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21-09-10陈丽丽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陈丽丽

摘要:在创新驱动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众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具体优化,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将人才供给侧改革作为重要背景和依托,能够把握好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形成良好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为全面促进韩语专业人才的发展做好准备。为此,高校韩语专业教学中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建政府、企业、学校联动机制,形成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形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途径。

关键词:人才供给侧改革;民办高校;韩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21-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人才供给侧改革驱动民办高校创新韩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H170960)研究成果。

人才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关注人才资源,将其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需要从市场需求入手,适当的增加供给。民办高校教学中形成了十分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韩语专业教学是高校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引导学生对小语种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加深对韩语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立足于当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健全的韩语专业教学体系,为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韩语专业人才教学发展做好准备和支持。

一、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韩语专业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所形成的教学体系较为单一,阻碍了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教学体系和模式较为陈旧。教师不能从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求入手,导致韩语专业学生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和影响。总之,结合现阶段的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现状,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和入手,在打造合理性教学规划的背景下,紧紧跟随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拓宽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途径的背景下,为实现教学进步提供支持。

二、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民办高校在培养韩语专业人才时,形成了清晰的方向和模式。以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为主。对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以综合性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作为分析点,形成了符合当前韩语专业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跟随供给侧人才改革的步伐下,实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具体来说,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人才的供给实行合理性调整中,人才培养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校应针对培养形式进行创新,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丰富、多元和形象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应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为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模式,并提高供给服务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中,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让韩语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相结合[1]。此外,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多样化要求,民办高校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应体现出灵活性和适应性特点,并形成清晰和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关注人文教育内容

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为主。做到以“文”化“人”,因为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是其他素质的重要根基。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对人的养成教育,在大学教育阶段,“授业解惑”是关键,但“传道”也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大多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重视职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并不符合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要求。民办高校在强调养成教育的同时,虽然能创设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也会关注素质选修课程[2]。教师、学生应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发挥出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教师应对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和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挥出人文教育和以人为本的专业教育理念优势。

(三)实现专业学科综合发展

综合课程开展并不单指对学科课程的增设,也不是对分科课程的改进,而是针对现有学科的重点改进。民办高校以人才供给侧改革为基础,形成了专业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开展基础阶段的专业课程设计,韩语专业课程设计上以基础韩语、听力、泛读为主。高年级阶段则要从综合韩语、语法和视听说等方面入手,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内容。而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较多问题,在基础教学阶段上,韩语的精读课程往往是有着较多课时,在听力和口语上的课时较少[3]。学生对听力和口语的学习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韩语专业中的口语、听力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高年级中,由于教学科目的增加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此,综合性课程的价值凸显。学生应认真学习视听说课程,并结合具体的报刊阅读课程,提升其视听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把文学作品选读内容和具体的高级阶段泛读课程密切结合,让课程内容方向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学习韩语专业知识。

(四)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在实际发展中往往产生教师产能过剩、学生接受水平过低等问题。这往往和学生的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专业认同度较低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民办高校应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着重改革教学方法。要从心理和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借助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法,向学生传输正确教育理念,实现民办高校韩语专业课程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开展韩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自己认知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自信心,教师在开展韩语专业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内在活力和动力。高校韩语专业教学中,要以培养特色人才为出发点。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应运用单一化的教学形式,要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为着力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民办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形式,实行普通本科高校跨校选修的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拥有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把不同的教學实践形式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识视野得以开阔,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提高[4]。

(五)创建政府、企业、学校联动机制

应创建政府、企业、学校的三方联动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创建机制的主体作用,以政府协调能力为基础,搭建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平台,保证高校向企业及时输送高质量的韩语专业人才。高校应以网络合作档案为基本点,由专门人员对专业内容进行合理细分,并及时更新人才信息和相关的企业信息。在对新时期用人信息和要求进行有效反馈之下,通过网络档案开展记载和优化,为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完善和支持[5]。

(六)形成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

由于较多民办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较低,民办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校若未针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之后产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全面的反馈。因此,学校应形成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创建动态性的毕业生跟踪档案,对学生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以此为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此外,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方向上应与国家教育改革方向高度一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民办高校展现出应有的优势,为实现人才特色培养做好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要把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背景,更新和完善课程专业内容,结合现阶段韩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形成合理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形式,为全面带动韩语专业人才发展做好准备。民办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形成清晰的发展目标,全面促进民办高校韩语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进步,在紧跟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实现韩语专业教学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基于二語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韩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努力程度的研究———以某高校韩语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08(01):62-67.

[2]郑辉.新教育时代高校韩语教学改革思路研究———评《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第一辑)》[J].外语电化教学,2020(01):117.

[3]张倩影,李杨.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研究生教育为中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111-116.

[4]金兰,胡玥.高校转型背景下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研究———以吉林省A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06):221.

[5]张琳.浅析高校韩语语法教学困境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5):125-126.

(荐稿人:尚咏梅,长春光华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引导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以高度责任感 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