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档案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

2021-09-10陈丽雅

高考·中 2021年1期

陈丽雅

摘 要:鉴于学生在法治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自我定位不到位、有畏难心理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法治过程中很难有提升。笔者通过成长档案袋的设计和使用,培养学生通过合理评价日常表现、分析错题原因、进行归类总结,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适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关键词:法治课堂;成长档案袋;自我诊断

从2017年起,《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学科纳入杭州市中考计分科目,卷面分100分,以50%计入中考分,即5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法治)所占分值约为中考分的25分。笔者从2017年《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纳入中考计分以来,连续四年都担任毕业班的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截止目前已经连续担任了三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今年是留任九年级的第四年。从连续多年接班以来,发现每一届学生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成为学生提分道路的阻碍。

一、毕业班学生道德法治问题汇总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法治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因此,对于法治课教学,学生的兴趣点不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要让学生提分,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分析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可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取较为理想的分数。

学生的信心不足

在接班初,本人都会对接班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法治的基本认知。通过调查发现以下几项情况:

通过问卷发现法治部分失分严重,正常情况来看,失分越多,提分空间越大。但从学生实际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法治提分远远难于历史部分。

自我认识不清晰,定位不精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认为法治部分提分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项:

从统计图上来,学生认为提分困难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来自自己的不感兴趣,其次是老师上课无趣,这两个因素都是从情感角度出发的,再加上畏难情绪影响、合计达到了76%,可见学生在归因过程归因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历深入分析,在失分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学生不少能力的缺失,是学生核心素养还有一定的欠缺,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能力问题,客观全面了解自身问题,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成为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将有利于学生重塑信心,培养实事求是地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設计和实施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笔者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进行监管,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数据合理的分析自身问题,对自身进行重新合理定位。与其他途径不同的是档案袋中除了收集学生的试卷、作业等常规问题外,精心设计了几种卡片,这些卡片帮助学生客观地全面分析自己的问题,正确归因,从而正确的寻找属于适合自己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成长档案袋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各种资料,系统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客观合理全面的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我诊断能力。

(一)运用定位卡,引导学生自我诊断

在接班之初,把定位卡发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评价自己,老师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予置评。通过定位卡,引导学生给自己做一次全面评价。

第一次学生在填写定位卡时,基本对自己的“原态度自评”是用“好”、“一般”或者“还行”形容,是一种比较笼统和模糊的概念。对于“失分原因”的探讨,学生几乎清一色得把原因归结为“粗心”,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粗心,基本不在学生探讨的范围内。因此学生对于“预估增分”一栏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盲目自信,认为考试失利的原因是粗心,下次只要克服了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分;一部分学生消极悲观,因为他认为每次都是粗心,自己已经和粗心博弈了很多次,每次的结果都是无法克服这一现象。从回收的表格看,学生对自我定位大多数是模糊的、笼统的、非常不清楚的,这样的自我定位无法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这让学生无法对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做出有效反思,阻碍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个性培养。定位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做自评,方便与后面的形成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

(二)运用周评卡,引导学生过程跟进

学生自评阶段,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引导,原因是没有建立在合理的数据分析,所有的理由都会略显苍白。而周评卡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思考,从而合理的进行自我评价。系统的自我评价需要引导主体对自己的态度、愿望、行为、能力、趋势和个性特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精准的定位自我,确定准确的目标、且挖掘学习持久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设计周评卡,引导学生拓宽评价维度

针对学生对原有法治教学中自我评价限于感觉,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在周评卡设计过程中,针对这一现象增加了评价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

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周评卡在设计过程中涵盖了学生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全部与学习的环节,包括了预习、课堂、课后作业等不同时间段,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分析自身失分的原因不仅仅要从结果来看,更需要从学习的每个时间点分析。学生通过系统地对自身一周学习法治情况的总结,预习次数汇总帮助学生对自我课前态度做先行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提问次数、讲题次数)引导学生对自身上课态度的表现进行及时总结,通过作业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合理的认识自己是如何对待法治作业。

从评价主体来看,则纳入了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通过评价主体不同,让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法治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法治能力的评价从单一的自我评价转变为多角度评价。

周评卡的设置成功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对自我学习法治态度和自我能力进行分析,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反思,从而对失分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从态度上、从思想、从操作上开始提升自身的要求,比老师的教育更直观、更持久。

