基强度,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
2 水泥土搅拌桩设计
2.1 搅拌桩布置
在水利工程不同位置,由于承受荷载有所差异,对搅拌桩布置也有不同要求。(1)在出水涵洞处,考虑到涵管底部存在一定厚度的淤泥质土,要想使搅拌桩能够穿透该土层,需要桩身长度达到10m。另外桩直径为500mm,以800cm×800cm 的间距布置。为防止地下水渗透影响地基承载效果,需要额外布置2 排密排搅拌桩防渗墙;(2)在防洪闸处,仍然使用直径为500mm 的水泥土搅拌桩,但是桩长为8.5m,间距采用640cm×640cm 布置。
2.2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在受到上部荷载后,地基会出现不同幅度的沉降。使用水泥土搅拌桩后,通过计算地基沉降量,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保障水利工程上部结构安全的效果。在计算时,使用基于弹性模量经验值的方法计算沉降量。其中,弹性模量(E)、变形模量(E0)和压缩模量(Es)的经验值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土层的各个模量值(MPa)
基于上述测量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Esp):
式(1)中,Ep 为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s 为桩间土体的压缩模量,L 为搅拌桩的桩体长度,m 为面积置换率。在本次工程中,搅拌桩自身强度(Fcu)为1.0MPa。根据Ep 与Fcu 的关系式:
可得Ep 为100MPa。代入式(1),可分别计算出在不同土层的压缩模量(Esp)。根据弹性模量与沉降量的关系式,可得该水利工程中出水涵管处最大沉降量,可作为后续施工的参照。
3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
开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要做好场地平整,并按照施工方案提前盘查物料、设备是否准备齐全。检查水泥等材料,以及搅拌机等设备不存在问题后,安排进场。在整理好的场地上进行测量放线,准备施工。
3.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
将桩机移动至标记出的第一个桩位点上,检查桩机的钻头与桩位点是否保持垂直,调整使其成垂直状态后,设定桩机参数(钻头转速、进给压力等),开始钻进。首先进行50cm 的预搅,观察效果。符合施工标准后,再继续下沉,直到达到设计标高。现场制备浆液,将浆液装入桩机的储浆斗内,采用一边喷浆、一边提升、一边搅拌的方式进行作业,保证浆液与周围土体充分混合。每提升50cm,在该高度连续进行60s 的喷浆、搅拌后,再继续提升50cm,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顶部孔口。第一遍喷浆搅拌完毕后,再进行复搅。工序与第一遍基本一致,复搅完毕后进行养护。待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以进行成桩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桩体强度、桩身完整度、桩体均匀度等。检测合格后,可完成验收。整个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流程
现场开展验收工作时,必须落实好“三检”制度。考虑到本次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数量较多,可采取随机抽样检查的方式,挑选不低于桩体总数10%的样品,注意进行各项检测。做好检测数据记录,由监理工程师监督、确认后,开展检测数据分析,得到检测结果。
4 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检测
4.1 强度检测
在本次工程中,采用了钻芯取样的方式,获取水泥土搅拌桩的芯样,并进行强度检测。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行性,分别设置了5 个不同的采样深度。所有采样的桩体,均经过28d 的养护,强度达到100%。其中1 条桩的强度检测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检测
从表可以看出,经过28d 养护后,该桩的整体抗压强度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1MPa)。但是在桩体的不同位置,强度仍
然有一定差距,其中表层抗压强度较小,为1.4MPa,而中间段和底段抗压强度较好,最大强度达到了7.2MPa。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中段、地段的土层中含有较多的砂。而水泥与砂结合后的强度,明显高于水泥与土结合的强度。
4.2 沉降观测
沉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也是决定水利工程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在本次工程中,分别于出水涵管、堤防基础等位置设置了若干块沉降板。观测时间从6 月至7 月,观测频率为1 天/次。观测完毕后,将所得数据绘制成s-t 曲线,如图2 所示。
图2 沉降观测s-t 曲线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在刚完成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前几天,随着时间(t)的推移,沉降量(s)的变化十分明显。在6 月4 日至6 月12 日之间,沉降量达到了-140mm。之后沉降量逐渐减小,从6 月13 至7 月3 日,虽然桩体有继续沉降的趋势,但是总沉降量维持在10mm 左右,说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增强。沉降观测结束后,地基最大沉降量为152mm,在工程允许沉降范围之内,符合施工要求。
除了上述两项关键指标外,本次工程中还进行了桩体均匀度检测,判断桩的上、中、下段强度是否一致;以及桩体完整性检测,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判断桩体是否存在裂缝。经检测,成桩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本次水利工程建设对基础施工的要求。
结束语
近年来各地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尤其是在一些地基承载力不强的区域,很有可能因为地基承载力不达标而出现不均匀沉降,最终给工程质量构成威胁。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能够显著提高工程基础的承载力、稳定性。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应重点加强搅拌桩布置、预搅下沉、喷浆提升、复搅加固等环节的技术管控,保证成桩效果。最后还要做好成桩质量检查,以及沉降观测,确定各项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基础处理,为后续的水利工程上部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