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1-09-10冉娥
冉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语文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高。矛盾分析法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课文内容、写作方式等的提出质疑,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真正的要表达的情感。本文就以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为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素质”的提升,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不断的优化和改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更多的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建设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利用矛盾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论文主要通过矛盾分析法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矛盾分析法的作用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点较为密集,涉及到的文化寓意较多,对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有着很大的考验。利用矛盾分析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情境,对其中的文字、词语、短句等提出“问题”,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矛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纵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没有完全理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能力缺乏有效的认知,教学中多以教师的细致讲解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虽然教师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是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二)阅读教学缺乏情感融入
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融入”才能获取更多的体验和知识。但是在初中语文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法比较机械,很少能与课文中作者描绘的人物、景象等进行交流。教师教学中注重对文章结构、写作方式、主旨思想等分析,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融入、交流,学生感受不到作者的心境,对文本的理解过于浅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会被消耗殆尽。
三、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抓住语义矛盾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通过了解学生的发展特性和兴趣爱好,选取适合的文本,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利用不同层面开展文章的“矛盾”分析。第一,词语之间的语义矛盾。作者描写百草园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是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中“似乎”和“确凿”对立,若是将其看成病句,就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忧国忧民内心忧愤。通过这样的一句语义矛盾的表达,将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出了描绘,而且页表下降出了作者怀念自己快乐、温暖的童年时光。结合后面段落的学习,结合上下文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和教学找到文章的突破口,更好地开展学习。
(二)从合理的矛盾中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卖油翁》为例,如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文章写出了陈康射箭技术的高超,通过卖油翁一直看着陈康射箭到后面卖油翁表现出来的反应,部分学生认为明明卖油翁的射箭技术不如陈康,但是最后还是让陈康被卖油翁折服。通过结合下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描写了卖油翁的高超沥油技术,如卖油翁沉着镇静,有着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不自满与陈康的态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前后文相互呼应,更好地表现出了“熟能生巧”和“谦虚对人”的生活道理。
(三)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矛盾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主。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部编版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作者是以秋天为例,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部分故事并不是描写秋天,而是借助了其他方式来衬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写发生在春天的往事?让学生避免进入误区。通过矛盾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作者自身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自由自在,因此脾气特别暴躁,对母亲想要去看花的愿望没有理会,反而向母亲发了很大的脾气。通过利用反衬的描写手法,从另一个层面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教师引导学生不斷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四)教师不断制造文本“矛盾”
在以往的授课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以教学主讲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讲,学习的效率得不到提升。但是合理利用矛盾分析法,教师不断的制造文本矛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作用”。例如以部编版中七年级下册中的《驿路梨花》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状态等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哈尼小姑娘为什么要打理这个小屋?如果你是瑶族老人,你会怎么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情感。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 ,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更好地体会“雷锋精神” 。在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学生建设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矛盾分析法,对提升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一定的助益。所以,教师可以不断对此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通过抓住语义矛盾,从合理的矛盾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教师不断制造文本“矛盾” ,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中不一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林新洪.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5-6.
[2]欧建国.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中外交流,2018:183.
[3]元新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