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与“教困”问题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21-09-10曹冬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农村孩子

曹冬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初中“学困”与“教困”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孩子们产生“学困”的原因是什么呢?身为老师,又应该怎么转化这些“学困生”呢?“教困”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呢?“教困”和“学困”有什么联系呢?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本人看来“教困”和“学困”的产生原因和转化策略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加上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进使得我国中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个地方更是形成了所谓的“教育经济”产业链,这样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使得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也让许多农村的孩子们离教育体制改革的初衷“促进教育公平”越来越远,使得农村学校“学困”与“教困”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我们谈一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一些新特点。虽然现在农村的孩子吃穿不愁,物质富裕,见识广博,脑袋瓜子灵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来说,反而产生了以下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所以非智力因素就成了孩子们“学困”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在农村工作几年以来的经验,我觉得造成农村初中孩子们“学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情感因素,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大家都知道农村现在上学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使得这部分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让他们在学校氛围中找不到情感依托,他们多数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自卑心理障碍:孩子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尊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2)性格内向且柔弱:留守儿童很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婆婆或亲戚朋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有别,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3) 孤独无助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产生心里骚动,敏感和抑郁等问题。

(4)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亲回家后也会疏远父母,与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处于剧变阶段,进入人生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心理上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而这时候自感“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学困”现象。

第二,造成“学困”的另一个非智力因素我觉得是社会环境因素。现在社会普遍的浮躁气氛给了农村孩子一种错觉,那就是“读书无用”,现在的孩子醒事的早,初中的学生都已经会为自己未来谋划,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有更多途径了解世界,“网络世界无新闻”,他们会觉得学习成绩好又怎样,考上高中又怎样,在城市读大学又怎样,大学已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状让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偏低,没有动力读书,认为还不如早点“进城”谋发展。

根据“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本人总结出了转化“学困生”的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整体法”,对于“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用整体法,比如我们知道初中孩子的性格普遍叛逆,偏激,但是可塑性极强,我们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对他们进行恰当的点拨与引导,比如平时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正面教育;另一种就是“隔离法”,对于“学困生”个别存在的问题,我们就用隔离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比如对待留守儿童,我们又要区别开来,对他们更加的了解、尊重、关心、信任,循循善诱,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怀,家庭般的温暖,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找回自信和爱的感受。

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老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舵手,对于现在智力因素差别不大的“学困生”,课本知识上的点拨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困生”情感上的支持和感化则显得尤为关键。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不是哪一个老师或者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教育事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作为转化主舵手的老师们不光应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差别,分层次的因材施教,更应该在情感上让孩子们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快乐学习,而“学困”问题的解决无疑是解决“教困”问题的一剂良方。

以上便是我参加工作几年以来对农村初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学困”与“教困”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的一些愚见,因为工作经历尚浅,经验不足,难免某些观点会“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学无涯教亦如此,我希望和工作在农村一线的老师们一起讨论,共同进步,更加渴望与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 2008年修订本.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2] 吕建国. 大学心理学[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 喻平. 数学教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杨华祥,杨华君.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农村教育),2010.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柳沟中学

猜你喜欢

学困生农村孩子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