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估慕课的价值

2021-09-10王竹立

在线学习 2021年1期
关键词:低潮期网络时代教学模式

王竹立

慕课已走过了兴起时的“海啸期”,也经历了随后的“低潮期”,现在已开始进入缓慢但稳定上升的“恢复期”。这时再来思考慕课的价值与意义,也许比以前更清晰一些。

有一位校领导曾经问我,怎样看慕课?感觉得出来,他对慕课热潮有些疑虑。我想了一下,这样回答:慕课是从现代教学模式发展到未来教学模式的一个过渡状态,是连接现在与未来教学的一座桥。

当年慕课刚兴起时,我也抱持着一种质疑与谨慎的态度,不急于表态,而是静静地观望了一段时间。然后,在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中,写下了我对慕课的四点质疑:第一,慕课制作成本较高,缺少成熟的盈利模式,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预先定制的课程内容与网络时代快速的知识更新之间存在矛盾。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之间存在矛盾。第三,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变得困难。学习过程的监管与考试监管难以真正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学习成绩與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第四,如何维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问题。

但我也认为,慕课至少可以为大学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扩大大学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第二,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与办学模式的变革,有利于转变教师、学生乃至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这一点不可低估。第三,有利于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校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来的高校也许会走课程融合与互补的道路。第四,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式,以及与兄弟院校乃至全社会、全世界的交流合作机会,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正是因为对慕课的这些看法,我对早期的慕课兴趣不大。后来,我与超星公司合作录制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被上千所学校采用为通识课,也获得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最近又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但严格来说,我的这门课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慕课,而是一种新型慕课,我称之为“商业慕课”,本质上是校内私播课与大规模商业推广相结合的产物。

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慕课的价值。我认为慕课已走过了兴起时的“海啸期”,也经历了随后的“低潮期”,现在已开始进入缓慢但稳定上升的“恢复期”。这时再来思考慕课的价值与意义,也许比以前更清晰一些。

除了延续了大部分早期的观点之外,我还产生了一些新认识,如慕课是第一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创新尝试;慕课引入在线教育企业参与建设,重构高等教育生态链;慕课有利于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慕课有利于积累学习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慕课为未来教育向线上转型做好了准备;试图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承担基于书本的社会责任,属于避长扬短,难以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学校是建立在书本知识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网络化知识基础之上。但由传统院校为主建设慕课,必然会出现向传统教学模式靠拢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慕课的革命性意义,也带来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唯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格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学,才能与慕课的“大规模”和“开放”本质相一致。

猜你喜欢

低潮期网络时代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如何度过人生的低潮期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低潮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网络时代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