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焕平:雷锋部队走出的“全国劳模”

2021-09-10郭开国

铁军·国防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区雷锋

郭开国

激活红色基因,毕生追随践行。

“怪不得,姚劳模能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奉献不止,原来他是雷锋部队走出的兵!”隆冬时节,当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们不顾严寒,实地走访参观了全国劳模、射阳县公路管理站退休干部姚焕平,当年奋战过的路段、热心帮扶过的农户、兼职辅导的学校,以及所创办的“劳模示范基地”,惊喜不已地找出他退役永葆本色、退休再立新功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少时立下报国志

黄海之滨,盐阜老区。1955年12月,姚焕平便出生在那里,父亲姚国书是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姚焕平从记事起,就常听父亲给他讲共产党、新四军帮助穷人翻身、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又一个真实故事。知道了叔叔姚国志,16岁参加新四军,20岁时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被国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男儿有志该当兵。”父亲那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以及学习雷锋精神热潮的持续掀起,使得姚焕平在少时就立下了长大参军报国的志向。1976年秋,高中毕业在家务农的他响应号召,报名应征,体检、政审全部合格,如愿以偿穿上绿军装、跨入军营。

人生有时就是个机缘巧合。令姚焕平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新兵集训结束,他被分配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且干的事情与雷锋一样,也是汽车驾驶。从此,雷锋成为他人生的标杆,一辈子学习的楷模。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汽车还是稀罕物,懂得汽车驾驶可是一项令人羡慕、尤为吃香的技能。姚焕平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遇,全身心投入学习,白天随车熟配置、练驾驶,晚上宿舍熄灯打着电筒学理论,一有空隙便缠着师傅“开小灶”、学修理,很快便以能開会修上了工程施工一线。

辽宁冬季气候寒冷,零下30摄氏度左右是常事。为能保证汽车运输任务顺利完成,他每天起早用木炭先将汽车发动机油底壳预热,随时待命。技高人胆大,冲锋永在前,姚焕平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80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之后又被转为志愿兵。

转业甘做铺路石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84年,服役已经8年的姚焕平听从命令离开不舍的部队,转业回到家乡。

因为姚焕平会开汽车,从而被组织上安置到县公路管理站当驾驶员。当时,站上安排给他开的是一辆即将报废的大卡车,任务是负责公路养护运输。接车后,他对车辆进行精心保养维护,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公路养护运输,而且每年还为站里节省车辆维修费、汽油费8000多元。为此,他被站里推荐到南京交通学校,学习公路养护及工程管理。1993年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合德工区任主任。他到任后,主任、驾驶员一肩挑,截至1997年,5年累计为集体节省驾驶员工资和车辆维修费达17.8万元。

地处射阳交通要道口的兴桥工区,因管理、经营不善,工区住地破旧不堪,职工思想涣散,道路养护差,车辆难行,社会反响较大。1997年初,为能尽快改变面貌,站领导几经研究,决定调“战将”姚焕平前去。

“路靠人养,人靠思想。”姚焕平迎难而上,比喻自己就是一块“铺路石”,要求职工把养护路面当作自己的脸面,把路上坑塘当作自己脸上的疤痕,把养护地段当作自己的生命线。他率先垂范,带领30多名职工投入管护一线,起早带晚,肩挑背扛,平路基、填坑塘、铲杂草,那真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一次,他胆囊炎发作,满头冷汗,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自己是名退役军人,怎能小病就下火线?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工程结束。

水多为淼,木众成森。姚焕平从竭力帮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入手,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职工王玉柱老家在新坍,距工区有20多公里路程,之前单位没给他安排宿舍,每天都要骑车往返,既不方便工作,又存在安全隐患。姚焕平发现后,主动为其在兴桥集镇租下一套民房,还让其将爱人和孩子接了过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小王工作热情高涨,连年被评为市县公路养护先进工作者。

