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马拉雅 吉祥阳光

2021-09-10杜梦甦

音乐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吉祥阳光

〔摘 要〕藏族作曲家昌英中,在多民族话语体系中,自我追问与回答“民族”与“世界”的诸多问题。他用音乐阐释恢弘与微细、豪放与内敛、朴素与奢华、严谨与圆融的审美选择。

〔关键词〕民族音乐;语义

“藏族语言音调纹路近似于心电图波形,在一条水平线上上下起伏,在音乐中,那条水平线犹如风筝线牵扯着飘逸的风筝,犹豫不定的非调性音总是回落在某个主音上。”

——昌英中

平素间,昌英中的言语不多,大概“话”都在音乐里。其作品可见一斑:交响乐《饶迥》《大凉山版画集》;室内乐《SIMO》《月光下的经幡》《旋文》《央》《第一弦乐四重奏》《嘉绒音乐钢琴组曲》;民族管弦乐《雷神启示》《祈愿》《嘉绒传说》《阿吉娜姆》;女高音与单簧管《山歌》;童声合唱《熊猫的摇篮》;合唱《吉祥阳光》《喜马拉雅》《雪景图》;大型音乐剧《格萨尔王》以及二十余部影视剧音乐及若干舞台音乐。

他用音乐阐释恢弘与微细、豪放与内敛、朴素与奢华、严谨与圆融的审美选择。

2015 年,“首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The first Sibelius International Composing competition)的奖项消息轰动世界乐坛,来自中国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昌英中的混声合唱《喜马拉雅》荣获合唱作品三等奖。

这次比赛是为纪念作曲家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的特别之举,其赛事机构是已经举办了11届的国际知名赛事“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每五年一届)。为了诠释比赛的重要意义和权威性,本届评委都是当今世界乐坛的顶级作曲家与音乐家:萨利亚霍(Kaija Saariaho)、林德伯格(Magnus Lindberg)以及马克·安德鲁(Mark Andre)等。这届比赛设小提琴作品、合唱作品、钢琴作品三个类别,分别只取前三名为等次奖。世界各地共有600多部作品参赛,昌英中是中国和亚洲唯一获奖的作曲家。

2015年11月14日,《喜马拉雅》在西贝柳斯故里海门林纳市(Hameenlinna)颁奖音乐会上,由帕西 绪克(Pasi Hyokki) 指挥EMO合唱团世界首演。这支成立于1883年的合唱团是西贝柳斯合唱作品首演团队,也是西贝柳斯声乐作品演唱的经典诠释者。在演出现场,《喜马拉雅》被现场观众界定为高光时刻。音乐会后,昌英中被围在大厅,不同语种皆不吝赞誉,一个观众激动地对他说,在芬兰虽然拥有广袤的森林,却没有雪山,感谢他把真正的雪山搬到了芬兰。当天,在接受芬兰《海门消息》(Hameen Sanomat)获奖作曲家专访中,昌英中说:“西贝柳斯的音樂总是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鹅的争鸣、森林的婆娑,甚至是凛冽的寒风都埋藏在他的音乐之中,这是他独特的个人语言。除此之外人声又是最纯净原始的乐器,我向来也尤为喜爱这件乐器。我想这就是我与西贝柳斯除了都爱喝酒之外的种种联系吧。”

11月16日,芬兰销量最大的瑞典语报纸《首都日报》资深乐评人马茨 利比罗(Mats Libieroos)对作品发表评论:

