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与乡村的民生表达

2021-09-10刘晓娜杨玺高维微

今日重庆 2021年1期
关键词:两江民宿旅游

刘晓娜 杨玺 高维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在“十四五”时期要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这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重庆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接受《今日重庆》的“云采访”,就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提建议、献良策。

邓明鉴代表:唤醒沉睡青山,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

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今年一共带来了十几份建议,涵盖了城市提升、乡村振兴、法治政府建设等。其中,他特别关注如何唤醒沉睡青山,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

邓明鉴调研发现,重庆高速公路沿线青山旅游载体资源富集,以巴南至武隆、江北至梁平、北碚至合川为例,这些沿线青山多年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未发挥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作用。

“一是未建有旅游公路、步道,游客上山难;二是山上没有供游客吃、住的场所及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三是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差。”邓明鉴认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

在他看来,以上这几条高速公路沿线青山与中心城区相邻,是开发乡村旅游最好的载体资源,辖区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借鉴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建设山城步道的做法,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将区与区相邻的青山通过旅游公路串联成片,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建设,吸引市民赴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邓明鉴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意见、提供政策支持,各区县结合现状,建设串联互通青山间公路、旅游步道等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网络、农家乐等生活基础设施,优先将高速公路沿线镇村的青山互通连片,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李玉梅委员:扶持打造我市乡村民宿建设样板

市政协委员、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民盟南川总支副主委李玉梅特别关注乡村民宿的发展。她认为,重庆民宿已渐渐从简单的住宿功能向休闲体验和康养度假等功能延伸,成为旅游的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也将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但她在调研中发现,因民宿业的管理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忽视对自身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设计。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难以满足当前多层次民宿旅游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因此,她在《关于鼓励引导我市乡村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中提出,应尽快制定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精品民宿的培育及评审认定工作,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导资源主体、资本主体、经营主体、从业主体等共同推进民宿业发展。针对民宿特点制定特殊化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民宿经营资格、质量控制和业务经营方面的管理。

“建议实施民宿发展示范工程,扶持打造民宿建设样板,重点扶持一批‘白金级’‘金宿级’‘银宿级’精品民宿。”她建议,建立民宿产业项目库,做好民宿物业前期调查、流转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先支持在乡村振兴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周边建设民宿特色村。

此外,她还建议出台民宿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民宿业主在环境打造、主题打造、文创等方面下功夫,“引导民宿业主向一产、二产延伸,如农耕体验地、农副产品观光加工厂、农副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等。统筹整合乡村振兴、水利、交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和资金,聚焦民宿集群发展。”

她还建议引进品牌企业、专业团队参与打造民宿示范项目,建立民宿业发展智库和导师团,开展民宿经济发展研究、业务指导和智力支持。实施“民宿旅游万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高素质民宿从业者,重点扶持一批“民宿经济带头人”“巾帼民宿创业者”。

杨斌代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护航

“在我看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2021年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参事、重庆市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杨斌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建议》。

由于地形条件特殊和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重庆无障碍设施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杨斌在调研中发现,“从硬件上来说,许多既有的道路和设施尚未进行无障碍改造,部分新建的也未严格按照无障碍标准建设;从软件上看,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善,如部分轨道站的‘升降梯’就上着锁。此外,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还存在系统性不强、不连贯等问题。”

无障碍环境的打造和运维,涉及规划、建设及管理等多个部门。要改变落后现状,杨斌建议各部门通过固定交流渠道、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统筹协调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做到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事后监管全环节管理。同时,还可通过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确保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杨斌希望,在“十四五”期间,重庆能够以道路无障碍设施为引导,推动无障碍设施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和大众化。

水韦梁代表:脱贫区县产业提档升级可从三方面着手

在市人大代表、巫山县巫峡镇党委书记水韦梁看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通过这些年的脱贫攻坚,农村产业基础搞起来了。就拿巫峡镇来说,我们种了25000亩脆李、15000亩柑橘,去年全镇种植业产值达到1.2亿元,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水韦梁认为,要实现脱贫区县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可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三个方面着手。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是途径之一。比如巫峡镇坡地多、平地少,通过‘坡改梯’或‘坡改平’,可增加土地面积和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地地力。”水韦梁说,在建设标准上,应充分考虑渝东北、渝东南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地形地貌特点,突出高标准和宜机化;在建设规模上,应与国家计划和全市耕地總规模相适应,集中连片推进建设。

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也是关键。水韦梁调研发现,不少区县都存在背靠大水却没水用的问题,他建议充分利用水系资源优势,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区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空间,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灌区项目和骨干水源工程,增强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能力,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此外,他还呼吁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在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安排上应作出调整,可以制定标准“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确保资金绩效和安全。

李鹏代表:统筹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一体化发展

两江四岸核心区由朝天门—解放碑片区、江北嘴片区、弹子石—龙门浩片区围合而成,面积约16平方公里,是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未来将重点承接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以及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打造长嘉汇大景区等核心功能。

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工商联副主席李鹏尤为关注两江四岸核心区一体化发展,他认为“机遇前所未有,但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对标国内外发达城市中心区,长嘉汇两江四岸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土地空间资源受限、板块间功能定位不清、交通基础设施连通不畅、产业链协同性互补性不强、统筹协调力度不大等问题。

他建议,应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支持两江四岸核心区一体化发展。

针对板块间交通基础设施连通不畅、土地空间资源受限等问题,他建议进一步加强轨道等基础设施统筹力度,支持轨道交通26号线串联两江四岸核心区与机场、高铁站等重点区域,加快推动内部一体化发展,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对涉及三大板块联动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探索提升存量空间利用效率,在地块征收储备、重点载体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等方面加强工作创新,建立适合两江四岸核心区空间发展需要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长嘉汇两江四岸核心区将着力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平台,有基础、有条件成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同看齐,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三个强力‘引擎’。”李鹏建议比照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统筹出台支持长嘉汇两江四岸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增量税收市区分成、重点产业培育、高端人才引进、公共服務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此外,他还建议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原则,探索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

刘永文代表:建立生均经费动态调整机制 护航中职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现状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2021年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刘永文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市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类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议》。

在刘永文看来,职业教育是重庆教育体系的短板,而中职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重要原因之一,是经费保障严重不足。为此,刘永文呼吁建立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类动态调整机制。

“具体来说,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及办学成本差异,制定不同的生均标准,适当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急需的农林牧渔类等专业倾斜。”刘永文说,还应对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实行差异化定标,适当向市属公办中职学校倾斜,向改革力度大、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紧密的学校倾斜。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机制还得‘动起来’。”就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物价变动、学生变化等因素实行动态调整,以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两江民宿旅游
凶手老罗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金小麒谈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两江新区试水“大部制”改革
水汇“两江”古城秀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