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团校“123456”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2021-09-10王翔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团学团干部共青团

王翔宇

摘要: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团干部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广大团员先进性,切实推进共青团改革,本文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学生群体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追踪等,针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系统规划差、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块不清晰、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团校“123456”培养体系,以期进一步增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切实有效地推动共青团改革工作。

关键词: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123456”;团校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24-02

本文积极探索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的有效途径,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全团抓基层”“全团抓学校”为理念,通过构建团校培养体系,深入青年团体,有步骤、有规划、有措施、有评价地系统推进共青团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一、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出共青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1]。这为共青团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团校就是高职院校落实各项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平台。

团校是动员广大团员、团结广大青年紧跟党走,深入推进从严治团,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重要阵地;是高职院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载体、拓展渠道,是广大青年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实践课堂,是共青团助力学院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有效措施。因此,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探索构建新时代“123456”团校培养体系。

二、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本研究通过走访多所高职院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基础上,发现存在以下制约团校发展的具体问题:

1.缺乏系统规划。团校建设是一项需要全面统一思想,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现阶段,部分学校领导机构不健全,缺乏教学统筹设计,分层培养时课程设置零散,课程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化设置,培训对象无法及时内化知识要点[2]。2.培养目标和理念不明确。各二级学院培养课程设计上涉及团务知识、心理、综合素质提升等多种内容,但最终没有回归理想信念首要任务,所以培训成效不显著[3]。3.培训模块设置没有针对性。现阶段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多以传统理论教学为内容开展讲座,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提升空间,存在“纸上谈兵”的尴尬。4.没有具体保障措施。在团校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存在培训过程形式化问题,培训结果没有被充分利用,影响培训结果导向作用。5.缺乏民主集中制度的有效保障。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听取团员、各部门等意见建议对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进行创新,授课内容缺乏实效性、针对性。

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团校“123456”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为提升青年团干部的学习工作能力,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团校培训构架,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校以团校的政治定位为导向,开发设计“123456”课程体系,内容包括1个目标,2个层级,3个维度,4级培训,5大课程模块,6项保障,使团青培训更加层次化、结构化和体系化。

(一)1个目标

该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聚焦提质培优计划,以从严治团为抓手,大力提升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建设,助力学院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桥梁及纽带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2个层次

一是理想信念层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校聚焦“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团校”这一根本定位,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内涵式团组织建设,即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创新型团组织建设。

(三)3个维度

该校团校培训构架从院级、二级学院级、团支部三个维度进行构建。一是努力构建能全覆盖全院学生的培训体系,确保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无死角”。二是努力构建以“因地制宜”为培训导向的科学理念,充分体现团校培训在三个维度的学生群体中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4级培训

该校一级团校面向全体共青团员展开,以班级团支部、社团团支部、临时成立团支部为单位、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团建。二级团校面向团支部委员、社团支部委员、二级学院团学干部开展,注重基础团务培训,强化团学干部服务意识,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学生骨干的岗位能力和政治意识。三级团校面向院级学生干部开展,着力在学生骨干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加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中流砥柱作用。四级团校面向院、二级学院两级团专职教师开展,集中开展互助型主题学习实践,紧贴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殊需要,将工作做到实处。

(五)5大课程模块

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该院结合实际开设了坚定理想信念课、团的知识与团员技能基础课、团干部业务能力拓展课、团干部先锋培训课、实践教育课,内容包含了相对成熟固定的静态课、具有时代敏锐性的前沿动态课,努力在体现课程结构整体上实现均衡性、层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一是理想信念模块。该院开设理想信念模块课程,组织团干部学习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學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使团干部增强学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能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团的知识与团员技能基础模块。该院帮助团干部理解全团重要部署的深层次意图,促进团干部交流分享,更新知识教育,完善知识结构。三是团干部业务能力拓展模块。该院开展教育培训,立足团学组织发生实际案例,开展模拟演练培训,提升团学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优秀团学干部联系新任职团学干部制度,促进全院共青团组织均衡协同有序发展。四是团干部先锋培训模块。在全院遴选思想信念坚定、综合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牢固的团学干部参加“先锋”模块培养,除了每年组织团学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外,还开设先锋班“重走长征路”等主题实践培养课程,让团学干部参与体验式训练,进一步磨砺精神品格,锻炼身体素质,传承红色文化。五是实践教育模块。该模块分为体验式实践教育课程和朋辈互助型主题学习实践课程两方面[4]。体验式实践课程设置前沿动态主题社会实践课程教育、设立固定主题社会实践教育、开发社会实践基地教育,以实践服务育人的同时发挥对基地建设扶持的扶持作用;朋辈互助型主题学习实践课程利用优秀校友座谈会、经典阅读、自我教育同多样交流对话结合、优秀学生宣讲等形式,激发榜样的力量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六)6项保障

一是体制机制保障。该院成立团校工作领导小组,对团校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确保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思想和行动合力;成立团校校务小组主持开发本土化课程模块,成立团校秘书组切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负责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级团组织意见建议。

二是制度保障。该院在《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改革方案》文件中明确了团校建设相关要求,同时探索将团校建设要求融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及其他相关制度,确保团校建设有章可循,避免运动化、形式化。

三是技术保障。该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团校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学院、团属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建设团校的重要性、必要性,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持久性的宣传报道,及时推广建设学习型团校的新典型、新成果、新经验。

四是研究保障。该院建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渠道,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以团校为教学实践基地,产生丰富教学科研成果。

五是经费保障。该院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团校培养体系建设。

六是结果运用保障。该院加强团校各级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评价;加强学员学习培训情况的考核评价,在培训中全面建立考试制度和结业证制度,以考促学,将考核结果实施全院通报,并与团员推优入党挂钩;对出现成绩不合格的团学干部,团委将通报该生所在二级学院,建议免去其所担任的相关职务;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团员,团组织将予以批评教育,并要求其上交学习整改计划,督促改正[5]。

参考文献:

[1]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共青团,2018(07):11-23.

[2]苏栋,于宝库.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关于高校团校建设的思考———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Z1):52-55.

[3]崔勇.全国团校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04):6-11.

[4]刘建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2-174.

[5]朱占峰.應用型大学特色专业“123456”建设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03):12-15.

(荐稿人:王燕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团学团干部共青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关于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团学组织的凝聚力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