“昌英中的作品《喜马拉雅》应当授予二等奖,在这部作品中由合唱团与钢琴、定音鼓一同演出,编绘出了一幅整体景象,从复杂的织体逐渐延展到让人心灵净化的自然调性之中。”(刘鹏截图与翻译) 《喜马拉雅》为3组混声合唱团或12 位歌手而作,这首长达9分钟的合唱单品,无论是外像,还是内蕴,在合唱与现代音乐的声乐作品中皆是凤毛麟角。“创作《喜马拉雅》的念头是我在写《雪景图》的时候产生的,当时我被‘独钓寒江雪’那种意境深深地吸引,就特别想写一首作品,我想到了喜马拉雅,藏族人民心中的喜马拉雅,世界认知的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的整体结构为:前奏+A+ B+C+尾声,技法关键词有:无主题音乐(athematic music)、音响结构(sound formation)、主音音高(tonia pitch)、异质材料等。音声的文化语境虚实相间,显性的有(朗玛)巍峨与神圣、西藏旋律、尼泊尔音调等;隐形的有静谧的空气、纷飞的雪花、旋转的转经筒、云层涌动的雪峰等,随着乐音的析出,自然地关联到喜马拉雅的文化面相。

在以往合唱作品的创作中,昌英中对语言阻碍传播的感受颇深,由此产生出写一部“国际通用”合唱作品的想法。这一次他用国际音标做歌词,以“Himalaya”为发音主题,加上少许的藏语名词:“ni ma”(太阳)、“da wa”(月亮),以及藏语语素ga、a、da、ta、na 等,用语音塑造形象,虽然没有具体的语义,但对语音的运用却极其到位:用有音头的爆破音来表现音乐的张力、用哼唱的闭口音来表现柔和等,突出意念,不具象,弱文学,强音乐。整首作品音色丰满,女声有精致的弦乐感,男声兼具弦乐与管乐感,定音鼓声恍若雪山的自然之音,朴素而厚重,令人震撼,钢琴在噪音与乐音之间晃悠,在结尾处几个乐音便勾勒出尼泊尔音乐的品相。

2014年,《喜马拉雅》完成创作,日本Alm唱片公司正式出版。2015 年,获得首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金奖。

“喜马拉雅是国际通用语,对我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题材,喜马拉雅的地理属性具有世界唯一性主题,它的广博孕育了一片灿烂的喜马拉雅文化。我更想表达的是:用人的声音元素构建交响化形态或室内乐化形态,她给人传递的是纯音乐的美妙感受,她不受文字和语言的局限,唱词只是发声的依据,芬兰人能够听懂我的合唱,我能听懂墨西哥的或西班牙合唱原因在于此。歌词有时会束缚听者的想象空间,这也是纯音乐或交响乐往往能直击心底的原因,《喜马拉雅》正是摆脱了文字的约束,单纯地用音乐作为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我想这就是属于世界的旋律。在音乐语言方面,我不刻意规避传统,但对传统而言又是‘非调性’”。

——昌英中

2011年,在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榜单中,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获得合唱作品银奖,评委郝维亚博士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作曲家如何处理民间音乐元素的好作品”。

指挥家杨鸿年先生认为《吉祥阳光》是中国当代很有民族特色的合唱音乐作品,值得学习和推广。

这首歌曲在当地的广播电台、乡镇村组、田间地头都有广泛传唱,在很多自发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中,《吉祥阳光》也是“必选曲目”,其在普通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021年,青年指挥家朱曦在接受采访时说:“ 《吉祥阳光》是合唱团选择的高频曲目,经常在有分量的比赛和有质量的演出中出现,我在与这首曲目相处10年的时间里,一路见证她从喜闻乐见到耳熟能详。在指挥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首作品是用合唱思维一气呵成,这种与生俱来的多声感觉异于由单旋律配和声的作品,她让歌者在唱自己的声部时明确地知道其他声部,以此构建出来整体的多声感觉更加丰满。另外,这个音乐有很深的内涵,每次指挥都有可能有一些新感受。”

《吉祥阳光》是昌英中教授创作的第一首藏语合唱作品,是四川阿坝师专藏羌合唱团委约为2010 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而作,与《喜马拉雅》的气势恢弘相比,《吉祥阳光》是人间烟火。

