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式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运用
2021-09-10吕娇
吕娇
【摘要】小学创客教育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课程融入任务当中,用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应做什么,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使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笔者试图从情景式任务驱动角度,探究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情景式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研究
一、设想2030教育前景,教学何去何从
若时空穿梭,我们来到2030年,面对更为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未来学生们的视野无限被开阔,兴趣爱好也在被广泛培养,这不仅意味着学生对学校教学内容的期待更强烈,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方式一种挑战,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应对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虽然早早吹入人心,但却无法个个全然落地。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主人翁角色,由此启用PBL项目学习,它是笔者执教校本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什么是PBL呢?它就是problem—based learning,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开展项目学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任务驱动中渗透情景化因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深入任务研究,更多地打开思维,让创意擦亮生活。
二、情景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策略
本文将结合校本课程“智能家居”教材的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项目学习中渗透情景式任务教学设计策略。
(1)践行陶行知理论,情景任务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初提出了这样的思想理论,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团队 协作、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研究等活动能力。之所以要在生活情景下开展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面向自我,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者的密切联系。
在《神奇的蜂鸣器》一课中,在对电子元件蜂鸣器的任务情景设计时,教师有意设计触发生活场景,枚举超市、学校、商场、艺术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引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超英小队发明的电梯超重警报器,他们小组想要利用蜂鸣器来做成电梯超重的警报器。现代生活快捷方便,现代人使用电梯的频率已经是非常大了。比如每天回家要坐电梯,出入商场也会乘坐电梯。在一些工地上也有简易电梯来传递材料。电梯十分方便,可以让我们减少爬楼的辛苦,运输重物的重力压迫,但是电梯它是由一定的限重量,超过它的承受范围,电梯就会产生危险,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故。小组成员想利用电脑板编制程序,当电梯重量超过规定的重量,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使用电梯的人,减少人员或者货物,保证电梯的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花儿小队联想到前几日参观的荷园廉政文化中心,因为没有讲解员的讲解,整个参观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很不痛快,他们小组想利用蜂鸣器的发声功能,联动语音播报,将每一处的作品介绍录制,按照参观路线进行依次播放,实现无人智能导游;太阳小队则把目光汇聚校园生活,他们经过调查发现,每一次下午放学都会有很多情况发生,比如会有许多家长在校门口询问某某班放了吗?有的班级放了,但家长没注意,有的班级没有放,家长很着急,如何能够人性化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小组建议用蜂鸣器制作成“放学提醒器”结合micro-bit电子屏显示器,让家长们既能目睹又能耳闻。
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情景时,需要关注历史文化的延续,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学生的学习相勾连,亦或者把握住科技热点、实时焦点,例如今年爆发的“疫情”,也可以成为情景生活化的一种选择。生活化情景越来自生活,越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想得到,更多地回归生活,改变生活。
(2)贴近儿童微心理,情景任务趣味化
儿童在学习成长中,喜欢游戏胜过枯燥的说教。早期发展心理学家levvygotsky认为在上学之前,游戏是成长最重要的资源。而从认知发展角度去看,游戏能使孩子在其中获得一些角色担任和目标驱动。如果在任务驱动情景设计中增加游戏、趣味实验等,则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饱满,气氛相对轻松,那么项目学习推进会更有趣。
《探秘光敏电阻》的教学设计中,对元器件“光敏电阻”的创意情景设计则重在趣味。因为光敏电阻会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强弱改变阻值,而我们是通过观察LED灯的明暗来感受阻值的变化,通过“捂一捂”和“照一照”的小实验,分别从两个实验角度观察灯泡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值,既调动课堂的新鲜感和兴趣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更能激发语言表达和思维碰撞,为光敏电阻的创意运用做足铺垫。
在《多彩闪灯电路》中,情景驱动更是采用了游戏法,充分调动儿童好奇心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并没有采用教材中原有的《多彩闪灯电路》,而是以情景——欢乐仲夏夜为主题导入项目学习,斑斓多姿的灯箱,热闹无比的夏季演唱会,绚丽多彩的音乐喷泉……一切美好似乎都来自夜晚彩灯的渲染。彩色,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如何调配彩色,则是一门学问。笔者借助美术学科的三原色配色方法,拿来三种颜料和电子秤让学生挑战——5分钟画彩虹。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比拼,七色调配各有千秋,但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彩色的呈现是来自三原色的不同搭配。这样的游戏任务驱动帮助学生间接程度了解电路中的红、绿、蓝灯光开关控制,可以调配出许多种颜色。
有时候电路学习的内容很是枯燥和简单,如果单纯用理论的教学,学生学会的只是技能,而不是电路创意的能力。趣味化的情景任务驱動,满足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在不确定、未知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3)征集儿童新需求,情景任务个性化
学生需求应该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关注,一味灌输只会让孩子们离教师越来越远。倾听孩子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项目学习的情景任务,则是个性化策略的表现。
抓住时节活动、班队活动、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等契机,充分发掘和利用他们的需求点,进行项目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过程中,提高项目学习的探究、解决和创新能力,从而渐渐达成崔鸿教授给予2030年未来学生新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适逢开春元宵佳节,学校大队部给各年级学生布置了制作花灯的活动任务,本来这个制作类属于劳动与技术课程范畴,学生纷纷在QQ上私下联系我,让我指导制作花灯。这个巨大的被需求,让笔者瞬间意识到这就是孩子们的新需求,传统花灯已经连续做了两年了,早就没有新鲜感和观赏性,如何突破花灯制作瓶颈成为任务驱动问题点。假设情景:你是一位花灯创意传承人,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花灯进行改进?以“传承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任务驱动既有针对性,又有文化研创性。设计调查表,寻找新材料,采访老传人,制作新花灯,一步步就水到渠成了。A学生结合《点亮LED灯》制作了“日不落”花灯;B学生结合《神奇的蜂鸣器》制作“TF男孩”音乐花灯(录制了时下流行的音乐);C同学结合《探秘光敏电阻》制作“皮卡”花灯;D同学更是结合《点亮红绿灯》制作“交通”花燈。每一盏花灯的点亮,也许不止是光明,它可能就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的积极样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喜悦,让他们对自我的真实认同,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己能用,他人创造为我所用,在实践中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担当。
个性化的情景驱动要让学生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作过程,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努力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真实产品。这种创造绝不是对教师演示操作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研究中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与想法,并最终形成具有创新生命意义的个人作品。
三、情景式任务驱动设计反思
笔者在智能家居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中,针对于设计不同的体验情境以创设不同的体验活动,充分挖掘多元的情景体验资源。情景任务选择根据学校既有的空间、设施、课程特色等实际情况,挖掘出在学校内部可能创设模拟情境的资源,同时也根据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多数是以日常生活场景、趣味游戏等设计为主。
但情景式任务驱动中对于有一些教学设计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化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在使用情景式任务驱动中,也是要考虑到选材的恰切,避免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导致学生学习的散漫和动力的缺失。
参考文献:
[1]孙绍荣主编.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2]刘永亚. 构建情境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析[J]. 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 2017:37.
[3]江世文.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13(3):119.
[4]陶平英. 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 2012.
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