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其安全防范对策

2021-09-10袁金燕

医学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

袁金燕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应用风险管理展开干预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风险管理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例数=84例)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在此研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研究接受风险管理,经不同干预后对2组疗效展开比对。结果:2组在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活质量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风险管理展开的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疾病知识掌握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掌握;心血管内科疾病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的患者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这些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并将其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脂质代谢异常、诱发糖尿病、心率加快、胃肠功能紊乱等[1]。本次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例数=84例)患者,了解风险管理展开的干预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

1 研究资料

1.1 患者资料

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例数=84例)患者,按照干预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5例:17例;年龄范围19-75岁,平均年龄(48.77±9.01)岁。观察组年龄范围20岁-80岁,年龄均值(48.95±9.27)岁。84份患者个人资料已在入院时收集完整,于患者、家属关于检查方案、干预方案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在干预前自动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此次2组干预结果相关数的分析是基于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性分析之上而展开,2组个人资料数据分析无差异,在结果中展开数据的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此次研究进行常规护理,在治疗前需了解其个人状况,对治疗状况进行详细告知。

实验组在此次研究进行风险管理,如下:(1)健康教育。护士在指导个体和群体给予咨询、培训、协调和护理服务,与患者保持持续的联系,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遵守治疗,并在必要时将他们转诊给医生。在治疗前需强化患者个人体征检测、个人评估以及基本生活指导。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因此在用药后需要观察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需为其讲解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措施、并发症、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家属可以更科学、正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疾病。日常指导患者用药,日常指导其进行药物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养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日常锻炼适中,避免过度劳累。(2)生活护理。和患者、家属进行信息的互通,并且需要告知家属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需加强对患者的连续管理。掌握好目前患者病情控制、用药等状况,告知其需要严格遵医用药,并且需要按照指定的饮食计划进行食物的摄入,这对于疾病知识掌握有效与否极为重要,每次访视需要根据患者对于病情的掌控能力进行药物的应用调整。以疾病知识掌握效果、用药状况作为依据,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健康指导,指定出科学的方案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研究

本次使用Windows系统安装的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获取,数据在分析中独立非正态分布选择数据定义,而该方式的表达标准以平均值±标准差(SD)或百分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定量与独立在此次中进行t检验和比较,经卡方检验对此次所得的数据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在数据得出后需注意P <0.05状态时,可认定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5.05±2.12)分、(90.20±1.16)分、(87.32±1.95)分;對照组分别为(81.11±2.43)分、(73.89±1.42)分、(72.98±2.76)分;风险管理、常规干预后,2组关于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风险管理、常规干预后,2组关于生活质量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经过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在日常中,超过六成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对于治疗、预后的了解并不深,日常对于疾病的控制能力比较差,生理、心理均受到影响[2]。目前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体重减轻、停止高脂肪饮食方法(DASH)、体力活动加强、减少饮酒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风险管理实施基于护理计划对实现护理实践中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调整,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的关键阶段,指导和改进实践,指导护理干预和预期结果。风险管理展开的干预可改善其疗效,在临床中可按照预期制定干预计划完成干预,按照症状展开对症干预,因此可指导完成干预。此次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关于疾病知识掌握效果、生活质量分析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风险管理展开的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天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47.

[2]田玉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101-103.

(萧山中医院 浙江杭州 311200)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