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2021-09-10魏红苗
魏红苗
摘 要:综合交通是支撑引领城市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城市区域承载力、辐射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蚌埠市为例,围绕“如何打造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综合交通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它类似城市的综合交通发展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中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0 引言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国家城镇体系的骨干,具备区域引领、辐射、集散等功能。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构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蚌埠市为例,深入研究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方法和路径,为蚌埠市发展成为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1 规划背景
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蚌埠市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支持蚌埠、阜阳等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将蚌埠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17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合肥、芜湖、蚌埠市纳入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新一轮国家和省级政策方向的明晰化将改变蚌埠过去“行政区经济自我崛起”的路线,加速蚌埠在淮河流域及皖北地区的中心崛起。随着蚌埠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空间等的改变,已有的交通体系无法支撑其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构建能支撑蚌埠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同时适应城市新空间布局的新综合交通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发展思路及目标
2.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为契机,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支撑蚌埠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构筑高效畅达、绿色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2 发展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总结蚌埠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解读国家、省及市相关规划,结合蚌埠市自身特色,提出“以铁路为主导,以淮河为依托,以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为契机,立足皖北、面向淮河、放眼全国,形成满足国家、区域、市域等需求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蚌埠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支撑蚌埠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打造复合型对外通道、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四个重点任务着手,从国际、国家、区域及市域四个层面出发进一步提升蚌埠对外通道能力、枢纽衔接能力和服务水平,彰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2.3 发展目标
规划到2030年,实现1小时通达皖北地区主要城市,合肥、南京、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2小时通达淮河流域主要城市、长三角城镇群核心城市;3小时通达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武汉都市圈中心城市。借助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区间的快速联系,打造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市域生活圈,实现1小时快速通达市域各县、毗邻城镇;30分钟通达近郊区(凤阳、怀远等)。
3 规划方案
打造复合型对外通道。规划4条铁海联运专线、4条出海通道及国际航线,实现内陆腹地与国际城市的连通;利用区域通道及既有国家通道,融入和强化国家大通道,实现与国家级城市群的快速联系;规划“一横一纵三射”的区域通道(沿淮、徐蚌合、郑蚌宁(扬)、蚌武、蚌青),来实现与周边城市群的快速联系。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铁路。规划沿淮客专、亳蚌宁(扬)城际、蚌武城际、三洋铁路等铁路线路,形成“四高铁五城际四普铁”的铁路网格局;同时打造以蚌埠南站和蚌埠站为主、蚌埠北站为辅的“两主一辅”的客运枢纽格局,以蚌埠东站为主、蚌埠北站为辅的“一主一辅”的货运枢纽格局。(2)公路。规划扬亳高速、沿淮高速、蚌武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五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格局;同时利用G329、G345、S313、S315等干线公路,规划形成“八纵五横五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3)水运。以淮河航道“三改二”工程为重点,提升内河航运能力;重点构建以港区码头为核心,集疏运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港口服务体系。(4)航空。规划1处民用机场、3处通用机场(其中怀远通用机场与蚌埠民用机场为同一机场),远期形成以蚌埠民用机场为中心,皖北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区域航空网络。(5)轨道交通。强化枢纽间轨道衔接能力,新增规划1条连接蚌埠西站(怀远站)与1号线的城市快轨,同时远景规划蚌固、蚌五市域线。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复兴铁路,力争打造国家铁路枢纽;强化公路,巩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地位;拓展航空,构建皖北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振兴水运,打造淮河流域航运中心。规划14个客运枢纽(3个一类、4个二类、7个三类)、14个货运枢纽(3个一类、5个二类、6个三类)来构建市域综合枢纽体系等。
提升运输服务水平。(1)完善综合客运体系。主要完善区域客运快速通道和城际客运服务,促进枢纽间有效衔接。(2)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引导货运市场集约化发展,实施国际国内双枢纽战略,加強城乡互动双向物流体系建设。(3)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发展TOD模式,推进沿线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大力发展常规公交,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多管齐下,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落实“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建设战略。(4)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打造枢纽信息系统,构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4 结语
依托自身区位优势,蚌埠市通过“打造复合型对外通道、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等措施,构建“外联内畅”的高质量综合交通系统,实现与合肥、南京、武汉等周边地市的互联互通,提升蚌埠市的区域枢纽地位,助力蚌埠建设成为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孙丹,白文慧,黄颍.地市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研究[J].公共管理,2021(1):129-132.
[2]曹国华.区域整合背景下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对策[J].城乡规划,2011(2):21-28.
[3]滕飞,申红艳.基于区域多中心城市的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合作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6):81-88.
[4]尹茂林.区域中心城市视角下菏泽市综合交通发展研究[C].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年会论文集,2018:1-10.
[5]程丽辉,卢山冰,陈丁.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