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法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定力的思考

2021-09-10张晓露

客联 2021年1期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定力法治

张晓露

【摘 要】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用法治的思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全面普法守法、不断强化基层司法力量、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定力,更好服务于民。

【关键词】法治;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定力

一、坚持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重大意义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系统部署;同时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基层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安全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动力。古语云“法者,治之端也”。基层社会治理更加需要法治保驾护航,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用法治思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法治保障自治。

二、以法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将这一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鼓励试点改革和基层探索。在努力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前提下,更加注重规范社会治理主体的权力与权力,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权责统一、权义统一,理顺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与法治信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坚持用现代法治引导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要以法治提能力、以法治增活力、以法治促进公平、以法治强定力,确保“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的稳定发展。

三、以法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定力的建议

“十四五”的根本核心仍然是以人民为中心,基层社会治理聚焦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诸多问题,更加需要秉持依法治国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针,以法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定力,更好服务于民。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带头信仰法治、带头依法决策、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用权,不断增强行政法治思维意识,坚持执法必严,严格有失必追、有违必究,强化勇于担当守土尽责。积极推进完善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定工作,细化相关制度实施方案,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清单更加合理清晰,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职责体系,保证依法阳光行政。推进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加大督察力度,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综合性督察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执法司法、食品药品监督严格执法专项督察。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

(二)推进全面普法守法

坚持精准普法、实时普法,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全民普法纵深开展,提升全民守法意识。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积极推动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科学谋划完成“八五”普法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法治社区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实现依法治理对部门行业的全面覆盖,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精准服务居民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需求;支持执法单位法治博客、微博、微信、网站建设;整合司法行政职能,在社会治理任务较重的社区深入开展“法润社区 司法同行”行动;长效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等主题活动,规范化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升公众法治素养,改善社区治安状况,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三)强化基层司法力量

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建设专业化司法力量,做好基层法治建设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中央政法工作条例》为指导加快推进政法领域改革,聚焦基层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育培训,加快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专业力量、基本组织力量以及统筹力度,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工作的综合能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基层政法队伍。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意见》,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警务标准化。同时,落实街道对辖区执法力量的调度权,建立权责统一、反应高效的综合执法平台,健全定期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坚持“区属、共管、街用”原则,组建街道统筹、行政执法部门共组的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人、责、地相对固化,在街道统筹下加快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推进便民诉讼服务体系基层全覆盖工作,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并通过多种形式充实辅助力量,注重凝聚分散党员力量形成“拳头效应”。

(四)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对重点领域加强风险防范化解、重点群体推进政策完善落实、重点问题着力化解信访和“案结事了”、重点人员做到“事心双解”,对物业纠纷、拆迁安置、医患纠纷等10个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平台建设,推广“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专业行业协会、法律诊所等10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模式,完善访调、警调、诉调等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加快把社会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手段引入信访工作,推行“阳光信访”“诉访分离”,探索信访代理制度,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聚焦问题、解决问题,一手抓“压存量”,一手“控增量”,把群众满意贯穿全过程,推行“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结初信初访,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积累,推进信访工作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基层一线深度融合。

(五)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对接机制,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EB].環球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C4J,2019-11-05

[2]李霞.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法学杂志,2019(1).

[3]金磊.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问题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19(3).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定力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言论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定力在心安如山
冬·发心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