《吉祥阳光》是混声合唱与民族打击乐的作品,其舞台呈现具有瞬间圈粉的实力。其多声部的人声色彩斑斓,“近语言”的歌唱与“近音乐”的念诵相互交织,在连绵起伏的乐线中呈现出古朴而浪漫的歌唱性格。作曲家自创的歌词如诗如画:“月光洒满草原,草原一派吉祥,雪莲花轻轻歌唱;阳光普照大地,大地一片兴旺,我们纵情歌唱,歌唱美丽家乡。我们欢聚一堂,举杯共庆幸福生活;感谢天地,感谢阳光,祝福人间幸福吉祥。”

歌唱从一个安静的藏族民歌旋律开始,男声领出,女声应和,徐徐缓缓,歌声中的留白意蕴含蓄,后混声而显出和合之念。渐渐地,声部丰满,词语热络,心怀在山歌一样的自由中敞开。上板后,多声部皆满怀热情,歌词与语气助词交相辉映,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热浪此起彼伏。中国鼓的进入,似在火热的多声之中浇上一勺油,熊熊的火焰热热的情,唱得自在、喊得开怀。随后锣、钹、镲的加入,把音乐撩拨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状态,加之拍手、跺足的身体音响,音乐呈现出一种难以用语词表述感受的共情状态。这是一场在歌声中穿越传统与现代的盛会,民间音调、和声语言、复调手法等皆在此融创,内化为满溢着吉祥的民族音乐语汇,如阳光一般温暖心间。

在音乐研究的领域,《吉祥阳光》成为一个经典的案例,不仅在各层次的课题中立项,亦有多篇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以其直接做篇名的就有:《藏族音乐元素在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中的运用与发展——基于指挥视角的一个初步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四川合唱创作中的提炼与发展——以昌英中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为例》《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创作分析》《生命力的浅吟高歌——歌曲〈吉祥阳光〉的“灵魂工程”价值分析》等,这些论文分别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了高度而客观的评价。如:“从混声合唱《吉祥阳光》的整体创作中来看,它是一部具有强烈藏族音乐风格的现代合唱作品。作曲家在创作审美上注重民族韵味、民族性格、民族风情的把握,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对藏族音乐元素进行多样化提炼,并结合现代调性思维、多声写作技术对音乐材料进行专业化的精细加工……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對音乐材料在技术上处理得游刃有余且恰到好处,其对藏族音乐意蕴的专业化艺术提升,更让我们看到了作曲家创作的理性光辉。”

昌英中先生的创作与藏族音乐传统、中国音乐传统、古典音乐创作与现代音乐创作有着水乳交融之密实,经年累月的夯实与加持成就了自己的一树繁花。在他的作品中,素材与技术仅是媒介,透过“乐之象”与“声之饰”的“艺善”品相,更多的是令人“心之动”的纵深:传统在现代鲜活,乡野在庙堂鲜活、中国在世界鲜活。

五年、十年……

创作、上演、比赛、获奖、教学……

与经筒转动一般的岁月,

与庙里修行一样的日子,

他一直在寻找自己,

在喜马拉雅的巍峨中,

在四季轮回的吉祥里,

捍卫传统,超越传统。

(本文图片由杜梦甦提供)

参考文献

①田彬华:《巍峨在“流浪者”心中的喜马拉雅:合唱<喜马拉雅>中的身份认同与现代言说》,《音乐探索》,2019年,第3期,第116-123页。

②曾雅兰:《藏族音乐元素在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中的运用与发展——基于指挥视角的一个初步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72-176页。

③魏晓兰:《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四川合唱创作中的提炼与发展——以昌英中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为例》,《音乐创作》,2017年,第1期,第112-115页。

④陈国威:《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创作分析》,《四川戏剧》,2017年,第1期,第122-125页。

⑤昌英中:《吉祥阳光》,《音乐创作》,2017年,第2期,第94-104页。

⑥杨小影、吕晴:《生命力的浅吟高歌——歌曲<吉祥阳光>“灵魂工程”价值分析》,《音乐创作》,2017年,第2期,第121-123页。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吉祥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祖国吉祥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走,出发!
好花开放送吉祥
喜马拉雅
走在阳光路上
喜马拉雅
漫画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