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分析
2021-09-10高相聪
高相聪
体教融合是我国提出的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青少年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为推进体教融合往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新时期,我国提出“体教融合”概念,旨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坚持教育为先,是当前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
1 “体教融合”的现实背景
中国提出“体教融合”概念,是基于体育教育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体教融合要求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本著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完成体育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当前,体教融合对教育体制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教育与体育两大部门共同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知,探索出一条专业化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2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对体育与体育课的态度
随着“体教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体育运动开始回归青少年学生的课程生活,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打篮球、踢足球的学生,但通过对学生群体的了解,虽然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并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对体育价值体系的认知产生偏差所导致,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3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
3.1 对体育价值认知的偏差
体育课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对学生来讲是一门“非专业”课程,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上体育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取得合格的成绩,体育课上课与否对之后的人生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帮助,这种对体育价值认知的偏差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3.2 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具有约束力
虽然许多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但与体育课联系起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却是在一个充满约束的环境里重复着机械而无聊的动作,这对天性喜好自由的青少年学生无疑是一种约束。对“上课”这一概念固有的认知也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3.3 体育教学形式的单一与枯燥
当前我国许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注重对学生技能掌握熟练度的训练与培养,学生是否真正对体育锻炼感兴趣,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动作技能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则不在教学计划之内。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授课形式自然失去热情。
3.4 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受限于场地、设备等客观因素
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短缺,将本就不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教学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建设中,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的购买往往是这些学校所不重视的。学生参加体育课使用的经常是过时的体育器械,这对学生的热情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 如何改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
4.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应考虑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与体验感,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乐趣与自主性,最终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4.2 强化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与内涵
实施“体教融合”后,学校应更多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丰富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内涵,结合体育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学生适应性,制定更合理更多元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真正做到体育课程与学生兴趣的双向选择。
4.3 丰富体育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体教融合”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学者应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法、模拟法、角色扮演等方法来授课,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涵,利用多媒体等新媒介创建教学场景,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趣味性。
4.4 放宽体育课堂教学的自由空间
体育课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过于循规蹈矩,应当在不违反教学计划与教学原则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与自由,鼓励学生在完成制定的目标后去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快乐,最终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5 结束语
当前学生之所以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主要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以及课程设置等的原因所导致。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在源头上探索如何推进体育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体教融合”,更需要全社会,包括学校、家长、学生的多方努力与实践。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