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改面貌,三年争一流”的思路与目标,姚焕平不畏艰难,团结职工,苦干创业,创新争优,用3年时间就让兴桥工区面貌大变。所实行的“路面清洁化、路肩草坪化、边坡线条化、绿化修剪成型化”等标准,得到时任省交通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兴桥工区从站属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并成为省市公路管护行业上的一面旗帜。2008年,兴桥工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甘做铺路石,管护常态化。面对工区及个人接踵而至的荣誉,姚焕平不忘初心使命,戒骄戒燥,从严要求自己,积极干好本职。2001年,他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退而不休夕阳红

“退休不褪色,奉献更出色。”这是众人对退休后姚焕平的评价。

的确,2015年从县公路管理站副站长、兴桥工区主任岗位退休后,姚焕平既没利用自己的影响与人脉从事新职创收,也没停下忙碌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把继续履行初心使命、发扬军人作风、弘扬劳模精神、当好雷锋传人作为已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被县委任命为县关工委委员,担任县宣讲团校外辅导员、县助残志愿者联合会名誉副会长、县人武部“国防教育辅导员”,以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老班长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等。

2017年初,姚焕平自费近20万元,在兴桥工区内创建了“盐城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其生动简洁、内容翔实、过目难忘的表现形式,分成青少年教育、雷锋精神在射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国防教育、兴桥工区荣誉室等八大版块,已先后接待县内外干部职工、现役军人、青少年及社会各界人士2万余人前来参观,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姚焕平还结合自己学习雷锋体会,深入镇区、单位、学校,围绕《理想、思想、梦想》《让人生在平凡中出彩》《确立报国志,共筑中国梦》《发扬部队好传统,敬业奉献为人民》等主题,作专题教育报告近50场次,受教育者达3万多人次。同时,他自费购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雷锋的故事》等千余册书籍,赠送给射阳驻军部队、盘湾小学及部分镇村图书室,竭力给大家提供精神食粮。

多年来,仅靠工资性收入、经济并不算宽裕的姚焕平,始终把助人为乐、扶贫解难,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退休后,他应邀担任盘湾小学名誉校长,每月定期去学校,深入师生之中了解情况,结合实际提出工作建议,因势利导举办各种活动。一次,他得知因患淋巴癌用去30多万元医药费的二(1)班学生陈翔,已从上海回来休养,便特地赶到他家看望,鼓励其父母及孩子坚定战胜病魔信心,临离开时还将身上仅有的500多元塞给了孩子。

退休這几年,姚焕平先后捐资50多万元,为盘湾小学、兴桥中学及三峡移民等修路近15公里。2016年6月23日,射阳、阜宁两县境内发生特大龙卷风灾害,他慷慨解囊,帮助灾区困难学生如期入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他第一时间购置价值3000多元的消毒液、洗手液捐赠给相关敬老院,并主动向党组织缴纳2100元特殊党费。

前不久,作为县宣讲团成员的姚焕平,在去县开发区开洋村作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辅导时,无意中听说该村年逾6旬、因智障生活无法自理的村民李大花家状况后,心酸不已。其父李祝宝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晩年因陈伤引发病症去世,孤身没有成家的女儿现日常起居得靠91岁高龄的老母亲照顾。为此,他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解决其娘俩生活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特地购置了近千元物品登门看望,表达自己对军属家庭、困难群众的关切之情。近两年,姚焕平先后自费走访慰问了50多户困难家庭及患病学生、退役军人、参战参核老兵,给他们送去关心与温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春节将至,心有牵挂。姚焕平又把走访慰问曾得到过自己资助过的参战、参核病残老兵及特困家庭、贫困孩子摆上位置,逐一登门,送去一名老党员、老军人、老劳模的关怀与温暖。

(编辑:尹礼顺)

猜你喜欢

工区雷锋
春风里的小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假如雷锋也有朋友圈
“生命禁区”的平凡与坚守
论国有林场工区的管理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采油作业区工区管理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