2.对比周评卡,引导学生横向对比

在学生完成各自的周评卡后,开展组内的相互学习。由于是小组内部的PK,引导学生横向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真实地发现其他同学学习法治过程中的优点,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效果。此后,在组内评选出学习法治习惯最佳组员和进步最大组员,并通过班内表彰让学生学习其他优秀同学学习法治课的经验。通过表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通过组内相互比较,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于平时点滴积累,能力在每天中逐步积累,从而触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分成为非常顺理成章的结果。

(三)创设动态卡,引导学生精准归因

动态卡从学生的长线出发进行设计,基本以月测为准。表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月测成绩动态图,要求学生将月测成绩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二是对月测失分点进行分析,这里又细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每一道错题进行分析和归因,其次是对每一次的月测错题进行汇总,将相同失分原因的题归为一类。这个表格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周评基础上,深层挖掘自身原因,精准归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动态成绩图,平和心态

对于毕业班学生来说,成绩和分数即便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而对于学生来说,成绩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考试不仅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状况,还考验学生的心态、考验学生的情绪。

每一次考试难度系数都会发生变化,学生往往会忽视难度系数,将成绩起伏一味归结为自身差,引发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畏难情绪。通过绘制自己的成绩动态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成绩起伏。在对比其他同学的动态图形状时,除个别学生的确出现成绩巨大波动外,相当多的同学从折线图上可大致观察出基本形状相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平复大部分学生对法治学习的畏难情况心情。针对个别形状出入较大的同学,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寻找问题所在,针对学生学习法治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寻求解决之道。

2.小题失分栏,正确归因

每一次考试都是学生的一次反馈,是反思自身学习的重要参考。每一次错题更是学生极为重要的资源库。如何用好错题资源是法治学习环节中需要突破的点。而错题栏的设计不仅仅促使学生认真的收集错题,更是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对法治错题进行归因。学生通过失分栏的完成,发现影响法治提分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读题不认真。如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答案,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答案;如漫画题图中文字不仔细读,导致题目最后的错误;(2)基本功不扎实。如题目要求学生选择的和共同富裕相关话题,但是学生将同等富裕视作为正确答案,这说明学生不能区分共同富裕和同等富裕的差别;(3)解题能力欠缺。题干部分涉及的材料是审判后果,选项中四个方便时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的“科学立法”“有个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但是选项并未直接呈现,而是对十六字方针进行了演绎。一旦有变化,不少学生就无法准确进行判断。

3.失分汇总栏,归类总结

学生对错题逐题进行分析后,对错题的原因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过学生进一步引导,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归类,将同一性质的错题归为一类。学生通过对错题题号分类后,针对错题分数进行汇总。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可以发出直观的归纳自己失分的原因以及失分的比例,取代原来笼统的归因现象。数据最冰冷,但是最具有说服力。针对读题原因造成的失分现象,学生自动得出需要从平时培养读题习惯,提升读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失分,学生的应对之策是关注平时,夯实基本功。对于能力问题,学生得出需要进一步细分,需要根据细分的结果分门别类的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素质。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看待失分原因,从而寻求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新定位卡,引导学生重新定位

通过一轮的教育,学生逐渐培养系统收集素材能力,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畏惧心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合理地定位自身。在新一轮的定位过程中,学生对比最初的定位卡、周测卡、动态卡发现原来对自己的认识是不到位、不科学、不全面的,自己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平时的加以调整和改变,从而不仅仅是分数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重新建立对法治学习的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三、学生法治成长档案袋实施的启示

学生法治成长档案袋收集了学生在学习法治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学会合理使用数据,根据数据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很多的成长: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使用快速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中考成绩。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置直接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中考提分需求。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可以精准地分析自身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寻找失分的原因,帮助自己很快地从一系列的表格中精准分析自己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理智地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寻求最佳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分的效果。

学生成長档案袋培育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传统学校教育突出的问题是老师教的多育的少,更多地是教给学生外在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时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实上教师教的很多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相当于学生在花很多的时间在学习已经过时的知识。但是学生成长档案袋却在育人上花了很多功夫,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成长档案袋让学生培养起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成长档案袋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素材收集,学生逐渐认识到原先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地是凭感觉、甚至出现很多的主观臆测。但事实上,这一系列的操作教会学生几个非常重要的理念:1、看问题需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下结论不能凭印象、凭感觉;2、评价一个人需要通过一个相对系统的、长期的评价完成,不能仅仅凭一件事情就下结论;3、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指出“人们用心搜寻证据,确信证据充足,才形成信念。这一过程就叫思考、思索。”杜威强调,只有这种思维才有教育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思维的表述“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也印证着思维的特点是深刻而周到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需求发展的目的和结果。

参考文献

[1]做人教育: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J].黄健.江苏教育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